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死因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信息质量
  • 1篇信息质量评价
  • 1篇循环系统疾病
  • 1篇疫情
  • 1篇预防控制机构
  • 1篇人间布鲁氏菌...
  • 1篇人力资源
  • 1篇死亡率
  • 1篇死因分析
  • 1篇死因顺位
  • 1篇肿瘤
  • 1篇资源管理
  • 1篇网络直报
  • 1篇菌病
  • 1篇控制机构
  • 1篇疾病预防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

  • 6篇黑龙江省疾病...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6篇张艳丽
  • 3篇王德焕
  • 2篇于世和
  • 1篇高士锐
  • 1篇吴群红
  • 1篇曹原
  • 1篇闫红梅
  • 1篇马玉杰
  • 1篇代伟萍
  • 1篇唐磊
  • 1篇所佳宁
  • 1篇战勇
  • 1篇张惠丽
  • 1篇刘月华
  • 1篇张志学
  • 1篇邢智锋
  • 1篇孙兆丹
  • 1篇尹世辉
  • 1篇苏华
  • 1篇李志敏

传媒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疾病监测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黑龙江省1991—2011年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为政府制定防控规划及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数据。方法对1991—2011年全省报告的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数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传染病发病、死亡数据的趋势分析和网络报告质量的综合分析,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总体情况为1991—2011年近21年,黑龙江省报告发病率波动在103.35/10万~274.39/10万之间。2004年实行网络直报后,2004年与2003年相比发病率上升了37.61%,2003—2011年连续9年肺结核与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分别居全省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的第1位与第2位,死亡率波动在0.34/10万~1/10万之间;医疗机构报告传染病到省疾病控制中心收到疫情报告的平均时间由原来的21 d缩短到不足0.16 d。结论 1991—2011年黑龙江省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质量不断提高,网络直报极大地提高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快捷性,为及时发现和处置传染病疫情,有效控制其流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德焕苏华张艳丽吴群红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资源配置和队伍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收集黑龙江省省、市、县(区) 14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基本数据,用Excel软件与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45~54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占43.6%,存在年龄断层现象。人员工作年限主要集中在20~29年间,各年龄别及工作年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2和158.765,P值均<0.01);人员学历以大专、大学为主,中专学历次之(χ^2=1 345.681,P<0.01);人员职称集中于中级、初级水平,高级职称仅占21.9%,无技术级别占18.7%,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χ^2=324.37,P<0.01);人员主要分布在传染病控制、计划免疫、慢性非传染病控制五大卫生及行政与工勤管理等范围。结论目前,黑龙江省疾控机构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人员总体素质较低,人员配置不平衡,高层次人才缺乏。各级政府应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切实做好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力资源规划。
战勇张艳丽闫红梅曹原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机构人力资源资源管理
2004-2005年黑龙江省居民死亡状况调查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摸清21世纪初黑龙江省城乡不同类型地区居民以癌症为重点的全死因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掌握癌症死亡率的地区与人群分布,为政府制定癌症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统一调查方案,直接利用国家疾病监测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癌症高发区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与前两次全国死因调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死亡率与死亡原因的构成与前两次调查变化显著,第一次死因调查(70年代)心脏病死亡居首位,呼吸系统居第二位;二次死因调查(90年代)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居首位,恶性肿瘤居第二;本次调查(2006年)为脑血管病死亡居首位,恶性肿瘤居第二位。结论近年来脑血管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病及死亡率上升较快,应加强防控措施。
李志敏张志学刘月华于世和张艳丽王德焕
关键词:死亡率死因顺位
黑龙江省2010-2017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防控重点问题分析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掌握2010-2017年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针对防控中的重点问题提出对策。方法依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对2010-2017年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通过Map Info 11.0软件绘制疾病地图。结果 2010-2017年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出现1个大的流行高峰,2012年发病率最高,为19.43/10万。发病呈季节性,流行高峰期为3-7月。94.77%的报告病例处于20~69岁年龄段,报告病例性别比2.8∶1~3.3∶1,农牧民占88.52%。找出了漏报率较高、慢性化比率高、食源性感染增多、农牧民发病率高、规模型牧场感染增多5个防控重点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结论黑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自2014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综合防控措施作用显现,但不应松懈,保持防控力度,针对重点问题持续发力。
邹明远邢智锋尹世辉唐磊代伟萍孙建飞张艳丽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人间布鲁氏菌病
黑龙江省2005-2016年居民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2005-2016年黑龙江省居民死亡动态、死因情况及现时寿命表,为制定黑龙江省居民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对根本死因进行分类,用R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 2005-2016年黑龙江省人口死亡率逐年升高,男性死亡率均大于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340.6~11 126.0,P<0.05);死亡年龄逐年增大,女性平均死亡年龄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4^-76.56,P<0.05);导致死亡的主要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其次是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从2016年现时寿命表分析来看,各年龄组女性的期望寿命均高于男性的期望寿命。结论虽然黑龙江省居民2005-2016年的死亡率逐年增加,但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其生存质量是逐年提高的;导致居民死亡的主要死因是循环系统疾病,其次是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可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和控制。
所佳宁马玉杰张艳丽薄芳孙兆丹高士锐
关键词:死因分析循环系统疾病肿瘤
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质量评价被引量:11
2006年
对黑龙江省2005年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比较发病趋势。结果:2004~2005年法定传染病月平均报告发病趋势与1999~2003年的平均水平保持一致,均可拟合为二次曲线(R^2=0.6683)。报告卡填写项目完整率13.63%。实验室诊断为60.97%,临床诊断为39.03%。乙型肝炎报告敏感性(阳性率)为57.92%,阳性预测值(PVP)为60.92%。各级医疗机构从诊断到报告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的为59.3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报告到审核在24小时内进行审核的为95.72%。
王德焕张惠丽于世和张艳丽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