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会
- 作品数:23 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检查在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 李小会杨明管红梅高峰
- 儿童前脑无裂畸形的影像表现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前脑无裂畸形(HPE)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HPE患儿1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影像特征。14例中男7例、女7例;年龄2 d~8岁,中位年龄270 d;临床表现为出生后吮吸困难、抽搐频发2例,智力及运动发育落后12例,其中4例伴唇腭裂畸形,1例伴小头畸形;行CT检查7例、MRI检查7例。结果14例均符合前脑无裂畸形的诊断。其中半脑叶型4例、脑叶型8例、半球中央变异型2例;胼胝体发育不全13例,其中2例合并灰质异位;两侧豆状核及尾状核部分融合6例、两侧丘脑部分融合3例;伴发脑裂畸形1例、唇腭裂畸形4例、小头畸形1例、小脑发育不良1例。结论 CT和MRI有助于前脑无裂畸形的诊断、分型、确定是否伴发其他神经系统发育异常,MRI应作为首选的诊断方式。
- 管红梅赵萌唐文伟高修成高峰李小会
- 关键词:前脑无裂畸形磁共振成像
- Ⅰ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对照分析Ⅰ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的CT表现与病理,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Ⅰ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9例;男4例,女5例,年龄3天~5个月,中位年龄1.56个月。全部病例术前经CT检查,对照术后病理结果总结分析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CT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表现为肝内低密度灶,8例单发病变位于肝左叶5例、肝右叶3例且其中7例肝脏局部膨隆,弥漫分布1例,边缘无膨隆;6例单发病灶内有颗粒样、斑点状、条索样钙化灶,无钙化有3例分别为单发2例、多发1例;增强动脉晚期及门静脉期病变由周边向中心呈结节样、环形、花瓣样强化,延迟后密度与周围正常相等或稍高,其中4例肿瘤坏死中心始终不强化;血管重组显示7例单发病灶内见呈迂曲条索样、线条样丰富血管影。结论Ⅰ型婴儿型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与病理有较高的一致性,认识其CT表现及病理基础,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李小会黄仲奎吴偆张灵吴奇新
- 关键词:血管内皮瘤
- 多排螺旋CT对儿童颅骨膜血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儿童颅骨膜血窦(SP)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检查的SP病例共30例,根据肿块的部位,分为近中线区和远离中线区的颅骨膜血窦,记录CT表现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30例中有22例为近中线区的类圆形包块;其中21例颅骨缺损为类圆形的孔状及点状;3例合并颅缝早闭,2例合并血栓。另外8例颅骨膜血窦位于远离中线部位,肿块形态各异,颅骨缺损不规则。30例中有23例MSCT可显示肿块经颅骨缺损处与颅内静脉或静脉窦相通;所有病例,均有骨质改变。结论:近中线区的儿童颅骨膜血窦,包块与骨质缺损多为类圆形;而远离中线区的肿块及骨质缺损形态不规则。MSCT术前可以明确诊断该病,通过测量颅骨缺损的大小并发现合并症,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赵萌唐文伟田忠甫李小会管红梅
- 关键词:儿童血管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肾癌亚型的CT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肾癌各种亚型的CT表现,结合病理学特点分析,旨在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61例,所有病例行螺旋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CT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相对照。结果:52例透明细胞癌呈圆形或类圆形30例,不规则形22例,平扫密度均匀或不均;其中15例见钙化灶,4例见出血灶,增强扫描大多数呈"快进快出"表现;2例乳头状细胞癌呈类圆形等密度影,增强扫描呈少血供表现,均匀轻度强化;4例嫌色细胞癌呈类圆形,其中2例病灶中央有钙化影,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3例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1例见条索状强化;2例集合管癌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各1例,密度不均且1例病灶内见少量气体、钙化灶,增强均呈不均匀强化,并侵犯周围组织;1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呈类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分隔线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结论:肾癌的各种亚型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术前诊断有帮助。
- 刘国鸿李小会
- 关键词:肾脏肾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小儿脂肪母细胞瘤CT及MR影像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小儿脂肪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经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小儿脂肪母细胞瘤,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位于颌下者1例,胸壁3例,纵膈1例,腹腔内3例(均附着于肠系膜),下肢3例。其中局限型7例,弥漫型4例。CT及MRI上均表现为含脂肪组织密度或信号的肿块,病灶呈分叶状(8/11例),肿块内密度信号均不均匀,其内可见多少不等的软组织成分及纤维分隔,其中3例存在显著多发纤维分隔而使病灶内部呈现多分叶样改变;2例病灶内可见明显囊变。6例肿瘤边缘见光滑包膜,5例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分界不清。6例增强扫描病变均呈不均匀强化,表现为软组织成分及分隔的轻度强化。结论根据脂肪母细胞瘤影像表现特征,并结合患儿年龄及临床表现有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 高峰唐文伟李小会朱佳郑晓波
- 关键词:脂肪母细胞瘤体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 儿童肝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肝母细胞瘤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CT表现。结果:肿瘤CT表现体积较大、不均匀低密度病灶,其中位于肝右叶11例,肝左叶5例,肝内弥漫性病变4例,11例肿块内见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多个结节状或斑片状不均匀强化,密度低于肝组织,门脉期病灶呈低密度,其中10例肿块中见弥漫分布多发小囊,4例见包膜强化,3例瘤内可见迂曲血管。随访,2例发生肝内多发转移,5例发生肺部多发转移,1例发生肝门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及门脉癌栓形成,伴有腹水1例。结论:CT是肝母细胞瘤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及对血管的侵犯情况,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较为准确,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 陈桂玲顾海斌高峰唐文伟盛会雪李小会
- 关键词:肝母细胞瘤儿童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
- 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五例的CT表现被引量:7
- 2013年
- 肺母细胞瘤(pulmormry blastoma,PB),又称肺胚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好发于肺周围部。按发病年龄分为成人型和儿童型,2种类型在组织学、遗传学、临床表现及预后上明显不同,因此有学者提出胸膜肺母细胞瘤的新概念(pleuropulmonaryblastoma,PPB)。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肺母细胞瘤较少,而儿童更少。笔者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PPB患儿的CT影像,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其CT影像特点,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 李小会唐文伟管红梅黄仲奎龙莉玲彭鹏吴椿赵萌
- 关键词:胸膜肺母细胞瘤儿童型CT表现CT影像特点原发性恶性肿瘤病理证实
- MRI及3D-MRCP在婴幼儿胆道闭锁诊断中的影像研究
- 姚琼管红梅李小会王圆圆徐化凤张新荣
- 儿童Blake’s囊肿的磁共振征象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分析Blake’s囊肿(BPC)的磁共振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2008年5月至2016年5月10例BPC患儿资料,男4例,女6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14个月。10例头围均增大,其中颅缝增宽5例,前囟饱满3例,2例前囟张力高。生后嗜睡、频繁呕吐、拒奶,瞳孔对光放射迟钝2例;双下肢肌张力增高7例;语言发育滞后、步态失调2例;反复头晕1例。10列均行头颅MRI检查。结果 10例均显示小脑后下方囊肿伴中、重度脑积水,囊状扩张四脑室与囊肿直接交通;矢状位小脑蚓部下方受压改变,轴位示小脑半球间隙增宽,半球内侧对称性压迹;患儿小脑幕及窦汇位置正常;小脑蚓部完整,位置正常8例,轻度上旋2例;6例患儿扫描T2WI矢状位均显示囊肿后壁,其中3例显示下移的第四脑室脉络丛。结论 MRI有助于BPC的诊断,评估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应作为BPC首选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 管红梅韩素芳高修成席艳丽李小会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