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 作品数:47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 '消费'帝国逻辑下的文化图绘
- 消费社会的核心话语无疑是消费。在"消费"帝国强权逻辑的影响下,社会文化各领域既有的文化逻辑和自律性开始变得复杂和充满悖论。如政治领域出现非政治化趋势、道德标准趋于中庸化、真理领域出现了真与非真混同的危...
- 李勇
- 关键词:媒介文化嬗变
- 理解娱乐的四重维度--兼评波兹曼与媒介至死理论
- 娱乐话题既是一个"热"实践,又是一个"热"问题。社会实践各行各业乐此不疲加热娱乐,借此实现自身在资本、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诉求。学界对娱乐的关注常从娱乐泛化、内容层面等视角,沿着波兹曼的批判态度,以某种道德姿态给娱乐施...
- 李勇李旭阳
- 关键词:波兹曼娱乐至死社会建构
- “第二媒介时代”文化变迁的脉路被引量:2
- 2010年
- 媒介对文化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建构力。当文化生产和传播的主导性媒介更易为电子媒介之后,媒介所产生的文化冲击力更是空前强大。从经验生活层面看,电子媒介构成了当代人最基本的呼吸材料和生存氛围,衣食住行、工作休闲等社会生活各领域都谦恭地接受了媒介的改造,日常生活秩序越来越成为一种经由电子传播和中介的新秩序。从社会形态角度看,电子媒介促成了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社会转型。从文化属性角度而言,传统基于印刷媒介的文化形态慢慢转向一种新的依赖于电子媒介的文化形态,文化由此走向了后现代的发展历程。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文化观念,如真实观、伦理观、宗教观、审美观等与传统观念之间出现了难以想像的巨大裂痕。
- 李勇
- 关键词:第二媒介时代新媒介文化变迁
- 新媒介文化的表征悖论被引量:1
- 2007年
- 新媒介文化是文化表征的一种新的方式和呈现形态,它体现了人类文化发展对于表征效果透明化和完美化追求的历史夙愿。“透明化”,即表征活动力图使其效果达到客观忠实、彻底透明,从而实现认识对于事物、主体对于客体的忠实一致。再现论和写实主义(如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等)即是这种文化旨趣的反映。这种“客观忠实”影响到中西传统真理观的建构,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符合说真理观正是这种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完美化”,即表征活动对其表征文本尽善尽美的制作诉求。中西各种风格流派都以各种方式实践着这一追求,形式主义文学创作自不必说,看似任性率意的表现主义也非天马行空,它还要遵循“成功的表现”(克罗齐语)这一重要原则,所谓“成功的”,就需要尽可能地向完美靠近。
- 李勇李姣
- 关键词:文化表征媒介文化悖论写实主义自然主义
- 一首小诗的两种解读效果
- 2003年
- 从情感基调上对柳宗元名诗《江雪》进行哲学细读 ,可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效果 :即“悲”的苍凉和“乐”的情怀。二者表面上矛盾 ,实则是文学悖论性的一个体现 。
- 李勇马国彦
- 关键词:文学情感
- 媒介文化美学表征形式的当代嬗变被引量:2
- 2013年
- 对媒介文化美学表征形式的考查,可从修辞性与建构性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媒介文化着重对修辞学特征的采掘,变得越来越美,在生产"美"的能力和效果上毫无疑问优于艺术,艺术被迫另择它途;另一方面,媒介文化在表征形式的探索性与建构性上过于同质化,且往往借用经典艺术的既有模式,缺乏探索精神。媒介文化在这两方面的表现构成悖论:越来越美但越来越乏探索精神。这一悖论体现出审美文化、审美观念在当代的深刻异变,是当代社会与美学诸多问题在文化层面上折射的结果。
- 李勇
- 关键词:媒介文化修辞性建构性审美嬗变
- 新媒介文化的形态及特征论略被引量:6
- 2011年
- 围绕新媒介的使用,会生成一种与基于传统媒介文化迥异的新型媒介文化形态,即新媒介文化,网络文化和手机文化是其代表性形态。新媒介文化的特征,可以从技术处理、文本呈现方式、社会属性等角度加以考察。
- 李勇
- 关键词:新媒介文化形态网络媒介手机媒介
- 媒介时代的审美问题研究
- 今天,媒介“帝国”的铁蹄几乎无所不及,已经广泛影响并深刻改变了现象学意义上的现代生活经验,审美意识和审美现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关于这一问题,学界既有研究已经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但在逻辑、观点和态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可资商榷和深...
- 李勇
- 关键词:媒介
- 媒介帝国主文与文学的当前危机——读金惠敏《媒介的后果》
- 2006年
- 《媒介的后果》一书的写作缘起于国内学界对米勒文章《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的“误读”。对该问题的学案清理工作将该书作者的思考不自觉引向对问题本身,即媒介时代文学命运的系统思考。依作者见解,文学的“本质”可被界定为“距离”、“深度”、“地域性”几个“文学的生命要素”,这些生命要素在媒介帝国化语境中变异为“趋零距离”、“图像增殖”、“球域化”。这种变化对文学命运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或者说是生死攸关的。就整体学术意义而言,该书得到国际同行的诸多赞誉,被称为媒介与文学关系探讨方面的“筚路蓝缕之作”。当然,本书中个别问题也值得商榷。
- 李勇
- 关键词:媒介帝国主义文学
-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个悖论
- 2009年
-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今天日常生活叙事的一条支配性逻辑,也是把握审美文化发展的重要线索。美/美感,自其产生之日起,就孕育了求真的指向与向善的驱动,所以审美文化是一种表征文化,同时也是一种价值文化。从表征角度来看,它在造成"超真实"和完美化表征效果的同时,也使审美发生域场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从价值角度来看,日常生活审美化酝酿了审美和艺术大众化、民主化的效应,与此同时,它也因审美生产过于饱和而致使美的内在价值受到折损;从作为审美内在尺度的风格角度来看,它解构了风格精英式内涵的历史性限制,同时也使其在繁兴同时因自身的单一化、模式化和同质化而走向陨落。这三个角度体现了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三个文化悖论。理清这些悖论,有助于摆正观视姿态,在开放性与批判性并重的悖论语场中开始我们的批判之旅。
- 李勇
- 关键词:日常生活审美化价值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