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外科
  • 17篇食管
  • 16篇外科治疗
  • 14篇心脏
  • 13篇手术
  • 12篇动脉
  • 10篇术后
  • 9篇食管癌
  • 9篇体外循环
  • 9篇外循环
  • 7篇肿瘤
  • 7篇主动脉
  • 7篇细胞
  • 6篇胸部
  • 5篇主动脉夹层
  • 5篇夹层
  • 5篇瓣膜
  • 5篇创伤
  • 4篇心功能
  • 4篇心脏瓣膜

机构

  • 7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作者

  • 72篇曾会昌
  • 56篇杨康
  • 56篇王明荣
  • 43篇廖克龙
  • 23篇杨军民
  • 19篇王海东
  • 17篇张伟
  • 15篇李军
  • 14篇熊刚
  • 13篇刘铭
  • 10篇吴蔚
  • 10篇邱阳
  • 9篇唐令凤
  • 6篇张玉霞
  • 5篇龙子善
  • 4篇谭文锋
  • 4篇王玉阶
  • 3篇夏梅
  • 3篇黄君富
  • 3篇景涛

传媒

  • 23篇重庆医学
  • 18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创伤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实用外科杂志
  • 1篇第七次全国胸...

年份

  • 9篇2008
  • 11篇2007
  • 1篇2006
  • 12篇2005
  • 10篇2004
  • 11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 1篇1986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总结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 17例的经验。方法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 ,对 1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施行二尖瓣成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 7例 ,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4例 ,室间隔缺损 6例。结果 全部病人康复出院 ,其中 14例随访 2~ 17个月 ,心功能I级 13例 ,II级 1例。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复查 :7例无返流 ,5例极轻度返流 ,2例轻度返流。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是治疗非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优选方法 。
杨康杨军民王明荣曾会昌
关键词: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方法手术适应症
重庆地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HPV16、18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在重庆地区食管鳞癌发病中的作用及HPV检测在食管鳞癌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别检测11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38例非典型增生食管上皮及74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PV-16、18型的感染状况。结果食管鳞癌组织、非典型增生上皮及正常黏膜中HPV-16DNA的检出率分别为38.4%、15.9%和5.4%;鳞癌组织中HPV-16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食管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的检出率虽高于正常食管黏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食管鳞癌中HPV-16的阳性检出率与其分化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所有组织标本均未检出HPV-18DNA。结论HPV-16的感染可能是重庆地区食管鳞癌发生的高危因素;积极开展防治高危型HPV感染对减低该地区食管鳞癌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铭府伟灵张晓莉曾会昌黄君富夏梅
关键词:食管鳞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及胸胃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9
2004年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及胸胃瘘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 1990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间 136 9例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重建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 16 .2 4 %。胸内吻合口及胃瘘发生率为 2 .0 % ,死亡率2 8.0 % ;前 6年和近 7年相比 ,胸内瘘的发生率为 3.33%对 1.4 6 % (P =0 .0 31)。胸内机械吻合瘘的发生率为 0 .5 1%。结论 吻合口瘘及胸胃瘘是食管重建术后严重的并发症 ,应用机械吻合。
熊刚吴蔚杨康廖克龙王明荣曾会昌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吻合口瘘胸胃瘘
癌症病人创伤愈合过程微量元素变化被引量:4
1997年
观察25例食管癌病人手术后伤口愈合过程中血清Zn、Fe、Cu、Mg的变化,发现术后1天血清Zn和术后7天血清Fe与术前比较明显下降,有显著性意义。血清Cu、Mg术后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对于食管癌病人在围手术期应注意补充微量元素Zn、Fe。
杨英敏曾会昌
关键词:食管肿瘤伤口愈合微量元素
1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总结1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990~2006年192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进行比较,1990年1月~1998年12月的624例患者为甲组,1999年1月~2006年12月的1300例患者为乙组。结果全组患者总的肿瘤切除率为92.67%,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切除率分别为93.75%和89.02%,其中甲、乙两组患者的切除率分别为90.54%和93.69%;总的围术期死亡率为1.46%,甲、乙两组分别为2.56%和0.85%;总的胸内吻合口瘘和胸胃瘘的发生率为2.23%,甲、乙两组分别为3.80%和1.55%;总的5年生存率为23.64%,其中食管癌为26.35%,贲门癌为18.47%。结论食管、贲门癌总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善,但手术适应证已明显拓宽,机械吻合的广泛应用显著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早诊断、早治疗是该病治疗的关键。
熊刚邱阳杨康李军廖克龙王明荣曾会昌张伟王海东
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手术
右肺动脉起源异常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例
病例资料:一侧肺动脉起源于升主动脉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现报告一例如下。患者女,6岁。2007 年4月感冒后就诊时发现心脏杂音入院,检查:皮肤及口唇粘膜无紫绀,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连续机械样杂音。心脏彩超示“先...
李军杨康廖克龙曾会昌王明荣
文献传递
严重胸部创伤并多发伤63例死亡病例初析被引量:11
1994年
严重胸部创伤并多发伤63例死亡病例初析朱金如,龙子善,王玉阶,高景源,王明荣,曾会昌我院自1952年11月~1991年1月在收治胸部创伤1000例中死亡63例,占6.3%。现就此组病例的主要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男49例,女14例。年龄在18...
朱金如龙子善王玉阶高景源王明荣曾会昌
关键词:胸部损伤创伤多发伤病例分析
苏拉明对食管癌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研究苏拉明对食管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离体研究食管癌A5 4 9细胞、人血管内皮ECV 30 4细胞VEGF及其受体 (Flt、KDR)的表达及苏拉明的影响。结果 苏拉明对食管癌细胞产生和分泌VEGF无影响 ;ECV 30 4细胞Flt、KDR的蛋白表达在苏拉明浓度为 0 .2 5ng/ml和 2 .5ng/ml时 ,受到显著抑制 ;而苏拉明浓度为 0 .2 5ng/ml和 2 5ng/ml时Flt的表达 ,以及苏拉明浓度为 2 .5ng/ml和 2 5ng/ml时KDR的表达则无明显变化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 ) ;苏拉明对A5 4 9、ECV 30 4细胞增生无影响。结论 苏拉明抑制食管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上的VEGF受体表达 ,减少VEGF与其受体结合所致。
王海东景涛杨康廖克龙曾会昌
关键词:苏拉明食管肿瘤血管生成
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总结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 全组 84例病人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 ,术前经吸氧、血管扩张药物治疗 ,常规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术后防治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低心排综合征。结果 全组84例病人中 ,死亡 4例 ,死亡率 4 .76 % ,并发症发生率 9.5 % ,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 ,注重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可以降低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死亡率。
王海东杨康廖克龙曾会昌景涛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
胎鼠平滑肌细胞移植对心肌缺血大鼠受损心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胎鼠平滑肌细胞移植对心肌缺血大鼠受损心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孕18d的SD胎鼠9只,取胎鼠胃组织,用酶消化法分离、提取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移植前BrdU标记。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成心肌缺血模型。移植组(n=10)将培养的平滑肌细胞注射移植到冠脉结扎后2周形成的心肌缺血组织中;对照组(n=10)则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DMEM培养液;两组动物术后均给予环孢霉素A(5mg/kg·d)抑制免疫排斥反应。4周后,超声检查评价移植组和对照组的心功能、测量左心室前壁厚度;心脏标本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并研究细胞移植后心肌缺血组织的促血管新生作用。结果移植后4周,植入的平滑肌细胞在心肌缺血组织中存活,并形成肌样组织;和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左心室前壁明显增厚[分别为(2.54±0.23),(1.34±0.18)mm,P<0.01],心肌瘢痕组织中血管新生明显[(血管密度分别为(3.92±0.45),(0.52±0.26)/mm2,P<0.01],左心室舒张末容积缩小[分别为(1.22±0.11),(1.82±0.17)mL,P<0.01],射血分数提高[(分别为(55.8±7.1)%,(31.5±3.2)%,P<0.01]。结论平滑肌细胞移植后能在心肌缺血组织中存活,并通过促进局部血管新生,改善室壁顺应性,限制心腔扩大,抑制心室重构,增加心室输出,保护受损的心功能。
刘铭杨康廖克龙曾会昌
关键词:胎鼠心肌缺血心功能受损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