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基宏
- 作品数:12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马鞍山市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研究
- 2016年
- 通过对马鞍山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市场的调查,分析了马鞍山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存在的问题。对马鞍山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劣势和机会、威胁分析发现,在内部资源上,劣势大于优势,在外部环境上,机会大于威胁。马鞍山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应采取扭转性的战略定位以及可供选择的具体措施,以此来推动马鞍山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
- 张明新王结贵徐基宏汪志彬李军张运
- 关键词:旅游电子商务SWOT旅游
- 安徽汽车企业渠道关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 2011年
-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安徽汽车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反映安徽汽车企业营销渠道关系质量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渠道冲突对渠道关系质量有直接负向影响;渠道沟通、合作行为对渠道关系质量有直接正向影响。
- 刘圣兰徐基宏
- 关键词:营销渠道
- 高职旅游类专业群建设探讨
- 2016年
- 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旅游类专业群建设的出发点是为了增强市场适应性;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师资、课程、实践等资源共享;建设的关键在龙头专业;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 徐基宏
-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资源共享
- 体验经济视阈下马鞍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 2016年
- 马鞍山市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由于没能很好地融入体验经济思想,导致开发深度不够,市场知名度不高。在体验经济视阈下,马鞍山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从提炼体验主题、设计体验式文化旅游产品、优化体验环境和氛围、研发有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综合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经济发展优势。
- 徐基宏
- 关键词:体验经济文化旅游
- 高职旅游类专业群建设实施路径的探索被引量:2
- 2018年
- 旅游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旅游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通过组建旅游类专业群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是满足旅游类人才新要求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解决当前旅游类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群建设应该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立共享型实训基地,提高使用率;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开放性的师资队伍;建立科学可行的专业群管理机制;通过专业拓展实现专业群发展。
- 徐基宏
- 关键词: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师资队伍
- 旅游体验中的三种旅游关系研究
- 2018年
- 在梳理国内外有关领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活动的分析,认为旅游体验是旅游主体对旅游客体的情绪反映,是在旅游过程中一系列的具体体验的集合。进一步研究发现,旅游体验由于旅游客体的不同,存在人—地、人—人、人—物三种旅游关系,并且这三种旅游关系对应着不同的具体体验,即人—地关系主要是审美体验、人—人关系主要是服务体验、人—物关系主要是认知体验和娱乐体验。最后归纳得出旅游体验是具体的、无形的、多样化的,是旅游心理完善和修复的方式。
- 张明新徐基宏汪志彬
- 关键词:旅游体验审美娱乐
- 高职旅游文化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探索
- 2014年
- 高职旅游文化课程,必须与高职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其教学应注重实践性。现实中,高职旅游文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在教材、评价体系、教学方法手段、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存在问题。所以高职旅游文化课程建设应在开发旅游文化课程立体化教材、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完善"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实践性教学的探索,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实现培养目标。
- 徐基宏
- 关键词:高职实践性教学
- 论徽州学术文化的社会性
- 2010年
- 徽州学术文化所关注的领域非常广泛,具有鲜明的学术性,同时徽州学术文化对徽州社会有着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南宋以后徽州出现的宗族社会形成、徽商崛起、节烈之风盛行三大社会现象都与徽州学术文化密不可分;而徽州学术文化具有社会性的原因则和它自身的研究内容、传播的手段和形式密切相关。
- 徐基宏
- 关键词:宗族观念徽商文化
- 马鞍山李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讨被引量:3
- 2017年
- 当前,马鞍山李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着开发应用程度低、物化形态呈现少、文化旅游产品单一及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推动马鞍山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开展李白文化旅游资源整理、登记工作,在物化的基础上构建真实的李白文化场景,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打造李白文化旅游品牌,设计旅游形象,强化宣传营销。
- 徐基宏
-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
- 从“曹振镛现象”透视封建政治文化特征
- 2010年
- 历史上对于晚清颇受道光皇帝重用的汉人大臣曹振镛历来批评较多,甚至认为他是"庸官"的代表,对晚清腐败的官场习气应负重要责任。研究认为曹氏为官之道中有消极成分,然在封建社会有其适用性,把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的官场习气简单的归罪于曹振镛个人有失公允。应该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和儒家传统文化出发,以探求"曹振镛现象"产生的深层社会原因。
- 徐基宏
- 关键词:为官之道专制制度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