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84H指数:7
供职机构:杭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杉木
  • 8篇雄性不育
  • 8篇不育
  • 6篇山茱萸
  • 6篇茱萸
  • 6篇不育株
  • 5篇可育株
  • 5篇不育株与可育...
  • 4篇孢子
  • 3篇雄性不育株
  • 3篇配子体
  • 3篇配子体发育
  • 3篇小孢子
  • 3篇发育解剖
  • 2篇雄性
  • 2篇雄性不育性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叶绿素含量
  • 2篇育性

机构

  • 12篇杭州大学
  • 3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浙江林学院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5篇余象煜
  • 15篇李平
  • 6篇吕洪飞
  • 5篇何福基

传媒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浙江师大学报...
  • 2篇武汉植物学研...
  • 2篇杭州大学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Acta B...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年份

  • 2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2
  • 4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茱萸花柱和柱头的发育解剖学及组织化学被引量:3
1991年
山茱萸成熟雌蕊的柱头为干型,具表皮起源的单细胞乳突。在开花后授粉前乳突细胞的顶部发生凹陷,授粉后乳突细胞迅速萎缩。花柱在发育初期为开放型,发育后期花柱道消失,成为一种具特殊结构的闭合型。成熟花柱由表皮、皮层和特殊的引导组织等部分构成,在皮层中贯穿有3条维管束,引导组织的中央则有二列类似腺质的内表皮细胞,该细胞富含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类物质。
李平余象煜
关键词:山茱萸柱头花柱
山茱萸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被引量:4
1992年
本文报道了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的形态和组织化学.山茱萸雄蕊的花药四室,纵裂.周缘细胞和与初生造孢细胞相邻的薄壁细胞共同参与了花药壁的形成.成熟花药的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层中层细胞和绒毡层等五层细胞构成.绒毡层属变形绒毡层,成熟时具双核.花药发育后期形成外绒毡层膜.单列孢原细胞起源于花药原基的原表皮之下.小孢子母细胞由孢原细胞经造孢细胞发育而来,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属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呈四面体形,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间期开始积累胼胝质壁,至小孢子释放时消失,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3孔沟,表面具小的颗粒状纹饰.在药壁分化、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中,多糖物质的积累与消失是有一定规律的.
李平余象煜
关键词:山茱萸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小孢子叶球的发育解剖和生理生化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1992年
1978年我们在浙江省首次发现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雄性不育株。本文对杉木雄性不育株的小孢子叶球进行了有关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面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的雄性不育属于无孢子型。造成雄性不育的直接原因是绒毡层的过早解体和小孢子母细胞不能完成减数分裂。雄性不育株的雌球花发育正常,并能正常开花、授粉和结籽。在小孢子发生和发育过程中,不育株小孢子叶球的呼吸强度明显低于可育株的小孢子叶球,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具有明显差异,前者的酶带数始终多于后者。作者认为,杉木不育株中可能存在雄性不育细胞质基因,通过影响或调节编码过氧化物酶的核基因的表达,或影响核基因遗传功能的正常发挥,引起核质之间的不协调而导致雄性不育。
李平余象煜吕洪飞
关键词:杉木雄性不育
杉木雄性不育接穗与可育砧木小孢子叶球和叶的生理生化的研究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对杉本雄性不育接穗和可育砧木的相互作用引起的生理生化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穗小孢子叶球的呼吸强度有明显提高.而其叶的呼吸强度则降低;砧木小孢子叶球的呼吸强度下降.而叶的呼吸强度则上升。接穗和砧木的小孢子叶球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都出现干扰酶带,尤其对砧木影响较大,同时还影响其顺序表达;而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酸酶谱则无明显差异.作者认为砧木与接穗可能存在能调控基因表达的物质的交换,但不影响它们各自的育性表达.
吕洪飞余象煜李平何福基
关键词:杉木砧木嫁接接穗
山茱萸果实的化学成分被引量:19
1990年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 et Zucc.)的肉质果皮称为萸肉,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珍贵的中药材之一。占果实重量30%以上的果核则通常在加工萸肉的过程中被弃之。我们采用贝克曼System 630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光谱半定量法及其他常规方法分别对萸肉和果核进行了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B_2和维生素C的分析测定,并对新、陈萸肉中的氨基酸、维生素B_2和维生素C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周兆祥等对萸肉中的有机化学物质等也进行了分析测定。主要结果如下:
李平余象煜
关键词:山茱萸果实化学成分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的比较被引量:7
1996年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力的比较*吕洪飞余象煜李平何福基关键词杉木、雄性不育株、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力、发育时期硝酸还原酶(NR)活力被认为是判断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生...
吕洪飞余象煜李平何福基
关键词:杉木雄性不育株叶绿素硝酸还原酶
山茱萸配子体发育的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的花芽于4月底开始分化,11月初,雌、雄配子体发育成熟,次年3月开花。小孢子囊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3层中层细胞和绒毡层等5—6层细胞构成。发育成熟的绒毡层细胞具双核,属变形绒毡层。花药发育中形成外绒毡层膜。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呈四面体形。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3孔沟。胚珠具单珠被、薄珠心,在发育中形成承珠盘和珠被起源的珠孔塞。单个孢原细胞分化于珠心顶端表皮之下,直接成为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四分体为直列型,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胚囊发育为寥型。胚囊成熟后不久,两极核融合为次生核,3个反足细胞退化,在开花前2个月时,雌配子体成为四核4细胞的胚囊。有些发育成熟的助细胞的核位于细胞的合点端,珠孔端为大液泡所占据。次生核通常位于胚囊的合点端。
余象煜李平
关键词:山茱萸配子体发育
杉木败育种子及其涩粒物质的研究被引量:12
1989年
杉木种子的涩粒(败育种子)约占种子数的30—70%,涩粒率高是杉木种子发芽率低的根本原因之一。试验表明,立地条件、授粉方式、胚胎发育、光照、涩粒物质及母株的遗传性等都与涩粒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涩粒物质的成分很复杂,其中含萜类物质。还含有多种矿质元素。通过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的质量,较大幅度地降低涩粒率。
余象煜李平何福基林协李益圩
关键词:杉木种子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硝酸还原酶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1995年
本文对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的雄性可育株与不育株进行了硝酸还原酶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育株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可育株的44.7%,这与不育株生长较快相符。而不育株的NR活力则为可育株的68.5%。
吕洪飞徐灵江余象煜李平
关键词:杉木雄性不育株硝酸还原酶叶绿素
杉木雄性不育株外部形态及输导组织和小孢子囊异常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对杉木雄性不育株外部形态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不育株叶色较绿;小孢子叶球簇苞片和小孢子叶异常张开,使其小孢子囊发育过程中的温湿条件不恒定;其小孢子叶球发育推迟;导致其小孢子发生和发育异常;小孢子囊外常有一包被结构和中层细胞增生以及小孢子叶球发育后期苞片和小孢子叶张开度小,使囊内细胞受挤压而引起囊内各种细胞生理代谢的异常和解体;曲枝和小枝输导组织、小孢子叶球轴维管束及小孢子叶球和小孢子叶的树脂道的不发达,以及小孢子叶球中各种细胞内淀粉粒的缺少或畸形、中层和绒毡层细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的异常等,都是引起雄性败育的原因之一。
吕洪飞余象煜李平何福基
关键词:杉木雄性不育株输导组织细胞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