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侠
- 作品数:23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鞍山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基于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被引量:2
- 2014年
-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语块,语块是不同于词、短语、句子的特殊语言单位,具有预制性,可以整体存储和提取,在语言习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外汉语教学中,语块理论在帮助识记和培养语感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优势。探索语块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汉语教学的效果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几种复合式语块教学方法,希望引起汉语教学研究者的注意和汉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使汉语语块理论更好地与汉语教学相结合。
- 李侠
- 关键词:语块汉语教学教学方法
- 语言经济原则对新词语构词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语言的经济原则是在表意明晰的前提下,为了提高语言的交际效率,尽可能采用经济简洁的语言符号形式。这一原则对语言的发展演变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新词语的产生同样受到经济原则的制约和影响。语言经济原则对新词语构词的影响主要有:派生法构词、缩略法构词、新方源词和原有词语产生的新意义与新用法等。
- 李侠
- 关键词:语言经济原则新词语构词法
- 流行语“搞定”语义特点的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搞定"是近年流行起来的新潮词语,它的使用频率已经很高。"搞定"的语义十分丰富,如果对其没有一定的了解必然会影响交际。本文分析了"搞定"的语义并对其作出了评价,希望对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有一定的裨益。
- 李侠
- 关键词:搞定流行语
- 谈中文报刊新闻标题中五种特殊语言技巧
- 2006年
- 报刊新闻能不能打动受众,标题语言的生动与否起着很大作用。新颖生动的标题能为新闻添辉增色。本文试从激活标题、凸显形象、设置悬念、巧用谓语、虚实相衬等五方面谈报刊新闻标题表达的语言技巧。
- 李侠
- 关键词:设置悬念
- 新媒体下辽宁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 2016年
- 辽宁良好的文化形象不但能够提高辽宁的国内、国际影响力,而且能够增强本省大众的荣誉感和凝聚力。随着计算机和通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融合媒体工具,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增强官方的舆论表达与舆论引导;开展民间公民文明上网的教育活动;重视影视等艺术形式在文化塑造与传播中的重要作用,讲好辽宁故事,利用影视传媒提高辽宁形象,以实现辽宁良好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促进辽宁经济、社会发展。
- 郭宪春李侠
-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形象
- 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V得C”与“V不C”类惯用结构
- 2010年
- "V得C"、"V不C"惯用结构不同于"V得C"、"V不C"结构中的其他临时短语,这些惯用结构意义常常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得来,因此意义上具有准凝固性。这些惯用结构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在语法上存在着不对称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适当运用隐喻理论和语境方面的知识对此类惯用结构的特点进行阐释。
- 李侠
-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 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及其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语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淀了所使用民族的文化基因,因而形成了今天精彩斑斓的语言世界。由于语言承担着传递信息和传承文化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的职能,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宜将文化阐释同语言本体教学有机结合,以便收到更好的学习与教学效果。
- 郭宪春李侠
- 对外汉语教学中交际文化的教学方法
- 2013年
- 一、交际文化的内涵吕必松先生(1990)对文化交际的概念有如下认识:“所谓交际文化,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社会习俗、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的文化因素。这种文化因素因为是隐含着的,所以本族人往往‘习而不察’,只有通过语言和文化的对比研究才能发现其特征并揭示出‘文化差异’规律。”这一对文化交际的论述虽然比较早,但揭示出了交际文化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到一个民族的诸多方面,而且交际文化是隐含的,不易察觉。这两个特点都使得交际文化在研究内容上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与此同时,在对比研究中才能揭示交际文化,与何种语言对比,对比哪一方面,这又使得交际文化研究的内容繁杂,研究的工作量巨大。
- 李侠
- 关键词:交际文化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方法语言对比文化交际文化因素
- 汉语成语中动物对举的形式及文化因素分析
- 成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即同一成语中有两个动物名称以对举的形式出现,且动物名称相邻或相隔出现在四字成语中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正是两个动物名称之间的关系,以及成语中的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成语中动物对举的形式进...
- 李侠
- 关键词:汉语成语动物名称文化观念
- 中国调解文化的特征分析及跨文化传播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中国文化作为东方集体主义文化的代表,十分注重社会的和谐关系,而调解文化正是这种重和谐的集体主义文化之下的产物。中国的调解文化表现为对外、对内两个层面:对外层面表现为和平交流,对内表现为和平共处。调解文化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生产形式与儒释道相融合形成的具有多元性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研究调解文化的心理结构、调解者的身份特性、社会角色、语言技巧等能为跨文化传播提供新的方法,促进学界对跨文化传播中调解者身份及作用的思考,有助于调解全球文化冲突,从而促进对话与和平。
- 李侠
-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