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燕

作品数:21 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心肌
  • 9篇心室
  • 7篇起搏
  • 6篇电生理
  • 5篇心率
  • 5篇心率变异
  • 5篇心率变异性
  • 5篇心脏
  • 4篇电生理特性
  • 4篇心肌梗塞
  • 4篇心肌梗死
  • 4篇心力衰竭
  • 4篇压力反射敏感...
  • 4篇衰竭
  • 4篇梗塞
  • 4篇梗死
  • 3篇电生理学
  • 3篇心肌电
  • 3篇心肌电生理
  • 3篇心肌电生理特...

机构

  • 2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粤北人民医院

作者

  • 21篇张燕
  • 19篇伍卫
  • 13篇聂如琼
  • 12篇张旭明
  • 12篇周淑娴
  • 10篇王景峰
  • 10篇陈筱潮
  • 9篇方昶
  • 4篇朱纯石
  • 3篇韦育林
  • 2篇孔敏仪
  • 2篇谭桂明
  • 1篇张静敏
  • 1篇杜作义
  • 1篇胡晖

传媒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02
  • 7篇2001
  • 3篇2000
  • 6篇1999
  • 4篇199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兔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与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1999年
张燕张旭明伍卫聂如琼周淑娴方昶陈筱潮
关键词:心肌梗塞AMI依那普利心率变异性
双嘧达莫对兔心肌缺血预处理心电生理效应的影响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观察双嘧达莫对兔心肌缺血预处理心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新西兰兔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分别予以缺血预处理、双嘧达莫025mg/kg静脉注射和两者联合处理。应用心脏程序电刺激技术测定心室电生理参数及心室颤动阈值。结果:缺血预处理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度、心室恢复时间离散度及双极心室电图QT间期离散度(分别为150msvs236ms,P<001,106msvs221ms,P<001,131msvs229ms,P<001),提高心室颤动阈值(308mAvs206mA,P<001),减少室颤发生;联合应用双嘧达莫使有效不应期的离散度进一步下降(88msvs150ms,P<005),心室颤动阈值进一步提高(364mAvs308mA,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室电稳定性。
陈筱潮张旭明伍卫周淑娴张燕
关键词: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电生理学双嘧达莫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被引量:5
2001年
王景峰伍卫聂如琼杜作义张燕谭桂明孔敏仪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人工起搏器双心室同步起搏疗效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4
1998年
本文阐述心率变异性及压力反射敏感性在预测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事件发生中的价值,以及急性心肌梗塞后药物治疗对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的影响。
张燕
关键词:心肌梗塞AMI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
司巴沙星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一例被引量:6
2001年
张燕伍卫王景峰聂如琼周淑娴张静敏
关键词:司巴沙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病例报告
急性心肌梗死35例静脉溶栓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被引量:25
1998年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前后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与溶栓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观察了溶栓、非溶栓患者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溶栓成功组(12例)溶栓后2小时QT离散度明显增加,以后逐渐缩短。溶栓失败组(8例)溶栓后2小时、2天的QT离散度无明显变化。溶栓失败组和非溶栓组(15例)治疗后7天~14天的QT离散度较治前缩短,两组无明显差别。溶栓成功组7天~14天的QT离散度较溶栓失败组明显缩短。结论:QT离散度的动态变化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有关。
张燕伍卫张旭明胡晖
关键词: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QT离散度
依那普利抗兔心肌梗塞后心室颤动作用及其机制(摘要)
1999年
张燕张旭明伍卫聂如琼方昶周淑娴陈筱潮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室颤动依那普利药物疗法
右心腔不同部位起搏对犬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观察犬右心腔不同部位起搏的急性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用健康犬10 只,先后进行右心房起搏( R A P) 、希氏束近端起搏( H B P) 和右心室腔内近心尖部起搏( R V P) ,并测定有关血液动力学参数。结果:与 R A P 比较,在 H B P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 m P A P) 、肺毛细血管楔压( P C W P) 和左室舒张末压( L V E D P) 升高,心输出量( C O) 降低,等容收缩期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 + dp/dtm a x) 、等容舒张期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 - dp/dtm ax) ,左室松驰时间常数( T) 均无明显变化; R V P状态下m P A P、 P C W P和 L V E D P升高, C O、+ dp/dtm ax 和- dp/dtm ax 降低, T 增加。与 H B P 比较,在 R V P 状态下 C O、+ dp/dtm ax 和 - dp/dtm a x 降低, T 增加。结论:右心室腔内近心尖部起搏导致左室舒缓性下降,从而影响左室舒张功能。
聂如琼伍卫王景峰张燕方昶朱纯石
关键词:人工心脏起搏血液动力学心室功能
心肌梗死后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与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关系被引量:25
2000年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 (HRV)、压力反射敏感性 (BRS)预测心肌梗死 (心梗 )后心脏性猝死的电生理基础。方法  48只心梗兔分别测量HRV时域与频域指标、BRS、心室有效不应期离散性(VERP D)、室颤阈值 (VFT) ,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根据电刺激能否诱发心室颤动 (室颤 )分为室颤组 (n =2 5 )和无室颤组 (n =2 3) ,室颤组的心率变异系数、极低频、低频、高频、BRS和VFT明显降低 ,VERP D明显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 ,HRV与BRS呈弱的正相关性。HRV、BRS与VERP D呈负相关、与VFT呈正相关 ,BRS与VERP D、VFT的相关性较HRV更强。结论 HRV不能替代BRS ,BRS与心肌电稳定性的关系更为密切 。
张燕张旭明伍卫聂如琼方昶周淑娴陈筱潮
关键词:心肌梗塞电生理学心率变异性压力反射敏感性
经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埋置起搏器电极导线103例分析被引量:4
2000年
为了探讨经锁骨下静脉远端穿刺埋置起搏器电极导线的安全性及减少电极导线断裂并发症的作用 ,对 10 3例应用该方法安置起搏器的患者进行了 0 .5~ 6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未发现与电极导线植入有关的并发症 ,包括经锁骨下静脉径路安置时较常见的电极导线断裂等严重并发症 ;说明该法有助于延长电极导线及起搏器的寿命。
王景峰伍卫谭桂明聂如琼陈筱潮韦育林张燕孔敏仪朱纯石
关键词:起搏器电极导线锁骨下静脉埋置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