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冀湘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锡拉丘兹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青藏高原
  • 2篇动力学
  • 2篇动力学研究
  • 2篇剖面
  • 2篇青藏高原北缘
  • 2篇北缘
  • 2篇藏南
  • 1篇地壳
  • 1篇地壳细结构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反射剖面
  • 1篇地质
  • 1篇地质调查
  • 1篇地质矿产
  • 1篇地质信息
  • 1篇新证据
  • 1篇深地震
  • 1篇深地震反射
  • 1篇深地震反射剖...
  • 1篇逆冲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长春地质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锡拉丘兹大学

作者

  • 6篇李冀湘
  • 4篇岳永君
  • 2篇孟令顺
  • 2篇崔军文
  • 2篇赖绍聪
  • 2篇邓晋福
  • 2篇唐哲民
  • 2篇余钦范
  • 2篇赵文津
  • 1篇蒋忠惕
  • 1篇高锐
  • 1篇齐立
  • 1篇武长得
  • 1篇齐立

传媒

  • 2篇地球学报(中...
  • 1篇1993年中...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北缘变形动力学研究的一些新认识被引量:4
1994年
地质矿产部“八五”重点深部项目“青藏高原北缘变形动力学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缘综合地质调查和研究(期间共完成40条、总长约1000km的路线剖面观察),获得了一些重要地质信息和认识。
崔军文邓晋福唐哲民孟令顺余钦范李冀湘岳永君赖绍聪齐立
关键词:青藏高原北缘地质矿产地质调查地质信息剖面动力学研究
青藏高原物质扩散运动方式
<正>青藏高原西窄东宽,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不同地势、地形具有不同的构造变形特征。南部高原地区 (平均高度超过5000m)以正断层及走滑断层为主,东部地区(平均高度4500-3000m)一般以左旋走滑断层为主,而在周缘地...
李冀湘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北缘变形动力学研究的一些新认识
<正>地质矿产部“八五”重点深部项目“青藏高原北缘变形动力学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缘综合地质调查和研究(期间共完成40条、总长约1000km 的路线剖面观察),获得了一些重要地质信息和认识。青藏高原北缘以阿尔金构造带和...
崔军文邓晋福唐哲民孟令顺余钦范李冀湘岳永君赖绍聪齐立
文献传递
INDEPTH-Ⅱ地表地质有关藏南滑脱体系的新证据
<正>INDEPTH-Ⅱ地表地质工作主要围绕深反射地震剖面进行,藏南滑脱系(STDS)这样具有重大意义的构造也是工作的重点。STDS首先由Burg(1983)确定,Burchfiel等(1992)在几个地区对此进行了描述...
李冀湘岳永君赵文津W.S.F.KiddM.Edwards武长得K.D.Nelson
文献传递
藏南深反射测线附近地表地质观察研究成果被引量:3
1996年
本文简要介绍了INDEPTH项目地质组1994年和1995年间沿INDEPTH—I路线进行的野外填图工作的初步研究成果。它们是:①在帕里西北确定了高喜马拉雅与特提斯喜马拉雅之间拆离带的存在;③在帕里北发现了一套特提斯沉积,从而提出帕里西北的拆离带有可能穿过南北方向的亚东-谷露裂谷,而没有大规模错开;③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确定了两条具一定规模的逆冲断裂;④发现康马穹窿存在两期构造变形,早期为上盘向北运动,晚期为横弯造穹作用。最后,结合深反射资料进一步讨论了康马穹窿与藏南拆离带之间的关系。
岳永君蒋忠惕武长得李冀湘William S.F.KiddMike Edwards
关键词:逆冲断裂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喜马垃雅地壳细结构
<正>中美合作完成的深地震反射剖面(简记为INDEPTH-1)约93km长,跨越了喜马拉雅中央地带。剖面的南端涉及藏南滑脱断裂(STD),北端越过拉轨岗日构造带。因而,INDEPTH-1覆盖了高喜马拉雅北部和特提斯喜马拉...
赵文津高锐李冀湘K.D.Nelson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