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时向民

作品数:185 被引量:35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7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8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5篇心房
  • 60篇房颤
  • 55篇心房颤动
  • 36篇消融
  • 30篇心律
  • 29篇心律失常
  • 28篇心脏
  • 26篇室性
  • 25篇心电
  • 25篇射频消融
  • 25篇消融术
  • 21篇射频
  • 20篇电生理
  • 19篇心动过速
  • 19篇山羊
  • 18篇导管
  • 17篇导管消融
  • 17篇导管消融术
  • 16篇起搏
  • 13篇动脉

机构

  • 181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二炮兵装备...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21...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解放军302...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邹城市兖矿集...
  • 1篇北京电力医院
  • 1篇解放军260...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蓟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84篇时向民
  • 120篇单兆亮
  • 118篇王玉堂
  • 43篇国建萍
  • 33篇李健
  • 31篇郭红阳
  • 27篇闫俊瑾
  • 27篇林琨
  • 26篇苑洪涛
  • 17篇赵立朝
  • 16篇周俊彦
  • 15篇李天德
  • 14篇杨庭树
  • 10篇王卫华
  • 10篇张晔
  • 9篇李延广
  • 9篇陈福坤
  • 8篇刘建国
  • 7篇张闯
  • 7篇巩维如

传媒

  • 2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7篇中国误诊学杂...
  • 14篇心脏杂志
  • 12篇中国心脏起搏...
  • 8篇解放军医学院...
  • 7篇中华心律失常...
  • 5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心血管病学进...
  • 4篇医学临床研究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临床心电学杂...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武警医学院学...
  • 3篇中华医学会心...
  • 3篇中华医学会心...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年份

  • 2篇2024
  • 8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11篇2016
  • 1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11篇2010
  • 8篇2009
  • 16篇2008
  • 10篇2007
  • 14篇2006
  • 16篇2005
1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缝隙连接蛋白43在心房颤动发病及维持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临床常见心律失常,普通人群的发病率约为1%,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房颤发病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脏外科手术、炎症、内分泌疾病、药物等多种因素相关。房颤可引起心房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同时心脏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又为房颤复发和持续提供了条件。近年研究发现缝隙连接在房颤的心房电重构中发挥重要作用,
邓龙时向民林琨单兆亮王玉堂
关键词:连接蛋白43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
藏族人群血尿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阿托伐他汀干预后血尿酸的变化(英文)
2007年
背景:迄今为止,他汀类药物对藏族这一特定民族的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目的:分析血尿酸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血尿酸及肝、肾功能指标的影响。设计:前后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心内科。对象:选择2005-08/2006-08在解放军西藏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80例,年龄45~61岁。均来自拉萨市娘热乡;为藏族男性;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①所有患者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连续12周。②在服药前及治疗后12周使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血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素氮、肌酐、谷丙转氨酶水平。B型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主要观察指标:①用药前后血脂、血尿酸及肝、肾功能指标比较。②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结果:总共80例患者入选本试验。①阿托伐他汀用药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尿酸水平分别降低33.8%,24.9%,12.2%,1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1534,3.8373,3.2201,2.7883,P<0.01)。用药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转氨酶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他汀类药物对肝肾功能无损伤。②用药前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与内中膜厚度相关(β值=0.178,0.145,0.189,-0.181,0.284,P<0.05~0.01),其中血尿酸的(β值最高,表明血尿酸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最大。结论:①血尿酸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的作用最大。②阿托伐他汀可有效调血脂、降血尿酸,且无肝肾功能损害。
杨波时向民马楚云冯晓迎刘坤陈丹陈彬徐勇陈练斯朗扎西
关键词:血脂异常他汀类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1例特发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男80例,女61例)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或)起搏标测方法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消融成功128例,成功率为90.8%,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收缩消融成功率为92.0%。20例患者行消融前后的Holter检查,术前平均(21 824±12 769)次/24 h,术后平均(1 548±2 926)次/24 h,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3~36个月,10例复发并全部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张晔王玉堂单兆亮时向民苑洪涛郭红阳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
奥密克戎感染相关难治性心律失常临床特点
2023年
目的探讨奥密克戎感染相关难治性心律失常的种类,临床特点,潜在机制,处理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奥密克戎感染爆发期间,14例难治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7例,年龄15~92(70.1±19.8)岁。既往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及扩张型心肌病植入ICD患者各1例,肥厚型心肌病1例,分析心律失常出现时间,以及与血氧饱和度、炎症指标、心肌标志物、D-二聚体相关性,治疗方法及临床转归。结果心律失常出现于奥密克戎感染后1~7天,包括左后分支型室速2例;阵发性房颤8例,其中合并尖端扭转型室速2例;右室心尖起源室速电风暴1例;房室阻滞3例,其中完全性房室阻滞2例,一度房室阻滞1例。白介素-6、肌钙蛋白I、D-二聚体升高,低氧血症与房颤,尖端扭转型室速及完全性房室阻滞密切相关。死亡5例,均为高龄房颤患者;2例ICD植入后疑似电风暴经远程随访指导治疗后稳定,1例完全性房室阻滞恢复正常房室传导。两例尖端扭转型室速停用胺碘酮及左氧氟沙星后消失,2例左后分支型室速经口服维拉帕米后得到控制。结论奥密克戎感染急性期易出现顽固性心律失常,低氧、炎症风暴、心肌损伤是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某些抗生素及抗心律失常药联合治疗可延长QTc间期,房颤在感染急性期建议控制心室率为主,ICD植入患者易发生电风暴,远程随访技术可及时指导治疗。
时向民李健李世兴张闯葛兰刘琪
关键词: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阻滞
不同亚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学特点与射频消融
2008年
目的从不同亚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学特性及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快径前传不应期差异,探讨其电生理学机制。方法178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按消融完成顺序取连续30例,与慢慢型11例和快慢型8例,比较AH跳跃、心动过速时HA、AVA等电生理参数差异,以及射频消融术前后房室结快径前传不应期改变。结果慢慢型患者AH跳跃明显小于慢快型及快慢型,HA、AVA介于后两型之间;慢快型及快慢型消融术后快径前传不应期显著缩短,慢慢型则有轻度延长趋势。结论慢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特性明显不同于慢快型及快慢型,消融前传慢径后房室结快径前传不应期未相应缩短,支持其折返环中尚存在逆传慢径。
刘建国王玉堂单兆亮时向民苑洪涛郭红阳
关键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学特性射频消融术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与血栓前状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EAT)体积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的关系。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住院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例,记录基线资料及伴发疾病,测定红细胞比积、血小板平均体积、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状态指标,并进行CHA2DS2-VASc评分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测量总EAT体积(EAT-total)及左房周EAT体积(EAT-LA)。统计分析EAT-total、EAT-LA与血凝状态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CHA2DS2-VASc评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高危组和中低危组,比较两组间各指标间的差异,并分析EAT-total、EAT-LA与CHA2DS2-VASc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高危组EAT-total为(111.1±34.2)cm3,EAT-LA为(29.3±7.7)cm3;中低危组EAT-total为(92.8±33.9)cm3,EAT-LA为(24.0±9.2)cm3,EAT-total和EAT-LA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EAT-total和EAT-LA与CHA2DS2-VASc评分间呈正相关。进一步分析提示EAT-total和EAT-LA与D-二聚体和FIB正相关,多因素分析示两者与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存在独立联系。结论房颤患者EAT可能参与了房颤时血栓前状态的形成,其体积大小可能是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独立风险预报因子。
刘赛哲官媛时向民郭红阳林琨国建萍王玉堂单兆亮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心外膜脂肪组织血栓前状态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右心室心尖(RVA)及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探讨合理的右心室起搏部位。方法:自2007年8月~2009年12月,36例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随机纳入RVA和RVOT-S起搏组,起搏器植入12月后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主动脉瓣口速度时间积分(VTI),主动脉与肺动脉瓣开放时间差(QAO-QP),房颤负荷(AFb),自动模式转换(AMS),血浆脑钠尿肽原(NT-proBNP)变化,QRS波宽度,比较两组的差别。结果:起搏12月后RVOT-S组LVEF及VTI明显高于RVA组(均P<0.05);LVESV,QAO-QP,NT-BNP,AFb,AMS及QRS波宽度明显低于RVA组(均P<0.05)。结论:与RVOT-S组相比,RVA长期起搏可导致明显左右心室间以及左室内收缩不同步及左室重构,减低左心室收缩功能,对心室依赖起搏患者应首选RVOT-S为心室电极植入部位。
时向民王玉堂单兆亮杨庭树
关键词:左室收缩功能
噻氯匹啶对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微粒膜蛋白动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噻氯匹啶对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微粒膜蛋白动态变化的影响 ,为心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观察提供新的手段。方法 经临床确诊的陈旧心肌梗死患者 9例 ,口服噻氯匹啶 ,每次 2 5 0mg ,第 1、2天每天 2次 ,以后每天 1次 ,持续服药 6d。在服药前、服药 4、5、6d、停药后 3、4d收集患者标本 ,以 2 0 μmolADP为血小板激活剂 ,激活血小板 ,分析血小板微粒表达活化糖蛋白Ⅱb/Ⅲa和CD6 2p的变化。结果 服药前、服药 4、5、6d、停药后 4d ,CD6 2p+ PMP(血小板微粒 )的百分率分别为 84 3%± 3 6 %、81 4 %± 3 4 %、70 3%± 2 7%、70 6 %± 3 2 %、83 5 %± 2 8%、85 4 %± 2 1% ,PAC 1+PMP的百分率分别为 85 3%± 3 5 %、82 5 %± 2 2 %、72 3%± 3 5 %、72 4 %±3 3%、85 4± 3 4 %、86 0± 3 8%。服药第 4天CD6 2p+ PMP、PAC 1+ PMP的百分率有所降低 ,但经t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 ;服药第 5天显著降低 (P <0 0 0 1) ,停药后 3d基本恢复。同一时间点 ,CD6 2p+PMP、PAC 1+ PMP的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在心肌梗死患者服用噻氯匹啶后不同时相 ,血小板微粒膜上的CD6 2p、PAC 1表达呈现一定规律的变化 ,检测血小板微粒膜蛋白有助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丛玉隆邓新立时向民殷宗健
关键词:噻氯匹啶心肌梗死抗血小板药
心室起搏伴室房递减传导诱发完全性室性反复搏动1例分析
2008年
赵立朝石亚君乔娜时向民卢喜烈
肾衰患者短期服用胺碘酮致尖端扭转型室速1例被引量:1
2005年
高淑蓉时向民李丽
关键词:胺碘酮尖端扭转型室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