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青
- 作品数:84 被引量:511H指数:14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中国春节文化海外传播的话语方式被引量:1
- 2020年
- 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在全球与地方、传统与现代的多维碰撞中成为问题域,涉及主体性建设、话语策略、价值传播、现代性等议题。我国政府、跨国公司、民间组织等在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方面着力颇多,但仍未完全实现中国形象、中国文化由他塑向自塑转化,尤其社交媒体这一重要渠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①而社交媒体是当下全球沟通的重要平台与途径。中国节日文化的社交媒体传播,其独特逻辑是以社交逻辑带动文化逻辑,以人际交往导向文化的全球融入。
- 晏青杜佳芸
- 关键词:社交媒体话语方式春节文化话语策略人际交往
- 青年群体的情绪危机与调适:网络“发疯文学”的批判性话语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数字媒体时代,作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年群体在情绪表达上呈现鲜明的数字性、创意性和能动性。近年,青年群体以“发疯文学”这一文体形式,进行狂欢式情感书写与社会表达。这种负面情绪的网络传播,将模糊了身份与圈层信息的媒介“中间地带”视作狂欢情境,突出强调了情绪与状态,而不具备清晰的表意内容和对象,整体给人以“对空言说”之感。青年群体的情绪累积与狂欢化表达,是诸如传统观念束缚下的矛盾与压抑、优绩主义追寻中的压力与焦虑等社会症候的直观体现。同时,“发疯文学”表现了当代青年情绪调节方式的创新:能够向外宣泄以脱离压力源,向内调节以增强掌控力。开放包容的话语环境也为社会情绪裂痕的弥合提供了弹性空间。研究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青年群体负面情绪生成与传播的内在逻辑,同时也为个体和社会层面开展有效的情绪疏导提供了启示。
- 晏青郭京
- 关键词:青年群体情绪调节
- 娱乐文化的苦情叙事与内在肌理--以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为例被引量:6
- 2020年
- "苦情"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精神结构,它以传统儒家文化为基础,以感同身受的悲悯情怀为情感内核,以"坠泪"为体验,以幸福圆满的世俗情怀为情感追求。在情感类真人秀节目中广泛运用苦情叙事,并在娱乐与苦情的艺术张力中呈现独特的审美意味。苦情为解释娱乐体验提供了中国文化视角,同时苦情理论亦将成为情感理论的重要内容。
- 晏青景宜
- 关键词:娱乐
- 大众传播时代传统文化的生存与合法性建构被引量:2
- 2014年
- 中国传统文化的媒介化生存是艰难的,它为适应时代语境,去除(或弱化)其意识、思想、价值等内涵,而化约为现代知识。传统文化的知识化,成为"意识形态—国家权力—政治神话"的合法性路径。其中,政治神话在传统文化的常识性知识中实现文化认同以及民族主义的皴染;在伦理性知识中,政治合法性通过伦理的道德得以确证,从而实现国家权力与政治神话的自然化、永久化,并在一种看似顺其自然的秩序中实现政治意识形态的维系,实现权力合法性的孵化、生产与重构。
- 晏青
- 关键词:传统文化知识转换国家认同合法性
- 失真与本真:短视频中“真实”的消逝与重建
- 2024年
- 当下,短视频平台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现实再现问题,愈发表现出社会基础设施平台的特性,成为“通往‘现实’制造的组织装置”系统。然而,以“记录生活”为标榜的短视频平台,在实现引导全民记录和表达的同时,却充斥着“忠实现实”和“偏离真实”的悖论。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与短视频平台相关的典型性新媒介事件及其视频文本进行剖析,试图从微观视角切入探究目前短视频平台发展以及平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突出问题。对短视频平台上的“新媒介事件”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平台热点事件的传播特征,更能为研究新媒介技术产生的现实性后果提供新视角。
- 晏青纪少华
-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建设性新闻:角色、实践与理论创新——对凯伦·麦金泰尔的学术访谈被引量:3
- 2020年
-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学界对新闻传媒报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和功能的思考,这也为建设性新闻的理论建设提供了一次契机。本访谈主要围绕建设性新闻在疫情期间的角色定位、谣言治理、实践模式、理论创新等问题展开。其中,未来研究要从框架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记者角色理论、新制度理论等理论视角切入,进一步推进建设性新闻的学科知识建设,拓宽其理论创新与研究视域。
- 晏青凯伦·麦金泰尔
-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新闻理论
- 手机使用对春节文化观念的影响研究——基于仪式感和参与感的中介作用被引量:3
- 2021年
-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既要面临全球化、现代化的宏大叙事影响,比如不同国家文化的交融、大众文化的强势融入;也受到新媒体话语的挑战。春节期间手机媒介是用户体验春节文化的重要来源。手机媒介在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低头族”现象,手机网购冲淡年味、短信或微信拜年毁了礼仪、春节被微信“绑架”,发朋友圈拜年、抢红包等“数字化春节”淡化了春节意义等一系列争论。已有研究关注了这一现象,结果也多是负面论。并且,这些研究缺乏手机使用与春节文化的研究及其中间机制的实证检验。因此,研究试图探讨春节期间,手机使用对春节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及仪式感与参与感在该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对春节期间的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春节期间的手机使用价值(信息价值、社交价值和情感价值)对用户的春节文化观念(文化联结、文化价值识别和传统与习俗保留)起到正向预测作用;其中,仪式感和参与感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即手机使用价值通过参与感与仪式感对春节文化观念产生影响;手机使用的信息价值对春节文化观念影响的显著性高于社交价值和情感价值。由此可见,提升手机使用信息价值、参与感及仪式感可以促进用户春节文化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从具体的文化情境中去理解手机使用在文化观念形成中的影响及其复杂的中介作用机制,为春节文化观念的生产与变化提供了媒介维度和心理动因层面的经验性解释,也为我们重新审视新兴媒介在当代文化生活中的积极效应提供新的案例。
- 晏青付森会冯广超
- 关键词:手机使用文化观春节仪式感参与感
- 沉浸与交互:叙事性传媒艺术的认知重启与实践被引量:11
- 2016年
- 互联网改变人们的收视习惯和认知行为,重塑议题生产和知识结构的框架。传媒艺术作为新的大众艺术形态,在社交媒体中形成颇具特色的认知景观。社交媒体作为传媒艺术认知的途径,应该将其从日常剩余物转向日常伴随物、从委以重任的舆论转向日常生活谈论的"主体认知"维度。作为主体认知,叙事性传媒艺术的社交媒体评论,呈现出独特的认知景观和讨论模式,并促成知识的协商式生产和传播。
- 晏青付森会
- 关键词:沉浸叙事传媒艺术
- 传统文化与大众传媒研究
- 2019年
- 传统文化的大众媒介传播,犹如人类登月,早就'着陆',并零星会有发现,但远不能在上面诗意的栖居。当然我们不会放弃,并乐此不疲,因为这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此辑论文涉及文化影响、文化主体、文化介质三个层面,但实质上研究的都是大众媒介与传统文化的互动、互用的问题。传统文化会影响现代文艺作品创作.
- 晏青
- 关键词:大众媒介
- “融”与“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华文化的符号表意与价值再造被引量:1
- 2022年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是以中国符号谱写国家传播的成功范本,以艺术化传达、感官化共情、技术化互动展现中华文化、中国魅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人文与自然、天地人事物等符号元素相融,阐述了“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中国主张。世界音乐辉映、奥运五环破冰等视听叙事呼应,唤起了情感共鸣,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汉字笔画入场、中华文化思想等文化转化,诠释了文化互融、价值互通、和合发展的“一起向未来”中国方案,升华了冬奥会“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这场融中国符号与媒介仪式的实践,为体育精神符号传播和全球传播提供了一个范本。
- 何丽敏晏青
- 关键词:中华文化体育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