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军

作品数:51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政治法律
  • 16篇经济管理
  • 11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4篇法律
  • 11篇纠纷
  • 9篇纠纷解决
  • 8篇社会
  • 8篇法治
  • 5篇正义
  • 4篇秩序
  • 4篇非正式
  • 4篇非正式制度
  • 4篇村落
  • 3篇权力
  • 3篇伦理
  • 3篇民间法
  • 3篇非正式规范
  • 2篇地方性知识
  • 2篇正义观
  • 2篇社会变迁
  • 2篇社会结构
  • 2篇社会学
  • 2篇水权

机构

  • 41篇北方民族大学
  • 6篇云南大学
  • 4篇西北第二民族...
  • 1篇文山师范高等...

作者

  • 47篇易军
  • 1篇浦加旗

传媒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甘肃政法学院...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2篇民间法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云南行政学院...
  • 1篇新东方
  • 1篇教育评论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法制与经济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生态经济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西北第二民族...
  • 1篇国家检察官学...
  • 1篇江苏商论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林业经济问题
  • 1篇广西青年干部...
  • 1篇青岛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2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村落内生秩序中的黄葛树研究——以云南坝村的地方性知识为例被引量:3
2008年
黄葛在南方村落的社会化过程中,被村民赋予了非自然化的想象。人们不再以黄葛的功能来衡量、确定它的意义,而是依靠人的行动来进行社会实践,使黄葛不断融入村落内部秩序之中,并把内部的地方性知识与它关联起来。黄葛便成为村落社会中的"社会物",在很多方面也是一种关于规范、习惯、信仰、崇拜、家族、纠纷、集体会议等方面为背景和特色。事实上,黄葛是诸事项的一种象征性的符号。
易军
纠纷与村落内部秩序的变迁——以坝村的家族关系为视角被引量:1
2008年
村落纠纷的发生对村落内部秩序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坝村的纠纷及其解决过程,发现内部秩序的主体——家族——及其家族关系随之发生变化,附随着纠纷利益而相应发生分裂,关系及其伦理的位阶要低于利益的诉求,利益与地理空间契合,从而随纠纷一并形成地理上的共生利益集团。但由于伦理关系的本质无法质变,纠纷之后的秩序仍然要回复到原本的伦理秩序上,因此,时间和机会又拉回到纠纷前的自然状态。这便形成了关于他们的意义和集体的表象世界,展示的这种秩序我们称之为"钟摆型秩序"。
易军
关键词:伦理关系
关系、规范与纠纷解决——一个非正式制度的考察
由于儒家文化在中国的根深蒂固,中国向来就是一个注重关系的大国。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结构,内部既有功能性的倾向,主要表现于关系成员之间的相互博利;也有结构性倾向,结构表现于关系内部的二元性:个体一个体,个体---组织两种结构。...
易军
关键词:纠纷解决非正式制度
文献传递
论法律的可分性
2008年
法的可分性主要包含法的不确定性、法的可变性、法的可塑性和法的可裁分性。当法律施行社会,这些问题是法的常态。这样,我们看到了法律的真实面目,才更好解释法律的社会意义和法律是什么。
易军
关键词:可分性不确定性
农村林业习惯法探析——以滇东坝村为例
2011年
农村的林权秩序主要由习惯法调控,林业习惯法的主要内容有山林习惯法、行道树林习惯法、果林习惯法、特种树习惯法和集体林权等。这些实体规范是习惯法第一规范。林权的惩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属于习惯法第二层次的规范。坝村的林业环境主要归功于习惯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坝村林业习惯将与官方法律融合,从而受到官方法的制约。
易军
关键词:自然环境国家法律
从理论全景到方法应用:法律人类学的“整体论纲”——评张晓辉先生的《法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
2021年
法律人类学为法学理论研究和中国法治建设提供新的进路,但其在中国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亟需对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命题和重要理论进行梳理,方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实践。《法律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法律人类学提供了"整体论纲",从学术史中考察学科发展状况,以研究范畴为中心呈现学科理论观点,通过社会变迁和经典著作阐释学科方法论,并用中国问题打开法律人类学学以致用之门。该书的出版与传播将引领更多有识之士领会法律人类学的学术魅力。
杜敏菊易军
关键词:法律人类学学术史社会变迁
另一种“法的正义”——民间报应正义的法理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生活中发生的诅咒现象,我们发现内藏在纠纷中而独立于利益之外的报应系统,称之为民间报应正义。民间报应正义既是一种社会观念,又是一种隐性的社会秩序。它主要包括善的报应和恶的报应,这些因素既是报应正义诱因,又是报应正义的主要类型。民间报应正义与法律报应正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分属不同的秩序系统。法治应对民间报应正义高度重视,辩证对待。
易军
关键词:善恶报应法治
坝村的电线纠纷与内生秩序变迁被引量:1
2008年
坝村通过内部通婚,把各家族连接成为有机的村落共生结构。但随着电线纠纷的出现,这层结构受到了功利因素的侵蚀,坝村内生秩序发生了变化,家族内部成员为利益考量而疏离与之有利益冲突的家族秩序,按照"共同的利益"而形成地缘性结构。由于新结构缺乏伦理因素,这种分化不是永久的,一旦纠纷化解,他们会在适当的场合和机会中回复到原始的内生秩序状态。这种在伦理条件下和熟人社会中形成的高度地方性的秩序变迁,称之为"钟摆型秩序"。
易军
妇女拐卖的社会结构性原因分析——兼论法律控制失效下的标本兼治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拐买的原因考察,发现在社会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妇女成为商品交易对象并被社会结构左右着,这导致妇女被拐买而非正常性地流动,使法律、政府等控制失效,尤其是,当这些社会结构状态一直维持失衡的情况下,打击拐买行为只能是治标,根本的解决问题仍需从平衡社会结构这一治本开始。
易军
关键词:社会结构
单位法的构成与运作分析——以大学为例的法律多元考察
2008年
以高校为例的单位内部规范是独立于正式法律之外的民间法,通过对单位成员的管理,建构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在社会秩序,它包括制度上的单位规范和运行中的单位规范。规范是在单位情景中出现而具有生活与工作意义,它是法学研究的一个新命题。
易军
关键词:法律多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