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若夫
- 作品数:67 被引量:287H指数:10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1
- 2013年
-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Zero-p椎间融合器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46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Zero-p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22例(A组,n=22),使用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24例(B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JOA评分、手术节段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及JOA改善率、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97.3min,术中出血量86.4ml;B组为103.5min、90.6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8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两组吞咽困难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随访12~31个月,平均21.5个月,B组术后随访13~32个月,平均22.1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JOA改善率为61%,B组为63%,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融合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44个邻近节段有4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B组48个邻近节段有8个节段椎间盘信号发生退变或退变级别加重,两组融合率和邻近节段退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传统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应用Zero-p椎间融合器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 王治栋朱若夫杨惠林魏琳干峰王根林沈敏杰袁泉耿伟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椎间融合器内固定
- Zero-p椎间融合器和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 2016年
- 目的探讨Zero-p椎间融合器和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PCB)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的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Zero-p椎间融合器组(A组,20例)和PCB组(B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B组[(97.7±16.2)min vs.(107.6±12.5)min和(86.5±11.5)ml vs.(93.7±9.1)ml](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JOA评分、椎间隙高度和Cobb角均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术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5%vs.35%)(P<0.05)。结论 Zero-p椎间融合器和PCB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Zero-p椎间融合器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少、出血量少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 欧阳林志王治栋杨惠林朱若夫姜为民陈广东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椎间融合器脊柱融合
- 口服与静脉氨甲环酸对膝单髁置换术失血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比较口服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失血的影响。[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行UKA术的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口服TXA(口服组),31例静脉应用TXA(静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下地行走时间、症状性血栓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 d Hb均显著下降(P<0.05),口服组患者Hct术后1~3 d显著下降(P<0.05),静脉组患者Hct术后1~3 d亦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应时间点Hb、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方面,两组患者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膝单髁置换患者围术期失血量、输血率以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方面的效果相当。
- 王振恒王治栋刘乃澄安雅玲吕蓓蓓陈淼林俊施卫东徐耀增朱若夫
- 关键词:氨甲环酸出血量口服给药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下腰椎(L3~L5)骨折的特点及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该类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间在本院行PKP治疗的66例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的特点,通过测量本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标准侧位X线片上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腰椎前凸角的变化,以及记录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数字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PKP的疗效;同时记录骨水泥渗漏、临近节段再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组中93.94%患者仅遭受轻微暴力或无明显暴力;50%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发生于接近胸腰段的L3椎体,68.18%骨折椎形态表现为双凹型;极少数患者(3.03%)经保守治疗后发生骨不连。平均随访27.21个月,术后3 d与术前相比,伤椎高度、腰椎前凸角、VAS及ODI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同时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同术后3 d相比无明显丢失(P〉0.05)。骨水泥渗漏仅5例,均未出现临床症状;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新发远隔椎体再骨折,1例临椎再骨折。[结论]骨质疏松性下腰椎骨折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安全有效,可以较好恢复腰椎前凸角。
- 干旻峰钮俊杰朱若夫王根林孟斌邹俊杨惠林
- 关键词: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9
- 2006年
- 朱若夫杨惠林
- 关键词: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微创技术椎间隙高度腰椎节段
- 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 目的 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中长期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至2016年6月行UKA治疗的44例膝关节内侧间室...
- 朱若夫施卫东徐耀增唐天驷
- 关键词:单髁置换术骨性关节炎膝关节
- 椎弓根延长腰椎管扩大成形术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 目的:探讨微创椎弓根延长腰椎管扩大成形术(pedicle-lengthening osteotomy,PLO)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5具完整腰椎标本,应用特制的可延长螺钉,分别为L3、 L4、L5椎体实施双侧椎弓...
- 高懋峰张志刚张磊邹俊朱若夫杨惠林
- 椎弓根延长腰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椎间孔影响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延长腰椎椎弓根对椎间孔孔径的影响。方法剥离10具成人腰骶椎标本(L1~S1)的软组织后,将椎弓根从椎体后缘锯断,利用垫片延长椎弓根。螺旋CT分别对原始腰椎和延长椎弓根的腰椎标本进行扫描,CT重建图像并测量标本椎间孔孔径,包括原始腰椎各节段椎间孔孔径,椎弓根延长2、4、6mm后的椎间孔孔径。结果随着椎弓根的逐渐延长,椎间孔的前后径也逐渐增加。对原始腰椎和延长椎弓根的腰椎标本椎间孔孔径进行比较,在L1~L5节段椎体,椎弓根延长2、4、6mm时分别测得的椎间孔孔径与原始腰椎椎间孔的孔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延长椎弓根可以明显增加椎间孔孔径,为临床进行腰椎椎间孔减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杨惠林魏旺朱若夫王根林唐天驷
- 关键词:椎弓根椎间孔椎管成形术
- 前路减压椎间桥形固定颈部融合器(ROI-C)置入治疗连续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 王治栋朱若夫杨惠林姜为民陈广东汪恒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国人下颈椎椎弓根的临床解剖学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背景:因颈椎解剖结构复杂以及个体化差异较大,导致颈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技术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国人的下颈椎椎弓根,并对重建图像进行测量评估。方法:对60例需行颈椎CT扫描的患者C3~C7进行颈椎CT扫描,使用Syngo应用软件对原始CT图像进行所需面的重建,测量CT重建后的椎弓根各项指标。结果与结论:颈椎绝大部分椎弓根峡部的宽度小于高度,男性高度和宽度C4~C7逐渐增大,女性则从C3开始逐渐增大。C3~C7椎弓根侧块投射点到上关节突下缘的距离并无规律性,而到侧块外缘的距离从头端到尾端是不断增大的。男性与女性的椎弓根水平角在C7均最小。结果提示,国人女性患者的C3及C4椎体行经颈椎椎弓根内固定应谨慎,大部分国人的C5到C7椎体是适合行椎弓根内固定的,但考虑到颈椎弓根个体的差异较大,内固定前颈椎弓根的CT扫描及重建后的评估是必要的。
- 朱若夫杨惠林李继刚胡春洪王根林唐天驷
- 关键词:中国人颈椎弓根椎弓根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