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青 作品数:125 被引量:3,379 H指数:30 供职机构: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文化科学 社会学 建筑科学 更多>>
中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公告效应研究 被引量:88 2009年 本文首次在细分年报重述类型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年报重述的公告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以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之间发布年报补充或更正公告的69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发现,重述公告整体而言具有微弱的负面市场反应,但不同类型重述公告的市场反应各异,投资者关注重述公告的焦点在于重述是否影响公司价值判断。具体而言,更正公告、因会计问题导致的重述、重述内容涉及核心会计指标或调低了公司盈余、重述涉及多个会计年度以及重述消息是坏消息时,市场反应显著为负;极少数重述公告带来了好消息,市场反应显著为正。重述公告的市场价值相关性表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的年报重述行为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显得极为迫切。 魏志华 李常青 王毅辉关键词:信息披露质量 媒体报道与资产定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2017年 近年来,随着媒体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财务学研究出现新的研究动向,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媒体报道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把握研究现状,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媒体报道与资产定价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现有研究的分析框架,并从信息不对称、行为金融、公司治理溢价和媒体报道偏差四个视角系统地回顾、评述了媒体报道对资产定价影响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建议。 陈泽艺 李常青关键词:媒体报道 资产定价 审计师关注银行隐性不良贷款吗? 2019年 本文以2007-2018年的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审计费用与隐性不良贷款之间的关系,以分析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是否关注贷款分类准确性和隐性不良贷款风险,进而揭示外部审计是否对提升银行资产质量真实性发挥应有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审计费用与隐性不良贷款显著负相关,隐藏不良贷款反而能够降低商业银行的审计费用,这表明审计师在对商业银行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关注贷款分类准确性和隐性不良贷款风险;第二,具有银行业审计专长的审计师能够减弱隐性不良贷款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发挥外部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助力银行业提升资产质量真实性、防范隐性不良贷款风险,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审计指引》,加强审计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为保障、提升银行资产质量真实性切实发挥作用;完善银行业现行贷款风险分类标准,增强可操作性,减少人为认定的主观性,引导商业银行准确评估信贷风险,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加快不良贷款处置市场建设,引导商业银行及时披露并处置不良贷款。 陈泽艺 李常青 林畅杰关键词:银行审计 资产质量 不良贷款 审计费用 贷款分类 集团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 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论述了财务共享服务的产生及内涵,提出了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服务的全部潜能的几点关键:获得绝对的管理层承诺;获得业务单元与员工的支持;转变企业文化;统一标准流程;建立信息技术系统支持;确定服务水平协议;变革过程循序渐进。 李常青 卞晶晶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 现金流量表的粉饰与识别 被引量:5 2003年 近些年来,投资者的现金流量意识大大提高,从仅重视利润转而关注现金流量.特别是随着2001年上市公司造假事件频频曝光,现金流量表更加受到重视. 李常青 余玮关键词:现金流量表 粉饰 上市公司 媒体报道与IPO定价效率:基于信息不对称与行为金融视角 被引量:99 2014年 本文首次基于信息不对称与行为金融的双重视角,系统考察了媒体报道数量及倾向性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媒体报道能够降低询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机构投资者的整体报价水平朝内在价值趋近,提高了一级市场定价效率;媒体报道也会加剧二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程度,增加首日换手率,降低二级市场定价效率;媒体报道在主板市场信息效应最强,在创业板市场情绪效应最强;媒体报道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随询价机制的完善而增强。因此,为使媒体在IPO市场中发挥有效的非正式制度角色,既要为媒体提供良好的报道环境,同时也应尽量减少媒体渲染情绪引发的不利影响。 熊艳 李常青 魏志华关键词:媒体报道 IPO定价效率 信息不对称 投资者情绪 家族企业研究:一个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59 2013年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ISI 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CNKI)系统中手工整理获得的1 136篇SSCI国外文献以及1 193篇中国核心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国外与国内家族企业研究的趋势和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分析。进一步地,我们深入比较了国内外家族企业研究在研究氛围(发展趋势、学术期刊与外部支持)和研究实践(研究视角、方法、主题、学者与机构)方面的差异,并相应提出了完善我国家族企业研究的一些政策建议。我们认为,中国的家族企业研究目前还远远滞后于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基于中国制度与现实背景的家族企业研究在未来亟待进一步深入。 魏志华 林亚清 吴育辉 李常青关键词: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研究 文献计量分析 家族控制、法律环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来自深交所的证据 家族控制、法律环境作为重要的内、外部公司治理机制,都将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产生影响。本文以2004-2006年间1547家深圳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家族控制... 魏志华 李常青 王毅辉关键词:家族控制 法律环境 信息披露质量 文献传递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的跨国比较及借鉴 被引量:4 2009年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作为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信息中最具价值的部分,对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MD&A的披露质量,既是监管部门和投资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今后进一步完善MD&A披露制度首先要了解的问题。本文对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信息披露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重要法规、现实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阐述,比较分析了各国MD&A信息披露制度的框架体系及相互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我国MD&A信息披露制度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李常青 林晓丹关键词: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信息披露 IPO首日限价政策能否抑制投资者“炒新”? 被引量:81 2019年 为了遏制新股炒作,沪深交易所于2013年底出台了相关规定将新股上市首日申报价格限制为不超过新股发行价的144%(本文将其界定为"IPO首日限价政策")。本文以2009~2015年1194家中国IPO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IPO首日限价政策对投资者"炒新"的影响。研究发现:IPO首日限价政策加剧了新股上市初期的炒作,它使新股表现出显著更高的实际首日收益率、连续涨停次数以及实际换手率;IPO首日限价政策也助推了次新股炒作,它显著增加了新股上市后的股价波动率、换手率以及股票定价,导致次新股股价长期居高不下,进而削弱了新股实际首日收益率与未来市场表现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拓展性研究还发现,在IPO首日限价政策实施后,具有炒作概念的新股其炒作现象反而更严重;2014年推出的IPO发行定价管制与IPO首日限价政策产生了政策叠加效应,强化了后者的负面影响;此外,IPO首日限价政策还显著增加了新股上市后的股价同步性。综合来看,IPO首日限价政策的实施效果事与愿违,它不仅未能抑制新股炒作,反而对投资者"炒新"产生了"刺激效应",不利于新股价格发现,并降低了股票市场定价效率。本文在理论上丰富了IPO以及交易监管制度经济后果方面的文献,在实践上则为完善IPO监管制度提供了重要启示。 魏志华 曾爱民 吴育辉 李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