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震洪

作品数:25 被引量:97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血压
  • 10篇高血压
  • 6篇血管
  • 5篇他汀
  • 4篇伐他汀
  • 3篇蛋白尿
  • 3篇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心脏
  • 3篇血症
  • 3篇脂肪
  • 3篇脂血症
  • 3篇自发性高血压
  • 3篇微量白蛋白
  • 3篇微量白蛋白尿
  • 3篇老年
  • 3篇高脂
  • 3篇高脂血
  • 3篇高脂血症
  • 3篇冠心病

机构

  • 16篇佛山市第二人...
  • 9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作者

  • 25篇张震洪
  • 7篇苏诚坚
  • 7篇何兆初
  • 7篇曾昭华
  • 6篇张耿新
  • 5篇何文凯
  • 5篇汪顺银
  • 4篇罗碧辉
  • 3篇吴平生
  • 3篇许志文
  • 2篇林绍华
  • 2篇刘怀昌
  • 2篇简勋
  • 2篇梁丽英
  • 2篇严俊儒
  • 2篇徐宁
  • 2篇邱晓敏
  • 1篇罗健东
  • 1篇苏楠
  • 1篇赖青

传媒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原医刊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外周脂肪组织对血管调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外周脂肪组织释放血管舒张因子功能的改变。方法把26周龄SHR和WKY两组大鼠相邻的两段胸主动脉环分为血管外周脂肪亚组和裸血管亚组,予1×10^-6mmol/L苯肾上腺素(PHE)刺激,比较两亚组血管收缩力的差异;用液体转移的方法,观察WKY孵育血管外周脂肪组织的培养液对裸血管张力的影响。结果WKY组血管外脂肪亚组的收缩力低于裸血管亚组的收缩力(P〈0.05),而SHR两血管亚组的收缩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把WKY孵育的血管外脂肪的培养液转移到裸血管诱发其快速舒张。结论WKY的血管外周脂肪组织释放一种可转移性血管舒张因子,降低血管对苯肾上腺素的反应性,调节血管功能。而SHR的血管外周脂肪组织这种血管调节作用减弱;血管外周脂肪组织这种功能异常可能是高血压病血管功能畀常的病理基础之一。
张震洪曾昭华罗碧辉何文凯何兆初苏诚坚
关键词: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应用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应用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治疗效果;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干预前后患者肾功能和血压指标。结果观察组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副作用发生情况和对照组相近(P>0.05);干预前两组肾功能和血压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肾功能和血压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害应用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血压水平,改善肾功能,且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许志文汪顺银张震洪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氨氯地平替米沙坦
卡维地洛对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和ANP及BNP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达利全)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ANP/BNP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增加服用卡维地洛,从每次3.125mg开始,2次/d,缓慢递增。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率、血压、心功能分期评估和血清ANP/BNP测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5个月后,心率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血清ANP/BNP明显下降(P<0.01)。66.7%患者服用卡维地洛剂量可达到目标剂量25mg,2次/d;33.3%患者使用中等剂量12.5mg,2次/d,维持治疗。结论长期服用卡维地洛能改善心功能,降低血清ANP和BNP水平。
严俊儒张震洪张耿新简勋林绍华刘怀昌徐宁
关键词:BNPANP心功能卡维地洛慢性心力衰竭血清
血硒水平与血脂关系的临床研究(附240例临床报告)
2001年
张耿新简勋邱晓敏黄抗美邵虹张震洪彭细芬林绍华潘汉杰黄志红
关键词:高脂血症古稀胶囊甲襞微循环
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的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市级基层医院开展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绿色通道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分为绿色通道组和非绿色通道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病死率、30d主要心血管事件、血B型利钠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指标。结果绿色通道组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时间较非绿色通道组明显缩短,降低病死率、30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7dB型利钠肽,改善心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住院时间和围术期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型利钠肽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心功能的预测指标;基层医院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可有效和安全地开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梁健球熊华峰徐宁黄永光吴庆庆陈美玉张震洪王玉燕欧小敏刘怀昌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
微量白蛋白尿表达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AU)表达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统计分析其微量白蛋白(MAU)、肾小球滤过率(GF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空腹血糖(FBG)、2小时血糖(2HPG)、左室质量指数(LVMI)、血肌酐(CCr)、尿蛋白定性(PRO)数据,根据MAU表达分为MAU+组与MAU-组,比较两组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情况。结果 17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MAU+组32例(18.08%),MAU-组145例(71.92%)。MAU+组SBP、TG、TC、HDL、2HPG、LVMI、PRO明显高于MAU-组(P<0.05);MAU+组发生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31.25%、40.63%、43.75%)均明显高于MAU-组;微量白蛋白尿与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脑卒中、肾功能损害呈正相关(OR=3.031、4.156、2.516、3.456)。结论微量白蛋白尿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明显相关,在治疗高血压疾病的同时,应关注微量白蛋白尿变化,以延缓或阻止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
张震洪吴平生
关键词: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血脂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左室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以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实验模型,观察单纯使用血脂康对SHR血压、左室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10周龄雄性SHR和WKY按试验和对照的原则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WKY),实验对照组(SHR),血脂康组(SHR-X,SHR服血脂康2400mg.kg-1.d-1),饲养16周后观察鼠尾收缩压(SBP),有创心功能,左心室心肌肥厚指数(LVM I),血浆内皮素-1(ET-1),肌浆网Ca2+-ATP酶活性(SERCA)。心肌细胞横径(TDM),心肌胶原含量及分布情况。结果SHR-X组较SHR组SBP低17.02mm Hg;左心室等容舒张期室内压下降的时间常数(T)显著降低[(1.01±0.09)m s,(2.38±0.59)m s,P<0.05];LVM I有明显下降[(3.07±0.25)mg/g,(3.31±0.23)mg/g,P<0.05]。ET-1有明显降低[(138±26pg/m l,(197±39)pg/m l,P<0.01),SERCA活性稍有升高。结论血脂康对延缓SHR血压的上升产生一定影响,有助于改善SHR左心室舒张功能,有助于抑制SHR左室肥厚。血脂康对心脏重构逆转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血清ET-1水平下降,提高心肌细胞SERCA活性,抑制SHR心肌细胞内[Ca2+]i超载等环节。
何文凯何兆初苏诚坚曾昭华张震洪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功能心脏重构
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移动健康干预在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THBC)的移动健康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行PCI治疗的11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男36例,女20例;年龄(65.84±9.71)岁;支架植入数量:1个28例,2个25例,3个3例。观察组男38例,女18例;年龄(64.45±9.55)岁;支架植入数量:1个26例,2个25例,3个5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ITHBC的移动健康干预。两组均干预至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管理能力[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生活质量[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干预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干预后,观察组GSES和CS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1.27±3.52)分比(27.45±3.69)分、(100.68±8.43)分比(91.71±7.55)分](均P<0.05);观察组SA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64±5.89)分比(76.25±6.76)分、(78.43±5.23)分比(73.82±6.69)分、(82.05±4.63)分比(77.21±5.69)分、(82.29±4.87)分比(76.80±7.71)分、(91.05±6.22)分比(86.27±6.95)分](均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2/56)比16.1%(9/56)](P<0.05)。结论基于ITHBC的移动健康干预可改善PCI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林海英陈海红蹇祥玉张震洪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心病自我管理
高血压大鼠血管外周脂肪组织对血管调节功能的改变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外周脂肪组织释放血管舒张因子功能的改变及他汀类药物干预的影响。方法:SHR10周龄后,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50mg/kg.d,血脂康2400mg/kg.d干预16周。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干预组(SHR-A)、血脂康干预组(SHR-X)、对照SHR组和WKY组的血压(SBP)变化;于26周龄,把各组大鼠的相邻的两段胸主动脉环分为血管外周脂肪亚组和裸血管亚组,予10-6mmol/L苯肾上腺素(PHE)刺激,比较两亚组血管收缩力的差异;用液体转移的方法,观察孵育血管外周脂肪组织的培养液对裸血管张力的影响。结果:①WKY组、SHR-A组、SHR-X组SBP实验前后无显著变化,SHR组的SBP实验结束时显著高于实验开始时;②WKY组、SHR-A组、SHR-X组血管外脂肪亚组的收缩力低于裸血管亚组的收缩力,而SHR两血管亚组的收缩力无差别;③把WKY组,SHR-A组,SHR-X组孵育的血管外脂肪的培养液转移到裸血管均诱发其快速舒张,而SHR组则无显著血管舒张反应。结论:WKY的血管外周脂肪组织释放一种可转移性血管舒张因子,降低血管对苯肾上腺素的反应性,调节血管功能。而SHR的血管外周脂肪组织这种血管调节作用减弱;血管外周脂肪组织这种功能异常可能是高血压血管功能异常的病理基础之一。他汀类药物治疗在修复SHR血管外周脂肪组织这种功能异常的同时,还能减缓SHR血压上升。
张震洪曾昭华Robert M.K.W.LeeYu-Jing Gao罗碧辉何文凯何兆初苏诚坚
关键词:高血压脂肪组织阿托伐他汀血管舒张血管收缩
普伐他汀钠胶囊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评价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普伐他汀钠胶囊进行治疗的有效性,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200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科时间交错、单盲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普伐他汀钠组,各10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给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及对症支持治疗,普伐他汀钠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再给予普伐他汀钠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生活质量[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社会功能(SF)、精力(VT)、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等(MH)]评分。结果治疗6个月后,普伐他汀钠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5.00%(85/100)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3.00%(73/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普伐他汀钠组的TC(3.40±0.44)mmol/L、TG(1.62±0.51)mmol/L、LDL-C(2.60±0.46)mmol/L、HDL-C(1.69±0.28)mmol/L均优于常规治疗组的(4.62±0.62)、(2.19±0.47)、(3.35±0.51)、(1.30±0.19)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GH、SF、VT、RE、M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伐他汀钠组的PF(86.92±20.14)分、RP(54.21±10.40)分、BP(59.23±8.62)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2.26±11.87)、(39.36±8.27)、(50.44±8.17)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钠胶囊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及血糖水平,并改善患者的各项血脂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少媚张震洪陈彩姬黎智研
关键词: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