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平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武警部队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梗
  • 5篇急性
  • 4篇缺血
  • 4篇脑梗塞
  • 4篇梗塞
  • 3篇弥散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脑梗塞
  • 3篇梗死
  • 2篇血小板
  • 2篇血性
  • 2篇卒中
  • 2篇小鼠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弥散加权
  • 2篇弥散加权成像
  • 2篇脑卒中
  • 2篇加权成像
  • 2篇灌注

机构

  • 10篇武警医学院附...
  • 4篇武警部队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军区联勤...
  • 1篇解放军第14...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积水潭医院

作者

  • 14篇李平
  • 6篇钟士江
  • 4篇谢鹏
  • 2篇张赛
  • 2篇孙艳
  • 2篇罗天友
  • 2篇吕发金
  • 2篇王运良
  • 1篇方维东
  • 1篇靳颖
  • 1篇孙洪涛
  • 1篇李双英
  • 1篇侯立维
  • 1篇尹红蕾
  • 1篇王毅
  • 1篇陈旭义
  • 1篇马铁柱
  • 1篇刘留宾
  • 1篇翟宝进
  • 1篇田勇

传媒

  • 6篇武警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广东省药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脑无症状性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I型(herpes simplex virus-type one,HSV-1)是否可以引起脑组织的无症状性感染,探讨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脑炎组,在不同时间点观察小鼠神经病学体征、行为学以及体重变化;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三叉神经节病毒DNA片段;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疱疹病毒抗原表达,以判定脑组织病毒增殖性感染的存在。【结果】实验组小鼠各时相点神经病学体征、神经行为学和体重变化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毒接种的各时相点,大部分小鼠三叉神经节检测到了疱疹病毒DNA片段,同时脑的颞叶、顶叶和额叶皮层均发现片状HSV抗原阳性表达神经元,以7 d组阳性细胞最多,荧光亮度最强,15 d组阳性细胞减少,荧光亮度减弱。【结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能够引发小鼠脑组织的急性、短暂性、无症状性非坏死性感染。
李平王运良王毅钟士江谢鹏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I型脑组织无症状感染
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对兔急性脑梗塞可逆性损伤区和不可逆性损伤区的界定及其演变规律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对急性脑梗塞可逆性损伤区(RDR)和不可逆性损伤区(IDR)进行界定并观察其演变规律,为超急性期溶栓治疗的必要性及时间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健康家兔40只,其中35只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术,术后按O.5、1、3、6、9、12和48 h时间点分组,每组5只;另外5只仅暴露大脑中动脉,而不灼断,作为对照组。所有动物行T_2加权成像(T_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检查完毕后将兔处死,立即取脑行TTC染色。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GE signa Highspeed MR/i 1.5T超导MRI仪,对比剂使用Gd-DTPA。资料处理使用Functool 2000软件包,统计分析使用配对t检验。[结果] DwI在缺血0.5 h显示确切的梗塞灶,PWI在缺血0.5 h显示整个梗塞区范围,T_2wI在缺血3 h后才能显示病灶。在缺血0.5-9 h,IDR进行性扩大,RDR进行性缩小。TTC染色所界定的不可逆性损伤区(IDR')和可逆性损伤区(RDR')与DWI/PWI所界定的IDR和RDR比较,除0.5 h外,其余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 O.05)。[结论]RDR存在的时间约9 h,DWI/PWI是界定脑梗塞IDR和RDR的可靠检查方法。
钟士江谢鹏李平方维东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急性脑梗塞
溶栓治疗超急性脑梗塞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被引量:4
2006年
循证医学在证实溶栓治疗脑梗塞有效的同时,也发现其导致出血尤其致死性颅内出血的危险也在增加。在利益和风险并存的情况下,建立一个临床可行的、客观的影像学标准,严格选择每一个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使溶栓治疗方法更加科学,显得尤为重要。溶栓治疗的靶目标是梗塞区的缺血性半暗带(Ischemic enumbra,IP),IP的有无应是决定是否溶栓的根本依据,而目前研究者及临床医生选择适合溶栓治疗患者的标准多采用发病3h或6h以内,
钟士江李平
关键词:超急性脑梗塞溶栓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
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治疗
目的: 了解抗血小板与抗凝药物的应用情况,对武警总队医院抗血小板,抗凝血药物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07两年间武警总队医院住院部对...
李平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抗血小板合理用药阿司匹林抗凝血药物
文献传递
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与脑梗塞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对脑梗塞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脑梗塞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发病至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间,分为:超急性期(≤6h)15例,急性期(7—72h)18例,亚急性期(4~14d)16例。MRI检查使用GEsignlaHighspeed MR/i1.5T超导MRI仪和probe2000多体素^1H—MRS软件包。获取的资料为梗塞区及其镜像区的氮-乙酰门冬氨酸(NAA)和乳酸(Lac)的检测值。脑梗塞患者3个月时的临床预后评分,使用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ESSS)和Bathel指数(BI)评定。统计分析方法使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超急性期,Lac与ESSS和BI显著相关(P〈0.01);NAA’与ESSS和BI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NAA’、Lac均与ESSS和BI显著相关(P〈0.01)。【结论】脑梗塞的MRS分析对脑梗塞预后有预测价值。
钟士江谢鹏李平翟宝进吕发金罗天友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脑梗塞预后
神经病学教学中的体会被引量:2
2010年
李平
关键词:神经病学教学体会
血小板功能状态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rt-PA溶栓后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功能状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rt-PA溶栓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rt-PA溶栓患者60例分为服用阿司匹林组30例(梗死前服拜阿司匹林100mg6个月以上),与空白对照组30例(梗死前未服用过阿司匹林),两组均给予常规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根据指南严格按照5mg/kg给予rt-PA,测量溶栓前及溶栓后3、6、12、24、48h血小板聚集率(PAgT)及凝血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服用阿司匹林组PAgT、FIB在12h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TT的变化在24h比较明显(P<0.05),对PLT计数影响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脑死前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血小板功能收到一定的抑制,静脉使用rt-PA后PAgT、FIB、APTT有明显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出血倾向,术前应常规监测血小板功能状态可能会影响rt-PA的用量。
梁会娟钟士江李平马铁柱薛德友张赛
关键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脑梗死血小板功能凝血四项
抽烟与新兵训练伤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新兵训练期间抽烟与受伤之间的关系,为减少新兵训练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部新兵入伍1年内的训练情况,观察抽烟与训练伤之间的关系。结果抽烟的新兵在进入训练课程期间较非抽烟者躯体受伤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受伤的几率几乎达非抽烟者的2倍(相对危险为1.8,95%CI为1.3~2.7)。结论新兵抽烟与训练时受伤有明显的关系。
王运良韩冰田勇尹红蕾李平刘留宾
关键词:新兵训练伤抽烟
脑卒中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治疗组加规范化的肢体运动康复疗法。结果3个月后治疗组运动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规范化的肢体运动康复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侯立维李平王志强
关键词:脑卒中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仪(顶核电刺激仪)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例老年CCCI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药物组,联合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电仿生电刺激,1次/d,14 d为1疗程,通过脑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以及临床表现的改善判定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平均血流速度增快,联合组较药物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联合组较药物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药物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能够增加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供血、降低血粘度,改善头痛、头晕等临床表现。
李平钟士江孙艳方佳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