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全
- 作品数:44 被引量:239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理学更多>>
- 传统计划体制下的管理目标谬误与企业改革被引量:2
- 2000年
- 运用系统分析法、功能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 ,研究我国传统计划体制如何通过影响经济系统的管理目标定位从而影响经济运行效率的问题。提出传统计划体制下“管理目标谬误”的概念 ,分析了管理目标谬误产生的原因和经济运行后果 ,从而揭示了经济体制通过管理系统的目标定位影响经济效率的内在本质 ,也揭示了科学管理与体制改革的辩证关系。文章最后指出 ,要提高企业效率 。
- 曹桂全
- 关键词:企业
- 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分配的新格局
-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后区域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分配变动格局比较复杂。我们发现,进入21 世纪后,我国省际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地区差距都明显缩小了,不仅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性有所改善,而且区域...
- 曹桂全董萌萌
- 关键词: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倒U曲线
- 基于多级政府分工模式的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
- 我国政府机构经过历次改革不缩反涨,表明问题的症结在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基本要素.本文建立权限分级模式和分事模式两种多级政府分工模式,评价权限分级模式下政府膨胀的机制.建议借鉴分事模式,减少政府分工的权限分级模式,以推进降低政...
- 曹桂全
-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权限分级
- 文献传递
-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别与经济发展绩效被引量:8
- 2001年
- 中国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使用福利经济学概念下的经济绩效评价方法,分析1978—1998年的中国地区差距变化与经济发展绩效的关系,并提出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建议。
- 曹桂全
- 关键词:经济发展绩效
- 天津收入转移类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 天津市收入转移类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较大程度的城乡不均衡,其主要原因在于城乡二元人口特征制约和一定程度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供给不足。应当着力推进城镇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人口特征,同时增...
- 曹桂全刘晓曦
-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差异
- 文献传递
-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三个主题与战略重点选择——兼论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被引量:5
- 2000年
-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同于发达国家 ,面临着发展、公平和效率三个主题 ,其中发展是最重要的。围绕这三个主题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大的选择空间。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政府要承担更多的经济管理和计划职能。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三个主题和经济发展战略空间的概念 ,提供了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框架。中国改革开放前 ,以公平为目标的内陆地区发展战略的过度实施 ,延误了经济发展机会 ,没有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甚至公平的目标也没有很好实现。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东部地区优先发展战略 ,强调了迫切需要解决的发展和效率问题 ,但地区差距明显扩大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以发展和公平为目标的促进落后地区发展的战略 ,而不是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这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质和核心。实施这一战略 。
- 曹桂全
- 政务微博影响力评价与比较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被引量:70
- 2014年
- 以16家省级政务微博作为研究样本,甄选出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构建政务微博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政务微博影响力评价与比较实证研究。政务微博影响力绝大部分信息可以通过"公开-互动因子"和"获取-反馈因子"两个公因子反映出来。16家政务微博影响力水平可划分为5大类型,即强度领先型、综合中等型、综合落后型、均衡发展型和综合领先型。研究结果表明,政务微博影响力发展水平不均衡;低影响力政务微博偏多,高影响力政务微博相对较少,16家政务微博影响力呈底部巨大的"金字塔型"结构分布。
- 赵阿敏曹桂全
- 关键词:评价指标聚类分析
- 中国地区差别研究与西部大开发被引量:7
- 2000年
- 陈宗胜曹桂全
- 区域一体化在协同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兼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
- 如何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根据2009年世界银行总结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政策分析框架,区域协同发展要以推进区域一体化为基础,而推进区域一体化需要将无空间差异的公共制度建设、联结性基础设施建设和...
- 曹桂全董萌萌
- 关键词:社会和谐
- 文献传递
- 我国个税免征额调整的税收效应——基于应有免征额、免征额累积性调整方式的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个税免征额调整税收效应的研究是评估我国个税免征额政策的重要课题。鉴于我国个税免征额累积性调整方式,为全面认识免征额调整的税收效应,不仅要分析免征额调整与不调整条件下的税收差异,而且要分析实际免征额调整与应有免征额调整条件下的税收差异,并评价实际免征额的适当性及其导致的税收合理性。本文结果表明,免征额调整是必要的,实际免征额调整与应有调整的总体数量基本一致,没有改变应有免征额条件下税收增长的总体趋势,也没有从总体上恶化个税功能。但是,实际免征额调整导致经常性的免征额不适当、税收不合理以及免征额调整年的税收比上一年出现不合理的下降,则表明累积性调整方式存在弊端,应当进行改革。
- 曹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