张志勇
- 作品数:43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窝及其在眼科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6年
- 小窝是细胞质膜上的特异化区域,在修复角膜上皮损伤、抵抗氧化应激对晶状体的影响、调控视网膜光信号转导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小窝还介导病理情况下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血管渗漏,参与朊病毒感染视网膜和视神经细胞。
- 张志勇姚克
- 关键词:小窝基因晶状体角膜视网膜
- 防腐剂对青光眼患者基础泪液更新的影响被引量:1
- 2000年
- 朱勇金志彤张志勇
- 关键词:青光眼防腐剂泪液
- 经保存血清滴眼液细胞因子、维生素A浓度的稳定性及病原学观察被引量:11
- 2002年
- 目的 探讨不同保存期自体血清滴眼液细胞因子及维生素A(VitA)浓度的稳定性和病原体生长情况。 方法 分别于抽血当时 ,4℃冰箱保存1、4、8周 ,-36℃冰柜中保存4、8周时检测自体血清的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 β 1、胰岛素生长因子Ⅱ、VitA浓度。同时将20 %浓度的自体血清在4°C冰箱及-36℃冰柜保存8周后 ,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 不同保存温度和保存期血清各种细胞因子和VitA浓度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均P>0.05)。细菌及真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 张志勇楼继先
- 关键词:细胞因子维生素A稳定性病原学
- 视网膜激光光凝手术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 楼继先曹永葆张志勇徐洁慧
- Hubbard法评价视网膜血管改变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 2010年
- 目的 探讨Hubbard法评价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改变与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110例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眼底照相,并采用Hubbard法对视网膜血管进行详细评价,测定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动静脉交叉压迫征严重程度和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结果73例(66.4%)高血压患者被诊断为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组的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和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严重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严重度均明显增加(P〈0.05)。冠状动脉狭窄者视网膜动脉直径和动静脉直径比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而视网膜静脉直径并无明显变化(P〉0.05)。另外,冠状动脉狭窄患者,随着狭窄程度的增加,视网膜动脉直径与视网膜动静脉比值均明显缩小(P〈0.05)。视网膜动脉狭窄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阳性预测率为76.62%,灵敏度为80.82%;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阳性预测值为89.74%,特异性为89.19%。结论采用Hubbard法评价高血压患者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可以很好地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该视网膜血管评价方法,可以用于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普查,并为进一步施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供依据。
- 张志勇姚克曹永葆李小燕
- 关键词:高血压冠状动脉造影眼底病变
-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增生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 楼继先曹永葆张志勇徐洁慧
- 关键词:银杏叶片激光光凝术
- 高血压冠状动脉钙化与视网膜血管改变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方法:对98例高血压患者,分别通过眼底照相和双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动静脉交叉压迫征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分析,并应用多因素分析方法 ,探讨与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出现视网膜动脉狭窄和动静脉交叉压迫征的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明显增加(P<0.01)。并且,随着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和动静脉交叉压迫征严重度的增加,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亦逐渐增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视网膜动脉狭窄与高血压病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有关,经调整高血压病程、舒张压、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因素后,视网膜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相关。结论: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钙化具有相关性。
- 张志勇姚克曹永葆李小燕
-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高血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损伤程度
- 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后眼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 楼继先曹永葆徐洁慧张志勇李小燕
- 表面活性蛋白在病毒性角膜炎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21年
- 自体免疫系统在病毒性角膜炎中扮演重要角色,新近发现该系统的表面活性蛋白(SP)A和D在角膜炎中发挥重要作用。SP通过对病毒配体的高度亲和,抑制其黏附宿主细胞,进一步经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毒。同时SP调节免疫细胞功能,保持组织在病毒感染早期的非炎症状态,保证组织发挥正常功能。而当病原菌入侵增加,机体呈应激状态时,SP-A和SP-D又能促进炎症反应,杀灭病原菌。在眼部,SP-A和SP-D能在角膜、结膜等部位表达,在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主要致病病毒感染时,SP-A和SP-D可以通过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进入细胞,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毒,以及直接中和杀灭病毒发挥抗病毒作用。此外,SP-A和SP-D还展示了作为病毒感染重要临床诊断工具的前景,以及将来有望应用重组SP作为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重要手段。本文就SP-A和SP-D在眼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万琪张志勇张志勇
- 关键词:表面活性蛋白D表面活性蛋白A病毒感染病毒性角膜炎抗病毒作用
- Caveolin-1在高糖引起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中的表达
- 目的:探讨高糖水平下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的小窝蛋白-1(Caveolin-1)表达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以及使用辛伐他汀、胰岛素及EGF干预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小窝蛋白-1表...
- 张志勇姚克金冲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