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绍伟

作品数:23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长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成像
  • 6篇X线
  • 6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围绝经
  • 4篇围绝经期
  • 4篇围绝经期妇女
  • 4篇经期
  • 4篇绝经
  • 4篇绝经期
  • 4篇绝经期妇女
  • 4篇护理
  • 4篇妇女
  • 4篇CT增强
  • 4篇CT增强扫描
  • 3篇血肿
  • 3篇影像
  • 3篇体层摄影
  • 3篇骨密度
  • 3篇X线计算

机构

  • 22篇东莞市长安医...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东莞市太平人...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23篇张绍伟
  • 15篇谢颖
  • 10篇李笑琴
  • 10篇李树金
  • 6篇陈秀娟
  • 3篇孙芳
  • 2篇罗汉超
  • 2篇翟健坤
  • 2篇张硕林
  • 2篇王金泉
  • 2篇刘起旺
  • 2篇吴晓冰
  • 1篇张辉
  • 1篇代丽萍
  • 1篇张硕凌
  • 1篇梁欢庆
  • 1篇黄天云
  • 1篇钱丽霞

传媒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影像技术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WI不同b值对直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DWI不同b值对直肠癌诊断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对3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T2WI和不同b值的DWI检查,观察不同b值的检查结果。结果:当b值为800 s/mm2或1 000 s/mm2时,肿癌的显示情况最好。结论:DWI可以有助于患者直肠早期检出,可以清楚的对肿癌进行定位,为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
谢颖张绍伟李树金李笑琴
关键词:DWI直肠癌
周围型小肺癌“颗粒征”影像动态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小肺癌灶(直径<3.0 cm)“颗粒征”影像的动态表现,以期提高对小肺癌的诊断率。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细胞学及临床证实的45例小肺癌患者,选取具有小斑点、斑片或结节状征象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其动态变化。全部病例均摄有常规 X胸片(2次以上)并作同期肺部 CT扫描。结果30例患者 X线片、肺部CT扫描的影像学表现均有从小到大,密度从淡变浓,由形态多样到融合成团块,从不典型到典型的分叶、毛刺、棘状突起或血管改变等综合影像。2月以上复查成结节肿块者8例,1年以后有变化者12例,3~4年有变化者6例,5~6年以上者4例。总计恶性结节22例,良性结节8例。结论“颗粒征”在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为小肺癌早期手术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张绍伟王金泉黄天云
关键词:小肺癌X线CT影像
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对行磁共振检查患者检查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8月于东莞市长安医院行MRI检查的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应用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检查,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检查质量与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检查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4%(P<0.05)。结论:全方位系统护理干预在行MRI检查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检查质量及依从性。
李笑琴谢颖张绍伟聂湘君
关键词:磁共振检查依从性
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影像诊断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各种影像检查在儿童呼吸道异物中的价值,提高儿童呼吸道异物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儿童呼吸道异物的影像检查及不同类型不同部分的影像表现。结果声门附近异物8例,6例可见异物的直接征象。主气管异物16例,均可见两肺不同程度的肺气肿,透视下13例可见心脏反常大小,其中的5例可见异物在气管内的上下移动。右支气管异物24例,左支气管异物14例。32例患者可见明确的肺气肿伴纵隔摆动。全部病例最后作了喉镜或支气管镜检查。取出不同种类的异物包括金属类2例,动物骨骼7例,花生26例,各种瓜子19例,水果、蔬菜5例,其他3例。影像诊断正确55例(88.71%),误漏诊7例(11.29%)。结论双能量减影加透视检查,必要时辅以CT冠状位扫描,可显著提高诊断符合率。
翟健坤麦卫国张绍伟
关键词:儿童气道双能量减影放射学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结果:动脉瘤16例,动静脉畸形9例,动脉狭窄4例(右大脑前动脉狭窄3例,双侧大脑后动脉1例),先天发育异常(胎胚性大脑后动脉)11例,40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并且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同时清晰显示了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CTA)具有安全、快速、无创、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张绍伟李树金陈秀娟谢颖李笑琴
关键词: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脑血管病变
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小儿膀胱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的X线造影和CT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RMS的临床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静脉尿路造影和/或膀胱造影检查,其中4例行CT扫描。结果:造影显示膀胱内葡萄簇状充盈缺损8例,膀胱三角区大的分叶状充盈缺损影2例,6例膀胱壁毛糙。4例CT检查均显示膀胱腔内典型葡萄簇状低于腹壁肌肉密度软组织肿块,局部膀胱壁增厚,增强扫描病灶呈轻中度强化。结论:膀胱RMS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患儿年龄及临床特征多可做出正确诊断。
翟健坤梁欢庆张绍伟麦卫国
关键词:膀胱横纹肌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可行性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疑诊或确诊为脑梗死的116例患者包括11例超急性期(发病后6h内),35例急性期(发病后6~24h)及70例亚急性期(发病后2~7d)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对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期的MRI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病变演变规律。结果DWI较常规MRI序列显示梗死灶更有明显优势,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灶的敏感度为100%。急性期脑梗死灶在DWI序列上为异常高信号,且信号强度随b值升高而增强,各期脑梗死灶在DWI中异常信号强度由低逐渐增高。弥散全方向比单方向DWI成像显示病变效果好。结论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通过精心调整扫描技术参数,对急性期脑梗死能作出诊断,尤其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可提供可靠依据。
张绍伟麦卫国谢颖罗汉超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期低场弥散加权成像
CT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及放射防护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CT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及放射防护。方法:通过对我院进行CT增强检查的90例患者进行护理配合,并分析放射防护的方法,观察CT增强的检查结果、患者对检查的依从性和陪人的防护效果。结果:患者肺癌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达到95%以上,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达到70%以上及100%。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配合,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了因为患者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错误诊断。通过防护措施的加强,病人和陪人均无过度照射的情况发生,无放射损伤的情况发生。结论:CT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及放射防护是十分有效和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的提高CT增强检查的准确性和利用率,并可以有效的降低放射损害的发生。
陈秀娟谢颖张绍伟
关键词:CT增强扫描护理配合
脑缺血后短T1高信号的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提高对脑缺血后出现短T1高信号的认识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3例患者脑梗塞后出现短T1高信号的MRI表现,全部病例均同时行CT检查和随访。结果:病变位于基底节区15例,皮、髓质区5例,小脑3例;基底节区病变呈斑片状短T1信号,皮、髓质区及小脑病变呈散在斑点状短T1信号改变;23例MRI检查出现短T1信号后,立即行CT检查,22例病变中无高密度影,1例枕叶梗塞部位出现少许点状高密度影与MR图像相似。结论:脑缺血后出现短T1高信号并非出血,而是多种因素综合所致,这对临床正确治疗选择很有意义。
张绍伟麦卫国罗汉超
关键词:脑缺血脑梗塞短T1信号
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的再认识及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提高对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影像的再认识,为临床正确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的CT、MRI影像表现,并比较两种不同方法的影像特征。结果大脑镰硬膜下一侧血肿42例,CT表现为条索状或粗带状,MRI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大脑镰)旁见条索状或粗带状短T1信号影,血肿近硬膜缘平直,外缘呈不规则或呈波浪状,3例血肿发生于两侧大脑镰硬膜下,MRI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两侧见条状短T1信号影,形成"双轨样"改变;单侧小脑幕下血肿9例,轴位CT表现呈片状或扇形高密度,MRI为短T1信号影,小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6例,3例双侧小脑幕并大脑镰硬膜下血肿呈"Y"型,3例单侧呈"镰刀"型。结论通过60例特殊类型硬膜下血肿的影像分析,进一步认识到此种类型硬膜下血肿的影像特点,避免不必要的手术。MR检查在定位方面优于CT。
张绍伟麦卫国谢颖李笑琴
关键词:血肿硬膜下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