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浩
- 作品数:232 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利用气流吹扫微萃取技术检测生物样品中多环芳烃
- 1.引言多环芳烃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质,通过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而产生。因其具有毒性、生物累积性和远距离迁移性等性质,可以危害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许多文献已表明多环芳烃可以通过食物链积累于生物体内,最终进入人体与食品中...
- Han Yeong Kaw金香子王钊李东浩
- 文献传递
- 气流式微注射器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直接分析烟叶中菊酯类农药被引量:3
- 2015年
- 将气流式微注射器萃取技术(GP-MS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建立了一种快速、简单的检测烟叶中菊酯类农药的方法,并通过优化萃取条件和加标回收率实验评价了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6种菊酯类农药的加标回收率在83.56%-95.8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3%-7.6%之间,具有很好的回收率与重复性,说明本文方法可用于检测烟叶样品中的菊酯类农药.
- 洪莲南莹李东浩金桂顺
- 关键词:微萃取GC-MS菊酯类农药烟叶
- 利用电磁场的柱内流动式固定相的生物大分子分离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电磁场的柱内流动式固定相的生物大分子分离方法,机理为先往分离柱内部充入表面经过改性的磁性纳米颗粒,然后施加外加电磁场,磁性纳米颗粒所受的磁场力方向需要与流动相的推力相反,当磁性纳米颗粒所受的磁场力与流...
- 李东浩朴吉寿王思宏
- 文献传递
- 长白山地区大气与油松针叶中PAHs的日变化趋势
- <正>1.引言植物叶可以很好地反应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浓度水平与变化。然而针对植物叶对大气中污染物的时间变化特征稍有研究报道。本文针对冬季长白山地区供暖时期为节点,对大气与植物叶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及组成...
- 金香子Han Yeong Kaw王钊何苗李东浩
- 利用SPE结合GP-MSE除脂方法检测树叶中PAHs
-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有机污染物,普遍存在于环境中[1]。由于其对于环境与人体具有严重的危害,准确测定环境中PAHs含量十分必要。...
- 金香子李慧杰李东浩
- 关键词:树叶多环芳烃
- 显微镜透明玻璃载物台自动温度控制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微镜透明玻璃载物台自动温度控制器,它由加热板和温度控制器构成,所述加热板上铣有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设有厚度相同于圆形槽的导电玻璃,所述导电玻璃的导电层朝下,所述导电玻璃的上方和下方、并在圆形槽内平行粘...
- 朴相范全星日李东浩
- 文献传递
- 长药八宝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含量测定被引量:2
- 2018年
- 长药八宝(Hylotelephium spectabile(Bor.)H.Ohba)是耐旱的观赏植物,其全草药用。采用硅胶柱层析,首次对长药八宝中的酚酸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分离出反式对羟基肉桂酸、顺式对羟基肉桂酸、异香草酸、对羟基苯甲酸和没食子酸5种化合物。采用紫外光谱法对长药八宝中的反式对羟基肉桂酸、对羟基苯甲酸和没食子酸进行了定量研究。酚酸类成分是高效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该研究成果将为天然产物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新药的研制提供数据参考。
- 尹秀梅张敬东金慧娟王思宏李东浩
- 关键词:紫外光谱
- 一种人参提取液中残留农药的快速消除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参提取液中农药残留的消除方法,属于农药残留消除,药用成分净化领域。本发明利用残留农药与人参皂苷的极性差异,极性较小的残留农药被CNFs/CFs所吸附,极性较大的人参皂苷则保留在人参提取液中。整个提取过程...
- 李东浩孙华泽邹依霖孟龙月王刚何苗
- 文献传递
- 热处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为了对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一种温度辅助解吸-气流式液相微萃取装置结合溶剂超声萃取,研究了热处理(温度为50 ~ 300℃)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苊、菲、芘、苯并[a]芘)存留的影响.[结果]在该温度范围内进行热处理时只有极少部分的多环芳烃从土壤中释放出来,大部分被保留于土壤中;200℃以上的处理温度明显降低了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溶剂可提取性,对多环芳烃起锁定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修复和生物有效性提供指导.
- 董美花邹依霖李东浩王娟
- 关键词:土壤多环芳烃
- 原人参二醇皂苷在制备防治炎症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原人参二醇皂苷在制备防治炎症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使原人参二醇皂苷能够有效防治炎症疾病。在本发明中,原人参二醇皂苷防治炎症疾病的原理为抑制炎症部位巨噬细胞的激活,从而降低促炎因子的释放。
- 姜君全林虎李东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