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会平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洛阳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3篇腺癌
  • 3篇免疫
  • 2篇蛋白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导管
  • 2篇乳腺导管癌
  • 2篇免疫组化
  • 2篇P27
  • 2篇CYCLIN...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英文
  • 1篇增生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中晚期
  • 1篇中晚期宫颈癌
  • 1篇肿瘤

机构

  • 5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李会平
  • 3篇邢鲁奇
  • 2篇薛玲玲
  • 1篇胡伟
  • 1篇何涛
  • 1篇米建强
  • 1篇王焱
  • 1篇陈登庭
  • 1篇谢军艳
  • 1篇邓青

传媒

  • 2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四川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国性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细胞因子Fas/FasL表达水平影响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考察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细胞因子Fas/FasL表达水平影响。方法:将5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病理情况、治疗前后Fas/Fas L表达水平和生存期。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结转移、脉管受累和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947,χ~2=5.094,χ~2=7.219,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Fas/FasL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as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asL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47,P<0.05)。结论:局部中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对凋亡细胞因子Fas/FasL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原因之一。
谢军艳王焱邓青李会平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FASFASL
P27、PCNA、CyclinD1等因子的表达和乳腺癌早期浸润的关系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浸润性导管癌约占乳腺癌的80[%]。微浸润是指在大量导管内癌的背景下,乳腺间质中,存在一处或几处明确的、离散的、小的镜下灶性浸润。乳腺导管肌上皮的缺失成为微浸润乳腺导管癌...
李会平
关键词:乳腺癌KI-67蛋白P16基因CYCLIND1基因
P-cadher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P-cadherin(P-ca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浸润性乳腺癌80例、导管原位癌20例、正常乳腺组织10例,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cad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探讨它与ER、PR、C-erbB-2、Ki-67、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P-cad的阳性率:浸润性乳腺癌为42.5%、导管内癌为70.0%、正常乳腺组织为100%,两两比较,P<0.05。在淋巴结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别为30.0%和55.0%,P<0.05。在ER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70.7%和12.8%,P<0.05。结论 P-cad在正常乳腺组、导管原位癌组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的表达逐步降低;P-cad与ER表达呈正相关;P-cad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比无转移组低;P-cad可能成为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崔佳胜邢鲁奇李会平
关键词:P-CADHERIN乳腺肿瘤病理学免疫组化
p27、CyclinD1和Ki-67在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癌中p27,CyclinD1和Ki-67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探讨20例导管内癌、20例微浸润导管癌和4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27,CyclinD1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在导管内癌、微浸润导管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27蛋白的高表达率呈递减趋势,CyclinD1和Ki-67的高表达率呈递增趋势。②p27,CyclinD1和Ki-67的高表达率在导管内癌、微浸润导管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阶段乳腺导管癌中p27与CyclinD1/Ki-67的高表达率均呈负相关。结论:p27在乳腺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明显的抑制作用,联合检测p27与CyclinD1/Ki-67对反映乳腺导管癌的恶性程度以及预后可能更为客观。
李会平邢鲁奇薛玲玲
关键词:P27CYCLIND1乳腺导管癌免疫组化
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腺癌中PTEN、P16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增生组织及内膜癌组织中PTEN、P16蛋白的异常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变的关系和作为早期癌变生物学标志及评判预后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30例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P16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子宫内膜腺癌与除不典型增生外的子宫内膜增生症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与不典型增生组织的PTEN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腺癌与正常子宫内膜及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P16蛋白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子宫内膜与增生症子宫内膜差异无显著性(P>0.05)增生症子宫内膜各组间P16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PTEN P16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手术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有关(P>0.05)。PTEN、P16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978,P<0.01)。结论:PTEN、P16蛋白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的癌变过程相关,PTEN基因表达异常及细胞周期调控失常致细胞增殖与子宫内膜的早期癌变有关,PTEN基因异常可促使子宫内膜细胞增殖及恶变。两者有可能成为评判预后及子宫内膜组织早期癌变的分子标记物。
薛玲玲何涛米建强李会平
关键词:子宫内膜腺癌PTENP16
一组细胞缺乏相关指标的表达:对乳腺导管癌早期浸润的分析(英文)
2010年
目的:肌上皮细胞断裂是乳腺癌微浸润的早期事件。以前的研究在肌上皮细胞缺口处发现了一些形态独特的细胞,这些细胞完全缺乏ER的表达。本试验对这些形态独特的ER阴性细胞群的免疫组化性质进一步进行研究,目的是寻找肿瘤微浸润的早期生物学标志,并探讨微浸润癌细胞免疫性质的改变对乳腺导管癌早期浸润的潜在影响。方法:选择30例微浸润乳腺导管癌蜡块,分别用ER、PR、细胞增殖和肿瘤侵袭等相关的指标进行标记。结果:微浸润癌细胞群除失表达ER外,还缺乏细胞增殖及肿瘤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但是,它们却高表达c-erb-B2。结论:ER阴性细胞群可能是许多病理改变的目靶,微浸润癌细胞免疫组化性质的改变可能又进一步促进了早期浸润的发生。
李会平邢鲁奇陈登庭胡伟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微浸润乳腺导管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