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焕兵
- 作品数:13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TLA4Ig和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和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袖套法建立DA—Lewis大鼠原位...
- 张剑汪国营张英才朱焕兵尹东亮孙翀
- 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进展被引量:6
- 2014年
- 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是肝移植术后不容忽视的并发症之一.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弥漫性脑病、癫、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运动失常等.本文就肝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 朱焕兵张剑
- 关键词:肝移植神经系统并发症脑血管疾病
- 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异种胰岛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Wistar-SD大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用携带分泌型CD40LI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的MSC进行干预治疗。取糖尿病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对照组植入胰岛细胞;单纯MSC组植入MSC和胰岛细胞;基因转染MSC组植入CD40LIg基因转染的MSC和胰岛细胞。观察糖尿病大鼠胰岛移植后生存情况、血糖变化和移植物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移植物CD40LIg和胰岛素的表达以及移植大鼠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①糖尿病大鼠血糖平均在移植后2 d恢复正常,对照组血糖平均在移植后7 d升高,单纯MSC组和基因转染MSC组血糖分别在20 d和47 d升高。②对照组、单纯MSC组和基因转染MSC组,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为(9.5±3.2)d、(25.2±5.3)d和(53.6±7.5)d,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F=5.362,P<0.05);移植糖尿病大鼠生存时间分别为(24.1±6.8)d、(51.7±7.9)d、(95.2±12.7)d,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F=6.821,P<0.05)。③对照组在胰岛移植后7 d内,IL-2和TNF-α的水平均急剧上升,IL-4和IL-10的水平较移植前显著下降(P<0.01)。④两个治疗组移植物内均可见成片的胰岛细胞团,未见淋巴细胞浸润,转染MSC组移植物内可见CD40LIg和胰岛素的表达。【结论】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抑制大鼠异种胰岛移植的排斥反应。
- 张剑张琪张英才朱焕兵汪国营杨扬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岛移植糖尿病
- CTLA-4lg基因修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基因修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Lewis-BN大鼠原位肝移植排斥模型,用携带CTLA...
- 孙翀尹东亮朱焕兵李坤张剑
- 复杂的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形态学分析
- 2011年
-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形态学特点。方法分析1例复杂的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临床资料,总结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形态学特点。结果患者在腹部刀刺伤术后,出现顽固性腹水、低蛋白血症、门静脉高压症;彩色多普勒、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肝总动脉、腹主动脉瘤形成,肝动脉门静脉瘘和腹主动脉门静脉瘘。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行腹主动脉和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动脉瘤和动脉门静脉瘘栓塞术,门静脉高压症消失,患者康复出院。结论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解剖结构复杂,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
- 张剑纳宁朱焕兵姜楠姜在波杨扬陈规划
-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腹部形态学特征
- T细胞分化群40补体免疫球蛋白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T细胞分化群40补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袖套法建立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经门静脉输注CD40LIg基因转染的MSCs,观察大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变化、生存情况和移植肝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检测肝移植大鼠干扰素(INF-γ)和白细胞介素4(IL-2)水平的变化。结果(1)基因转染MSCs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单纯MSCs组和基因转染组,而单纯MSCs组和基因转染组又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2)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IL-2和INF-γ水平在肝移植术后急剧升高,各时段均显著高于3个治疗组(P<0.05);(3)肝脏组织病理检查,对照组呈重度排斥反应,单纯MSCs组和基因转染组为轻度排斥反应,而基因转染MSCs组无明显排斥反应。结论 CD40LIg基因修饰MSCs可以延长肝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抑制大鼠肝移植的排斥反应。
- 张剑张琪汪国营张英才朱焕兵杨扬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脏移植基因修饰排斥反应
- 肝移植术后新发癫痫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 【目的】分析总结肝移植术后新发癫痫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03年10月至2009年6月所实施的772例肝脏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肝移植术后新发癫痫诊断和治疗经验。【...
- 朱焕兵陈规划张剑李华汪根树姜楠张彤汪国营傅斌生杨扬
- 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分离与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有效的分离与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方案,并研究BMSCs基本生物学特性。方法取SPF级4周龄健康SD大鼠1只,采用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分离提取BMSCs,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其生长特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3代细胞表面标志物,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绘制P3代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体外分离的原代细胞可见典型的贴壁生长,形态以梭形和多角形为主,呈旋涡状细胞集落,约8 d可达80%以上融合。传代纯化后细胞形态均一,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生长曲线提示BMSCs呈S形趋势。P3代BMSCs代表面标志物分化群(CD)29、CD90阳性表达,而CD11b、CD45阴性表达。结论改良全骨髓贴壁法可获得高纯度、增殖活跃、生物学特性稳定的BMSCs,BMSCs的生长曲线呈S形趋势。
- 孙翀尹东亮朱焕兵李坤张剑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 CTLA4lg和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免疫球蛋白(CTLA4Ig)和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袖套法建立DA-Lewis...
- 张剑张英才朱焕兵尹东亮汪国营杨扬陈规划
- 文献传递
- CTLA4Ig和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 张剑张英才朱焕兵尹东亮汪国营杨扬陈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