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筱兰

作品数:10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短盖巨脂鲤
  • 2篇鱼类
  • 2篇精子
  • 2篇黑鲷
  • 2篇红鳍
  • 2篇红鳍东方
  • 2篇HUI
  • 1篇淡水
  • 1篇淡水鱼
  • 1篇淡水鱼类
  • 1篇多倍体
  • 1篇多倍体育种
  • 1篇形态学
  • 1篇絮状物
  • 1篇牙鲆
  • 1篇育种
  • 1篇扇贝
  • 1篇食性
  • 1篇双壳贝类
  • 1篇水鱼

机构

  • 6篇青岛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莱阳农学院

作者

  • 10篇张筱兰
  • 5篇郭恩棉
  • 4篇姚善成
  • 3篇王如才
  • 3篇高澜
  • 3篇王昭萍
  • 3篇范瑞青
  • 2篇王鑫
  • 2篇丛娇日
  • 2篇姚斐
  • 2篇田恩善
  • 1篇姜明
  • 1篇任素莲
  • 1篇王德秀
  • 1篇李吉方
  • 1篇郑晓东
  • 1篇绳秀珍

传媒

  • 3篇青岛海洋大学...
  • 3篇齐鲁渔业
  • 2篇莱阳农学院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2篇2002
  • 5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鳍东方鲀精子形态的研究被引量:23
1999年
实验研究红鳍东方精子形态的超微结构:红鳍东方精子分头部和尾部等两部分。头部似炮弹状,无顶体;核内有空隙,空隙中有或无少量电子致密小颗粒;细胞膜与核膜间的原生质有向外鼓起的单个小液泡;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由近端中心粒、中心粒间体和基体等组成。袖套位于核后端,内含7~8个环列的线粒体球。尾部近核端部分鞭毛的一侧有小囊泡群聚的囊泡鞘;远核端部分有侧鳍;囊泡鞘和侧鳍与轴丝的中央微管同在“Y”轴上;轴丝为“9+2”结构。
张筱兰姜明姚斐丛娇日郭恩棉高澜范瑞青姚善成
关键词:红鳍东方TUN精子超微结构
3种海产经济鱼类成熟卵膜形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5
1999年
通过扫描电镜对黑鲷、牙鲆和红鳍东方鲀成熟卵膜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其卵径大 小、壳膜厚薄、微型孔小管长短、孔径大小、分布密度、卵膜孔和卵孔管等形态都存在着种的 差异。尤其是由漏斗状壁的前庭和漏斗底的卵孔管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卵膜孔也体现了种 的特异性。黑鲷是深凹陷、短孔道型;牙鲆是浅凹陷、短孔道型;红鳍东方鲀是无漏斗状凹 陷,仅有一长孔道型的卵孔管和簇拥其周围众多乳突等的特殊结构。这3种鱼的卵孔管内 壁都具有螺纹,属于螺线形。
张筱兰郭恩棉王昭萍姚斐范瑞青高澜姚善成
关键词:黑鲷牙鲆红鳍东方豚经济鱼类
短盖巨脂鲤消化系统胚后发育学的研究被引量:14
2002年
应用显微与超微技术 ,对短盖巨脂鲤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组织形态学做了研究 ,以探讨其消化吸收机理 ,并为深入研究短盖巨脂鲤的营养学和病理学提供某些资料。短盖巨脂鲤初孵仔鱼消化道仅是一段位于卵黄囊背后方的实心细胞索。短盖巨脂鲤消化系统的胚后发育、形成和完善 ,需经过 3个功能阶段。第 1个阶段 (0~ 3日龄 ) ,消化道几乎未分化 ;第 2个阶段 (4~ 15日龄 ) ,消化系统初步发育成型 ,具备单纯的基本结构 ,具一定的摄食、储存、消化和吸收生理功能 ;第 3阶段 (16~ 5 0日龄 ) ,形成胃腺和幽门盲囊 ,消化系统发育完善 ,具备成鱼的结构。
郭恩棉王鑫周培勇张筱兰姚善成
关键词:短盖巨脂鲤
短盖巨脂鲤(Piaractusbrachypomum)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短盖巨脂鲤 (Piaractusbrachypomum)消化系统由口咽腔、食道、胃、前肠、中肠、后肠、肛门、肝脏和胰脏等构成。口咽腔内具有发达的颌齿和数量多的绒毛状咽齿。口咽腔粘膜褶蜂窝状 ,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食道粗短 ,表面具发达的纵行褶。食道粘膜的复层上皮具有丰富的粘液细胞。胃呈“V”形 ,粘膜表层为单层柱状上皮 ,贲门部上皮下有一层发达的胃腺组织。肠道较短 ,幽门盲囊发达。肠上皮都为单层柱状上皮 ,其间分布着较多的粘液细胞。中、后肠吸收细胞顶端有少量蛋白质吞噬颗粒。肝脏较大 ,分叶。胰脏为弥散性 ,在肠系膜周围、幽门盲囊之间、肝脏内部都有分布。短盖巨脂鲤是杂食性鱼类 ,但其消化系统有着肉食性鱼类消化系统特点。
郭恩棉王鑫张筱兰姚善成周培勇
关键词:形态学短盖巨脂鲤组织学食性
幼投饵技术研究
1997年
通过Lg(3)4正交试验,揭示了控温、日投饵次数、日投饵率是影响幼鱼回日增重速率和摄食生长的基本因素。经比较位次、极差、方差分析和F检验显示,水温各水平间差异极显著(α≥001),日投饵次数及日投饵率各水平间差异显著(α≥005)。初步获得控温23±2℃、日投饵2次和日投饵率25%是工厂化培育幼鱼回的较佳投饵配套技术。
张筱兰田恩善李吉方
关键词:淡水鱼类
贝类多倍体育种研究及应用现状被引量:6
1999年
王昭萍王如才张筱兰
关键词:双壳贝类多倍体育种减数分裂染色体组极体人工染色体
牡蛎不同组织细胞核DNA含量比较被引量:20
1999年
以太平洋牡蛎新鲜的鳃、闭壳肌及性腺组织为试材,利用流式细胞计分别测定三个组织细胞核DNA的含量。其中,鳃及闭壳肌组织细胞核DNA相对含量在个体间及组织之间比较恒定,而性腺组织细胞核DNA含量受温度影响比较大,个体间差异明显,且与鳃及闭壳肌组织细胞核DNA含量均呈明显差异。结果说明,鳃及闭壳肌组织是测定牡蛎细胞核DNA含量用于倍性鉴定的理想试材。
郑晓东王昭萍张筱兰张海滨王如才
关键词:牡蛎流式细胞计细胞核DNA含量
栉孔扇贝精子形成中的核变化与顶体形成被引量:8
1999年
透射电镜下观察了栉孔扇贝精子形成过程中的核变化与顶体形成。在次级精母细胞时期,胞质内出现致密的前顶体颗粒;精子形成早期,前顶体颗粒融合、增大后逐渐成为前顶体;最后,前顶体覆盖在细胞核的前端形成锥状的顶体,与此同时,细胞核发生致密,体积逐渐缩小,由圆球形变成长柱状的精子核。
任素莲王德秀绳秀珍王如才张筱兰
关键词:栉孔扇贝精子形成
斑鮰繁殖试验
1994年
对斑亲鱼的培育、催产、受精卵、孵化及下塘等技术进行了试验。对试验中发现的特殊问题,结合国内外技术进行了讨论。
田恩善张筱兰王家友赵宝光李超
关键词:繁殖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成熟精、卵和精子入卵早期过程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3
1998年
黑鲷精子入卵早期发育迅速。精、卵相遇的3-5sec左右,卵孔管出现一种能引诱精子入卵的物质;精卵相触约10-15sec左右,即精子进入卵孔管后,管内又涌出另一种能阻止多余精子继续入卵的物质;同时,受精锥形成。约15-54sec左右,受精膜发生;约90sec左右受精膜举起,围卵腔雏成;约180sec左右受精锥开始退缩,精子头部和颈部被俘入卵内;约300sec左右出现第二极体。文中对卵孔管出现的这两种物质进行了浅析。
张筱兰丛娇日姚斐范瑞青高澜郭恩棉姚善成
关键词:黑鲷精子入卵絮状物卵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