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岁以下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消退状况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25岁以下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2)患者在随访24个月后的病变消退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筛查确认的540例CIN2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患者至少每6个月进行1次阴道镜检查,并配合活检,持续24个月。根据24个月内患者CIN2病变消退情况将纳入患者分为消退组(273例)和未消退组(267例),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影响CIN2病变消退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配对卡方检验评估各因素/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24个月随访结束时,50.56%(273/540)的CIN2患者发生了病变消退。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阴道镜印象≥CIN2、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细胞学检查提示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吸烟是25岁以下CIN2患者病变未消退的危险因素(P<0.05);诊断年份较早是患者病变未消退的保护因素(P<0.05)。HPV16联合阴道镜检查、细胞学检查结果对CIN2患者病变未消退的预测价值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22,95%CI为(0.677,0.962)。结论25岁以下CIN2患者中,超过一半的患者可能在24个月内自动消退,无需进行创伤性治疗。HPV16联合阴道镜检查、细胞学检查结果对CIN2病变未消退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医生密切关注。
- 徐海波季进峰姚涓
-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影响因素
- 不同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剂量学对比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腔内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剂量学对比、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接受三维插植后装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三维插植后装组,选择同期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50例接受三维腔内后装放疗的患者作为三维腔内后装放疗组,选择同期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50例接受二维腔内后装放疗的患者作为二维后装组。比较三组近期疗效、剂量学、毒副反应、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结果:三维插植后装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三维后装组84.00%、二维后装组72.00%(P<0.017);三维插植后装组中危临床靶区D90、中危临床靶区D100、高危临床靶区D90、高危临床靶区D100均高于三维后装组、二维后装组(P<0.05);三维插植后装组小肠D2cm^(3)、乙状结肠D2cm3、直肠D2cm^(3)、膀胱D2cm^(3)均低于三维后装组、二维后装组(P<0.05);三维插植后装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20.00%、10.00%均低于二维后装组46.00%和32.00%(P<0.017);三维插植后装组CD3^(+)、CD4^(+)、CD4^(+)/CD8^(+)治疗前后差值均低于三维后装组、二维后装组(P<0.05)。结论:三维插植后装放疗可以有效提升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能提升肿瘤组织受照剂量,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且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二维后装放疗。
- 徐海波姚涓王君辉何陈云于领晖
-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腔内放疗近期疗效剂量学毒副反应
- 扶正养阴散结方加减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扶正养阴散结方加减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晚期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扶正养阴散结方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疗程后促癌因子[包括组织蛋白酶D(CatD)、Ki-67、组织蛋白酶L(CatL)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mRNA、抑癌因子[包括P53、P16及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mRNA、免疫功能(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及Ka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变化情况,观察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组治疗结束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获访生存率情况。结果治疗组客观缓解率18.60%(8/43),疾病控制率88.37%(38/43),对照组客观缓解率13.95%(6/43),疾病控制率69.77%(30/43),2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3个疗程后促癌因子血清CatD mRNA、Ki-67 mRNA、CatL mRNA及CyclinD1 mRNA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对照组治疗1、3个疗程后促癌因子各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3个疗程后抑癌因子血清P53 mRNA、P16 mRNA及FHIT mRNA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对照组治疗1、3个疗程后抑癌因子各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3个疗程后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对照组治疗1、3个疗程后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降低(P<0.05)。与�
- 朱伯琴徐海波邱小丽
-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疗法化学疗法
- 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拔除方法的改进及效果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改进宫颈癌手术后留置尿管的拔除方法,提高排尿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2012年6月—2014年3月选取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拔除导尿管,拔管前先夹闭尿管,待患者有尿意时抽取气囊内注射水后拔除尿管。观察组在传统拔除方法的基础上,让患者坐在坐便椅上,坐便椅内放1000 ml 热水,在抽取气囊内注射水的同时放松尿管夹,待尿管内有尿液流出刺激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松驰后再轻轻拔除导尿管。观察两组患者排尿刺激症状、平均尿流率、尿潴留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有34例患者有尿道不同程度的疼痛或不适感,观察组为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5,P 〈0.01)。对照组患者平均尿流率为(3.5±1.4) ml/ s,观察组为(4.6 ± 1.3) ml/ 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46,P 〈0.01)。对照组有10例患者重新留置尿管,观察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4,P 〈0.05)。结论将条件反射及热疗原理运用到宫颈癌术后拔除尿管的方法操作方便易行,可以推广使用。
- 张跃徐海波
- 关键词:宫颈肿瘤导尿管插入术拔除尿管
- BRCA1、BRCA2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乳腺癌易感基因2(BRCA2)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6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98例EOC患者,采集术中切除的新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组织中BRCA1、BRCA2 mRN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其对EOC患者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结果 EOC组织BRCA1、BRCA2 mRNA表达量、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癌旁组织(P<0.05)。腹腔积液量≥500 mL、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FIGO)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BRCA1、BRCA2 mRNA表达低于无腹腔积液和腹腔积液量<500 mL、FIGO分期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中位随访时间27(9~50)个月,随访率95.92%(4例失访),随访期间39例(39.80%)复发,26例(26.53%)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RCA1、BRCA2 mRNA高表达者累积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P<0.05)。BRCA1、BRCA2 mRNA高表达者累积无进展生存率高于低表达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化疗≤6疗程、腹腔积液量≥500 mL、FIGO分期Ⅲ+Ⅳ期及BRCA1、BRCA2 mRNA低表达是影响EO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残灶>2 cm、化疗≤6疗程、腹腔积液量≥500 mL及BRCA1、BRCA2 mRNA低表达是影响EOC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EOC癌变组织中BRCA1、BRCA2异常低表达,BRCA1、BRCA2 mRNA低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且影响患者PFS及OS。
- 金敏邵佳徐海波何爱琴姚涓
-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乳腺癌易感基因1病理特征预后
- 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铂类耐药型复发卵巢癌的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对铂类耐药型复发卵巢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江苏省南通市肿瘤医院妇瘤科的铂类耐药型复发卵巢癌患者56例,患者均接受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方案化疗,观察近远期疗效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5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1.8%)(该患者治疗前CT及体检均未见肿块,化疗2个周期后指标正常,共化疗6个周期,随访14个月后再次复发),部分缓解16例(28.6%),稳定21例(37.5%),有效率为30.4%(17/56),疾病控制率为67.9%(38/56);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0(95%置信区间:5.6~8.4)个月,中位整体生存时间为16.0(95%置信区间:13.0~19.0)个月。化疗相关不良反应依次为中性粒细胞减少[67.9%(38/56)]、神经毒性[60.7%(34/56)]、恶心呕吐[57.1%(32/56)]、迟发性腹泻[55.4%(31/56)]、乙酰胆碱能综合征[21.4%(12/56)]、肝肾功能异常[14.3%(8/56)]、贫血[7.1%(4/56)]、血小板减少[7.1%(4/56)];有3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延迟用药;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化疗相关性死亡。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治疗铂类耐药型复发卵巢癌安全有效。
- 徐海波吴霞陆云燕李铃铃
- 关键词:铂类耐药复发伊立替康奥沙利铂
- 赋能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宫颈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0例行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赋能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癌因性疲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癌因性疲乏评分及心理弹性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赋能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在宫颈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其癌因性疲乏状态及生活质量,提高自我效能及心理弹性。
- 朱伯琴邱小丽徐海波崔玲玲
- 关键词:心理干预宫颈癌放化疗癌因性疲乏自我效能生活质量
- 年轻的卵巢成熟性畸胎瘤鳞癌变一例被引量:1
- 2011年
- 卵巢成熟畸胎瘤是生殖细胞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肿瘤,有完全成熟的和少量胎儿性的、2~3个胚层组织结构。卵巢成熟畸胎瘤恶变可能是其中某一胚层发生恶变,也可能是卵巢成熟畸胎瘤与恶性上皮肿瘤并存。成熟型畸胎瘤可发生恶变,但比较少见,其中以绝经期妇女相对多见。
- 徐海波刘蓉陆云燕陈旭东
- 关键词:卵巢畸胎瘤癌变
- 针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效果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宫颈癌根治术后针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首次拔除尿管后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尿潴留及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自主排尿恢复时间10.25±1.86天,残余尿量56.50±5.97 mL,尿潴留发生率18.5%,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4.79±1.63天,100.16±12.99 mL和3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膀胱刺激征3例(5.6%),对照组膀胱刺激征9例(17.6%),两组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缩短宫颈癌根治患者术后自主排尿的时间,减少残余尿量和尿潴留的发生。
- 冒小平羌曹霞徐海波张兰凤
- 关键词:针灸膀胱功能训练宫颈癌根治术
- 一种应用宫颈癌侧群细胞预测放化疗敏感性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宫颈癌侧群细胞预测放化疗敏感性的方法,包括步骤:制备得到宫颈癌细胞,宫颈癌细胞的体外贴壁培养;收集对数生长期的宫颈癌细胞,将细胞加入Hoechst33342;用超速流式细胞分选系统分选SP细胞,分选后...
- 何爱琴章伟玲刘蓉陈曾燕何陈云吴霞贾美群季瑞徐海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