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丽

作品数:11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滇牡丹
  • 5篇性状
  • 5篇类群
  • 5篇花色
  • 4篇性状变异
  • 3篇育种
  • 3篇种子
  • 2篇休眠
  • 2篇种子休眠
  • 1篇形态性状
  • 1篇休眠解除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 1篇色素
  • 1篇上胚轴
  • 1篇胚轴
  • 1篇种子萌发
  • 1篇种子休眠解除
  • 1篇下胚轴
  • 1篇萌发

机构

  • 11篇中国林业科学...
  • 9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1篇张艳丽
  • 6篇李正红
  • 6篇王雁
  • 5篇刘秀贤
  • 5篇马宏
  • 4篇万友名
  • 1篇李文娟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种子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中国园艺学会...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牡丹花色类群性状变异分析
张艳丽李文娟王雁李正红马宏刘秀贤万友名
关键词:滇牡丹花色性状变异育种
滇牡丹花色类群性状变异分析
对滇牡丹10个花色类群的13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未发现所有花部性状均为同色的花色类群;(2)从花色与其它质量性状的连锁看,绿色类群均具绿色柱头,且是唯一存在直立花朵、绿色花丝、绿...
张艳丽李文娟王雁李正红马宏刘秀贤万友名
关键词:滇牡丹性状变异
文献传递
滇牡丹花色类群性状变异分析
对滇牡丹10个花色类群的13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未发现所有花部性状均为同色的花色类群;(2)从花色与其它质量性状的连锁看,绿色类群均具绿色柱头,且是唯一存在直立花朵、绿色花丝、绿...
张艳丽李文娟王雁李正红马宏刘秀贤万友名
关键词:滇牡丹花色性状变异育种
文献传递
滇牡丹花色类群性状变异分析被引量:21
2011年
对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10个花色类群的13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未发现所有花部性状均为同色的花色类群;(2)从花色与其它质量性状的连锁看,绿色类群均具绿色柱头,且是唯一存在直立花朵、绿色花丝、绿色花药的类群;(3)10个花色类群13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范围为32.80%~50.56%,说明不同类群内个体问的性状稳定性差异较大;(4)10个花色类群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2.25%,表明滇牡丹10个花色类群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类群内,类群间的表型变异也很突出;(5)据花色演化趋势,初步推断云南省迪庆州中甸、德钦一带可能为滇牡丹的起源中心。
张艳丽李正红马宏王雁李文娟刘秀贤万友名
关键词:滇牡丹花色性状变异育种
滇牡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的褐化防治被引量:16
2011年
以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成熟种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了PVP、VC、结冷胶、AgNO3、水解乳蛋白(LH)5种抗褐化剂在牡丹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的褐化控制作用和对愈伤组织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褐化主要发生在第一次继代转接后的10 d内;在愈伤组织两次继代培养过程中,3.5g/L的结冷胶处理抗褐化效果最好,LH和AgNO3在整个继代过程中也表现了一定的抗褐化性,PVP和VC抗褐化性能相对较差。AgNO3对愈伤组织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张艳丽刘秀贤王雁李正红
关键词:滇牡丹愈伤组织
基于牡丹EST信息的滇牡丹SSR标记开发被引量:16
2011年
对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中牡丹的ESTs(expressed sequence tags)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分析的2 204条序列中,仅324条分布有SSRs(simple sequence repeats),占全部ESTs序列的14.70%;SSR的出现频率为15.20%,共计335个,其中,二核苷酸重复比例84.18%,三核苷酸重复比例为15.22%,四和六核苷酸重复比例为0.30%。在此基础上,利用软件(serafer 1.3)设计了51对备选SSR引物,以6个滇牡丹不同花色类群DNA为模板对引物进行筛选,其中,10对引物有扩增产物;用这些引物进一步在10个类群50个DNA模板进行多态性测试,结果显示:上述10对SSR引物均有多态性,且同一类群内不同模板DNA间也存在多态性。本研究结果证明:基于牡丹EST信息建立SSR标记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方法,有助于滇牡丹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
张艳丽王雁李正红马宏
关键词:滇牡丹ESTSSR
滇牡丹种子休眠解除效应研究被引量:20
2013年
研究了不同温度及预处理对滇牡丹种子下胚轴休眠解除和不同根长、温度及GA3浓度对上胚轴休眠解除的影响。结果表明:滇牡丹种子用400 mg/L的GA3溶液浸泡24 h后在15℃温度下对下胚轴休眠解除效果较好;根长大于3 cm的生根种子用200 mg/L的GA3溶液浸泡2 h后在20℃温度下最有利于滇牡丹种子上胚轴休眠的解除;低温处理虽可解除上胚轴休眠,但所需时间较长,效果较差。
刘秀贤张艳丽马宏王雁李正红万友名
关键词:滇牡丹种子休眠解除
滇牡丹花色类群遗传背景分析
滇牡丹(Paeonia delavayi Franch.)为芍药科(Paeoniaceae)芍药属(Paeonia)牡丹组(Sect. Moutan DC.)灌木或亚灌木,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特有种。滇牡丹具丰富的花色变异,...
张艳丽
关键词:滇牡丹形态性状
大花黄牡丹种子休眠的解除被引量:20
2012年
以9月采收于西藏林芝县、米林县并经自然晾干、室内储存3个月的大花黄牡丹种子为材料,研究温度、GAs、乙烯利等处理对种子休眠的解除效应。结果表明:1)经7天常温清水浸泡后直接播种于露地苗床,种子于第140天发根,第288天发芽,至发芽结束共490天,发芽率35%左右。2)温度对大花黄牡丹种子萌发具显著影响,低于10℃及高于25℃培养的种子均不能发根,15℃对下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佳;15℃及20℃对上胚轴休眠解除效果最理想。3)各处理与对照的发根率均可达96%以上。4)GA3处理大花黄牡丹生根种子可起到显著的上胚轴休眠解除效果,其中以300mg·L-1处理效果最佳。5)综合考虑上胚轴及下胚轴休眠解除,理想的种子萌发条件为:播种前常温清水浸泡7天,于15℃恒温培养;待根生长至3cm以上时,以300mg·L-1GA3浸泡2h,置于15℃恒温培养。按此处理,发芽历期约120天,发芽率达95%以上,分别较常规播种缩短370天和提高171.4%以上。
马宏李正红张艳丽王雁刘秀贤万友名
关键词:大花黄牡丹种子下胚轴上胚轴休眠
杭州市典型城市森林类型生态保健功能研究
城市森林是城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居民的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杭州市为例,从环境质量方面研究了四种典型城市森林类型(郊野森林、城区森林、湿地森林和居住区附属林)的生态保健功能。环境质量指标主要选取了气候舒适...
张艳丽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