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海峰 作品数:19 被引量:68 H指数:4 供职机构: 江苏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理学 更多>>
钙离子在镉诱导的肾毒性中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7 2019年 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在我国污染形势日趋严峻。镉被人体摄入后大部分富集于肾脏。在肾脏中,镉主要累积于肾小管。由于镉在人体中的半衰期长,镉的长期累积会造成肾脏功能缺失或紊乱,甚至增加肾癌的发生几率。镉诱导的肾毒性主要是通过调节肾细胞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引发钙离子稳态失衡,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近年来,恢复镉诱导的钙离子稳态失衡的方法和药物正在不断探索中。钙离子在镉引起肾毒性中的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亟待进行。就钙离子在镉诱导的肾毒性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概述,为探讨重金属镉的毒性作用与解毒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任真 赵金凤 张瑶 谢益敏 周阳 顾杰 施海峰关键词:镉 钙稳态 肾损伤 细胞凋亡 镉诱导不同自噬效应与钙离子调控自噬的作用分析 2019年 环境中重金属镉污染威胁人类健康。镉在人体中长期积累,对机体的多种器官和系统造成损伤,如肝肾组织、免疫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对镉毒性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化损伤、DNA损伤、细胞凋亡等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认为镉对细胞自噬的不同影响与细胞存活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镉诱导的细胞自噬在不同细胞中表现为抑制或促进细胞凋亡;镉也可通过阻碍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抑制自噬流、从而诱导细胞凋亡。镉通过干扰细胞中溶酶体及钙离子的代谢影响自噬过程。综述了镉在不同细胞中引发不同自噬效应,探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戴舒雅 周阳 施海峰 顾杰关键词:镉 自噬 溶酶体 钙离子 镉对机体免疫影响的概述 被引量:4 2022年 镉作为毒性强、易积累的重金属物质,可在体内蓄积并诱发肝毒性、肾毒性以及免疫毒性等。镉暴露可通过破坏Ca^(2+)稳态和增加活性氧介导自噬发生,从而促进脾脏免疫细胞凋亡,而抑制自噬后,镉诱导的脾脏免疫细胞凋亡得以减轻。结合近年来镉的毒性研究,本文针对镉影响机体免疫机制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作一综述。 马海燕 顾杰 周阳 施海峰关键词:镉 免疫毒性 氧化应激 钙通道 自噬 胆固醇代谢 镉导致高血压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7年 镉具有很强的生物毒性,它可通过吸烟、饮食、呼吸等方式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积累,造成机体损伤。镉在人体内积累后不但能导致骨骼畸形、肾脏损伤和癌症的发生,而且还能导致机体脂代谢紊乱,而脂代谢紊乱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发现镉能诱导哺乳动物产生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其分子机制包括镉产生大量自由基、镉抑制Na^+/K^+泵活性、镉影响VE-cadherin的功能等。综述了镉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季星岐 韩邦兴 陈乃富 周阳 施海峰关键词:镉 心脑血管疾病 VE-CADHERIN 自由基 癫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5年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脑细胞突然异常的过度放电,导致了脑功能失调。对癫痫双胞胎患者的研究表明,癫痫具有遗传性。通过连锁分析、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的位点扫描,越来越多的癫痫相关致病基因和染色体拷贝数变异位点被定位和克隆。综述了癫痫的遗传学研究进展,认为癫痫的遗传学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辅助于其临床诊断。 周阳 施海峰关键词:癫痫 分子遗传 离子通道 神经递质 镉代谢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3年 镉是一种人体非必需的重金属元素,镉的吸入会对人体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包括细胞癌变和凋亡等。现有的研究对镉的吸收、镉引起细胞毒性等领域的生化、分子机制做了大量工作,但对于镉在体内代谢的具体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明晰,需要进一步阐释。该文讨论了镉的吸收和镉在体内的转运储存机制。并对镉与氧化应激,镉引起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变化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蒋廷亚 周阳 林毅 魏凤娟 施海峰关键词:镉 代谢机制 信号通路 自闭症相关拷贝数变异检测及临床意义解读研究进展 2016年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基于行为学所定义的症状,主要分为经典型ASD和综合征型的ASD.平常所指的自闭症一般指经典型ASD,即行为上严格符合ASD的两大核心症状.根据美国精神疾病协会(APA)发布的最新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定义,这两大类核心症状包括: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DSM-5也不再对自闭症区分亚型(即不再把经典型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和广泛性发育性障碍等分开列出),而是根据两类症状的不同严重程度对ASD分为三级,三级最严重,一级最轻. 蒋廷亚 袁少飞 麻媛媛 闫丹丹 袁平 谢文茜 施海峰 周阳关键词:阿斯伯格综合征 拷贝数 精神疾病 锦鲤致病性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从发病的外塘锦鲤的肝、脾、肾等组织中分离到大量优势生长的细菌,经表型特征分析和16S r DNA序列测定,发现该菌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通过对正常的锦鲤进行人工感染试验,7 d后锦鲤全部死亡,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似,表明该菌对锦鲤有致病性;用含有抗生素的20种药敏纸片进行药敏实验,发现该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高敏,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中敏,对其他14种抗生素有耐药性。本研究旨在为锦鲤致病性病原的确定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周阳 庄国庆 林锋 蒋廷亚 袁少飞 高力 施海峰关键词:RDNA 白细胞介素21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9年 白细胞介素-21(IL-21)是IL-2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主要是由活化的CD4^+T细胞产生,对淋巴细胞和髓样细胞具有广泛的生物作用。IL-21从2000年发现至今,其生物学活性和介导的细胞应答免疫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抑制血液恶性肿瘤的机制。临床研究显示外源性IL-21可诱导表达IL-21R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直接凋亡,使其成为具有潜力的抗淋巴瘤治疗新策略。IL-21的抗肿瘤效应主要是通过介导NK细胞和CD4^+/CD8^+T细胞的杀伤活性实现的。概述了IL-21蛋白的特征、功能及其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实验,并且阐述了IL-21与CAR-T细胞和单克隆抗体联用的效果。 牟春燕 于峰 周阳 顾杰 施海峰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 抗肿瘤作用 细胞因子 痘苗生长因子和胸苷激酶双基因缺失表达双荧光溶瘤痘病毒的构建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构建痘苗生长因子(vaccinia growth factor,VGF)和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双基因缺失同时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和DsRed双荧光的溶瘤痘病毒,并研究其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在病毒TK基因处利用同源重组方法将病毒晚期启动子F17R调控的GFP基因和早晚期启动子SEL调控的DsRed基因克隆入缺失VGF基因的VSC20亲本病毒,构建同时缺失VGF和TK双基因的重组溶瘤痘病毒vv DD-GFP-DsRed。同时利用CCK-8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该病毒对胰腺癌细胞Patu8988和Bx PC-3的杀伤作用。结果:通过同源重组和软琼脂筛选获得vv DD-GFP-DsRed重组溶瘤痘病毒。CCK-8法结果显示,与MOI=0相比,MOI分别为1,10时,vv DD-GFP-DsRed对Patu8988细胞和Bx PC-3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且在此范围内随MOI值增加杀伤效果逐渐增强(P均<0.05)。与MOI=0相比,Patu8988细胞在MOI为0.01时存活率低(P<0.05),且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中形成了明显的空斑。结论:成功构建vv DD-GFP-DsRed重组溶瘤痘病毒,其对胰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徐岷 夏瑜 周冲 刘黎琼 周改 施海峰 于峰 张尤历关键词: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