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宇
- 作品数:5 被引量:159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延河流域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和植物适应策略研究
- 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会通过内部不同功能性状之间的平衡变化来适应外部环境,以达到自身生存与繁衍的目的。因此,研究植物的功能性状及其关系沿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对于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
- 施宇
- 关键词:植物功能型环境梯度
- 文献传递
- 黄土丘陵区植物叶片与细根功能性状关系及其变化被引量:95
- 2011年
- 通过植物叶片功能性状(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叶氮含量)和细根功能性状(比根长、根组织密度、根氮含量)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植物对环境的适应途径;然后根据性状间的差异进行了层次聚类,将物种划分为3大功能型,并分析了不同功能型对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149种植物的叶氮含量与比叶面积和根氮含量正相关、与叶组织密度负相关,比根长与根组织密度负相关,除了根氮含量,其余根性状与叶性状不相关。此外,功能性状间关系变化和适应策略在不同功能型之间也存在差异。功能型1的植物具有最强的耐旱力和防御力;功能型3的植物具有最强的养分维持能力用以对抗营养贫瘠的环境;功能型2的植物居中,生长速率最高,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分布最广;根据C-S-R理论,功能型1和3属于"胁迫忍耐型"策略(S策略),功能型2则属于"竞争型"(C)和"干扰型"(R)策略的综合。研究结果为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规划及物种配置等提供依据。
- 施宇温仲明龚时慧
- 关键词:植物功能型叶性状延河流域
- 黄土丘陵区植物功能性状沿气候梯度的变化规律被引量:35
- 2012年
- 选取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147个物种,对10个与植物形态、生理相关的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叶大小、叶长宽比、叶厚度、叶干重、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叶氮含量、细根比根长、细根组织密度和细根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功能性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水热条件是影响研究区植物功能性状的重要因子,其中降雨为主导因子。物种水平上,植物功能性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叶氮含量随着温度指标(最冷月均温、生长季均温、年均温、最热月均温、温度季节变化的增加而增加;(2)不同生长型功能性状在环境梯度下存在差异,表现为草本植物相对木本植物有更小的叶组织密度以及更大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氮含量、根氮含量和比根长,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不同;(3)不同类群植物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不同,表现为适应方式的分异和趋同。该结果为探究黄土高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施宇温仲明龚时慧宋光郑颖丁曼
- 关键词:生长型黄土高原
- 极端天气事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缓解途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案例分析
-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使全球地表温度持续增加并显著地改变了陆地降水格局。这种变暖效提高了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进而损害了作物生产力、增加了作物气候敏感性并降低了作物恢复能力,为粮食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以往...
- 施宇
- 关键词:粮食生产作物产量
- 延河流域植物群落功能性状对环境梯度的响应被引量:45
- 2011年
- 研究群落水平上的植物功能性状特征及其随环境梯度的变化规律,对认识不同环境梯度下植物群落的形成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延河流域不同环境梯度下的稳定的自然植物群落为对象,测量了植物群落组成物种的叶厚度、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比根长、根组织密度、单位质量叶氮含量、单位质量根氮含量、种子质量、种子体积等9个性状,然后以物种重要值为基础加权平均得到各个性状在群落水平上的平均值(即群落性状值);以现有的环境因子栅格图为基础,利用ArcGIS提出各群落对应的环境因子值,同时测定各个群落的土壤水分,分析群落各性状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建立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群落水平上,9个植物功能性状分别与13个环境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同时这9个植物功能性状对8个环境因子梯度(土壤水分、年4—10月平均气温、年7—9月总降雨量、降雨季节变化、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蒸发量、坡度、坡向)的响应特征较好,不同植物功能性状间具有较好相关性。群落水平上植物功能性状及其组合随环境梯度的规律性变化,反映了延河流域植被群落构建过程中环境对功能性状的筛选效应。该研究结果对该区的植被恢复重建的物种选择及植被布局规划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 龚时慧温仲明施宇
- 关键词:群落环境梯度延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