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兴

作品数:19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核科学技术
  • 6篇理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7篇低能
  • 5篇电荷态
  • 5篇离子束
  • 5篇高电荷态
  • 4篇发射度
  • 4篇ECR离子源
  • 3篇电源
  • 3篇电源连接
  • 3篇电子回旋共振...
  • 3篇射线
  • 3篇强流
  • 3篇离子
  • 3篇加速器
  • 3篇高电荷态离子
  • 3篇X射线
  • 2篇等离子
  • 2篇等离子体弧
  • 2篇电压
  • 2篇电子回旋共振
  • 2篇质子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近...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兰州大学
  • 3篇南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9篇方兴
  • 14篇孙良亭
  • 9篇钱程
  • 7篇赵红卫
  • 5篇张雪珍
  • 5篇杨尧
  • 4篇卢旺
  • 4篇张文慧
  • 4篇武启
  • 3篇于得洋
  • 3篇李锦钰
  • 3篇刘俊亮
  • 3篇邵曹杰
  • 3篇朱志超
  • 3篇宋张勇
  • 3篇刘建立
  • 3篇王伟
  • 3篇康龙
  • 2篇贾欢
  • 2篇陈林

传媒

  • 5篇原子核物理评...
  • 2篇物理学报
  • 2篇核技术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2014全国...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DS强流质子加速器低能传输段发射度匹配研究
研制了一套强流质子源及低能传输线(LEBT)注入器用于ADS质子直线加速器.质子源产生35 keV强流束经过低能传输段聚焦进入射频四极(RFQ)入口.低能传输段不匹配是强流RFQ中引起束流丢失的主要原因.不同加速段的束流...
武启何源赵红卫贾欢马鸿义张文慧方兴杨尧马保华王辉孙良亭
关键词:质子直线加速器强流束发射度
文献传递
一种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的脉冲离子束波形调制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的脉冲离子束波形调制装置及方法,其中脉冲离子束波形调制装置包括调制盘、调制盘装置和微波机,调制盘装置包括兰盘、支撑金属盘和脉冲电压传导件,调制盘设置在支撑金属盘上,且与等离子体弧腔电连接...
李立轩李吉波孙良亭卢旺张雪珍方兴李立彬钱程赵红卫
高电荷态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难熔金属高温炉研制
2018年
高电荷态电子回旋共振(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ECR)离子源产生金属离子束的方法有炉子加热法、溅射法、MIVOC(Metallic Ion from Volatile Compounds)等,其中炉子加热法具有产生的束流强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炉子加热法的技术核心是加热炉,按其工作温区主要分为低温炉、高温炉两大类。高温炉主要针对熔点1 500°C以上的金属钴、钛、钒、铂、铀等。通过ANSYS仿真模拟分析了高温炉钽坩埚的温度分布、高温下因膨胀所受热应力及其在ECR离子源工作环境的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作用。根据模拟分析结果研制了电阻式加热高温炉,并对其进行了离线测试,实验中钽坩埚在1 800°C以上发生的形变与ANSYS模拟结果相符,并根据模拟分析给出了改进方案。改进后的电阻式加热高温炉离线测试能在1 500°C稳定维持48 h以上,而在1 846°C时可稳定维持达6 h以上,结果表明:研制的电阻式加热高温炉可应用于ECR离子源产生强流高电荷态难熔金属离子束。
黄维钱程钱程孙良亭张雪珍曹云卢旺冯玉成郭俊伟方兴李锡霞
关键词:ECR离子源电阻加热高温炉
LECR3 LEBT束流品质参数可视化系统设计
2024年
在LECR3离子源低能束流传输线(LEBT)束流调试过程中,需要将荧光靶采集到的束流信息通过数值计算、传输和图形显示等处理,实现束流品质参数的可视化功能,以方便束流诊断和调试。为此,研制了基于EPICS(Experimental Physics and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的荧光靶剖面参数测量及分析的在线可视化系统SOMS(Scintillator Online Measurement System),其中IOC(Input Output Controller)层是通过Python数据处理程序编程,实现了荧光靶图像获取、标定、处理,及剖面参数计算、参数PV(Process Variable)发布的软件功能模块,并在CSS(Control System Studio)客户端实现了荧光靶图像剖面参数可视化功能。整套系统通过载束运行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束流剖面参数计算准确、快捷,用户界面友好,提高了离子源前端束流调试效率。
南爱强张国恒方兴郭玉辉张鹏张迪
关键词:EPICSPYTHON图像处理
一种低能脉冲离子束产生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能脉冲离子束产生装置及方法,其包括:偏转电极,设置在加速器的离子传输管线法兰上,位于所述加速器离子传输管线内部;二维可调狭缝,与所述偏转电极平行设置在同一所述法兰上;偏转电极电源连接端,穿设在所述法兰上,...
刘会平李锦钰方兴康龙张桐民
类氢O、N离子入射Al表面俘获电子布居几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2022年
利用“二态矢量模型”详细研究了高电荷态O^(7+),N^(6+)离子入射Al表面时中间里德伯态的形成过程,给出了电子被俘获至不同量子数(n A=2-7)的几率,以及电子俘获至里德伯态最可能的离子-表面距离.计算结果表明,较大的主量子数nA对应较小的里德伯态几率,因此O^(7+),N^(6+)离子入射Al表面时辐射的X射线主要来源于较小的n A至基态的退激.为了验证计算结果,测量了O^(7+),N^(6+)离子入射Al表面的X射线发射谱,并运用FAC程序计算了不同高里德伯态退激到基态的跃迁能(np–1s).实验测量到O,N的K-X射线峰,其特征峰的中心值接近主量子数n=2至n=1的跃迁能,说明发射的X射线主要来源于2p–1s的跃迁,与“二态矢量模型”理论计算的几率一致.
张秉章宋张勇张明武张明武钱程方兴钱程王伟方兴朱志超邵曹杰于得洋
关键词:高电荷态离子里德伯态X射线
ECR离子源束流发射度测量系统设计
2017年
为了实现ECR离子源束流发射度的精确、可靠测量,同时实现将系统中不同设备的控制测量数据统一显示到操作界面,基于EPICS软件系统,开发完成了双狭缝电机运动控制和PXI板卡的数据采集的发射度测量系统。采用LabVIEW软件的DSC模块实现对束流流强的PV变量发布;基于StreamDevice开发了电机运动控制IOC程序。整套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使用方便,满足离子源束流发射度的测量要求。
李姣赛郭玉辉刘海涛尹俊方兴郑洋德白晓王彦瑜
关键词:EPICSCSSSTREAM
一种低能脉冲离子束产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能脉冲离子束产生装置,其包括:偏转电极,设置在加速器的离子传输管线法兰上,位于所述加速器离子传输管线内部;二维可调狭缝,与所述偏转电极平行设置在同一所述法兰上;偏转电极电源连接端,穿设在所述法兰上,位...
刘会平李锦钰方兴康龙 张桐民
ADS强流质子加速器低能传输段发射度匹配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研制了一套强流质子源及低能传输线(LEBT)注入器用于ADS质子直线加速器。质子源产生35 ke V强流束经过低能传输段聚焦进入射频四极(RFQ)入口。低能传输段不匹配是强流RFQ中引起束流丢失的主要原因。不同加速段的束流匹配是减少束流损失与抑制发射度增长的重要手段。束流损失导致RFQ电极表面受热变形进而引起高频打火,降低RFQ长期运行的稳定性。针对以上问题,研究LEBT发射度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如何实现加速器更好的匹配。研究结果表明,LEBT出口束流在35 ke V,10 m A下,束流发射度小于0.2πmm·mrad,当LEBT螺线管电流为210和270 A时,束流在RFQ入口满足匹配条件。
武启贾欢马鸿义张文慧方兴杨尧马保华王辉孙良亭何源赵红卫
关键词:发射度
一种低能脉冲离子束产生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能脉冲离子束产生装置及方法,其包括:偏转电极,设置在加速器的离子传输管线法兰上,位于所述加速器离子传输管线内部;二维可调狭缝,与所述偏转电极平行设置在同一所述法兰上;偏转电极电源连接端,穿设在所述法兰上,...
刘会平李锦钰方兴康龙 张桐民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