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君
- 作品数:9 被引量:202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谷氨酸对大鼠海马损伤的不同时段超微结构的研究
- 2001年
- 目的 为明确谷氨酸对海马神经细胞有无兴奋性和毒性作用。方法 实验选择具有较多NMDA受体的海马作为研究对象 ,选用SD大鼠 ,给予MSG (MonosodiumL glutamate ,剂量为 18mmol/kg)皮下注射 ,在不同的时段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和其海马神经细胞受损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发现大鼠的早期行为表现较为兴奋 ,而后随时间的延长表现迟钝。神经细胞早期为水肿 ,后期水肿明显和细胞器的破坏直至细胞核固缩 ,这些损伤主要表现在CA1区。结论 表明边缘系统的海马结构易受谷氨酸的影响 ,同时也表明谷氨酸对海马神经细胞有兴奋毒性作用 ,此可为临床和基础的研究提供一定形态学的依据目的 为明确谷氨酸对海马神经细胞有无兴奋性和毒性作用。方法 实验选择具有较多NMDA受体的海马作为研究对象 ,选用SD大鼠 ,给予MSG (MonosodiumL glutamate ,剂量为 18mmol/kg)皮下注射 ,在不同的时段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和其海马神经细胞受损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发现大鼠的早期行为表现较为兴奋 ,而后随时间的延长表现迟钝。神经细胞早期为水肿 ,后期水肿明显和细胞器的破坏直至细胞核固缩 ,这些损伤主要表现在CA1区。结论 表明边缘系统的海马结构易受谷氨酸的影响 ,同时也表明谷氨酸对海马神经细胞有兴奋毒性作用 ,此可为临?
- 曹建淳徐丹令陈斐李广君
- 关键词:谷氨酸超微结构
- 过氧化氢在大鼠心脏缺氧再灌注时的细胞化学定位被引量:25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心肌缺氧再灌注时过氧化氢的产生部位。方法 以大鼠为实验动物 ,CeCl3 为捕捉剂 ,用细胞化学的方法进行检测 ,并用X 射线能谱分析的方法对沉淀颗粒进行元素分析。结果 血管内皮细胞及部分心肌的线粒体肿胀。内皮细胞腔面、基底膜、肌细胞膜都有沉淀颗粒 ,以血管内皮细胞腔面最多。结论 缺氧再灌注时 ,不仅损伤内皮细胞 ,而且损伤至每一个心肌细胞。
- 李广君刘亚东徐丹令倪之挺党泽徐
- 关键词:缺氧再灌注过氧化氢细胞化学心肌缺氧
- 跟骨及其周围结构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被引量:7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跟骨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在跟骨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3 0侧干燥跟骨标本分 3组分别从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剖开 ,观察跟骨骨小梁排列。解剖 13例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 ,观察跟骨周围的肌腱、血管、神经走行 ,以及关节囊和韧带的附着。对其中 3侧新鲜足标本分别以红黑墨水灌注胫后动脉及腓动脉 ,观察跟骨及其足部皮肤的血供状况。结果 :跟骨骨小梁的分布特点为内、后、上致密 ,外、前、下稀疏。胫后动脉主要供应跟骨前下部骨质和足底前 2 /3皮肤 ,腓动脉主要供应跟骨后上方骨质和足跟底部皮肤 ,胫前动脉则供应跟骨中央和足背绝大部分皮肤。结论 :应根据跟部皮肤的血供选择手术切口。载距突和跟骨结节可作为跟骨骨折内固定的固定点。
- 梅炯俞光荣朱辉祝晓忠李广君倪之挺
- 关键词:跟骨解剖学骨小梁骨折内固定
- 几种酶在大鼠内吞体膜上的细胞化学定位
- 2004年
- 目的研究多种酶在不同器官内吞体膜上的活性。方法用细胞化学方法,以Ce3+或Pb2+作捕捉剂,分别检测碳酸酐酶,Mg2+-ATP酶,Na+-K+-ATP酶,5’-核苷酸酶,NADPH oxidase在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以及人体嗜中性白细胞内吞体膜上的酶活性。结果上述碳酸酐醇,Mg2+-ATP酶,Na+-K+-ATP酶,5’-核苷酸酶及NADPH oxidase分别在大鼠肾脏近曲小管,肝脏及人体白细胞的内吞体膜上都有酶活性存在。结论 内吞体功能复杂,它可能与细胞的pH值,水盐代谢,能量、蛋白质的代谢以及活性氧的产生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 李广君汪文李厚硕
- 关键词:细胞化学
- 谷氨酸对大鼠海马兴奋毒性作用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10
- 2001年
- 目的 :为明确谷氨酸对神经细胞有兴奋性和毒性作用。方法 :选用具有较多N 甲基D 天门冬氨酸 (NMDA)受体的海马作为研究对象 ,选用SD大鼠 ,给予L 谷氨酸钠盐 (MSG)皮下注射 ,在不同的时间内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和其海马神经细胞受损的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发现大鼠的早期行为表现较为兴奋 ,而后随时间的延长表现为迟钝。在光镜和电镜下 ,神经细胞早期为水肿 ,后期为水肿明显和细胞器的破坏直至细胞的固缩 ,损伤主要表现在CA1区。结论 :提示边缘系统的海马结构易受谷氨酸的影响 ,同时也表明了谷氨酸对神经细胞的兴奋毒性作用 ,可为临床药物和食物添加剂的运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 徐丹令李广君倪之挺
- 关键词:海马谷氨酸兴奋毒性形态学
- 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阻滞剂在脑缺血性大鼠海马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通过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和运用兴奋性氨基酸NMDA型受体阻滞剂MK 80 1,观察海马兴奋性氨基酸 (EAA)的变化及其所致细胞结构改变。方法 采用Pulsinelli氏改良方法 ,分别测定大鼠海马在脑缺血不同时期EAA的改变及MK 80 1对EAA所致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 提示脑缺血时EAA明显升高 ,且缺血时间越长释放越多 ,经过MK 80 1治疗细胞损伤明显减少。结论 大鼠脑缺血后EAA明显升高 ;MK 80 1能阻止EAA对脑的损伤 。
- 徐丹令李广君李颖倪之挺
- 关键词:脑缺血兴奋性氨基酸MK-801受体阻滞剂海马
- 人体白细胞NADPHoxidase的定位及多霉黏毒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还原型尼克安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 (reducednicotinamideadeninedinucleotidephosphateoxidase,NADPHoxidase)在人体白细胞中的细胞化学定及多霉黏毒 (gliotoxin)对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phorbol 12 myristate 13 acetate(PMA)和 gliotoxin对白细胞预处理 ,然后用Ce3 + 作捕促剂检测活性氧 ,作为电镜下NADPHoxidase的活性标志。结果 PMA组 :在白细胞内大小形态各异的囊泡膜腔面有很多显示NADPHoxidase活性的致密颗粒。PMA +gliotoxin组 :嗜中性和嗜酸性白细胞内显示该酶活性的颗粒都明显减少 ,但后者减少程度较轻。结论 白细胞经刺激后NADPHoxidase位于细胞内囊泡膜的腔面 ,参与机体的防御机能。gliotoxin对NADPHoxidase产生的过量O-2 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抗氧化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李广君钟慈声濑口春道
- 关键词:人体白细胞NADPHOXIDASE细胞化学活性氧
- 人嗜酸性粒细胞NADPH氧化酶的定位及gliotoxin的抑制作用
- 2006年
- 目的研究NADPH氧化酶在人体嗜酸性粒细胞中的细胞化学定位及gliotoxin对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蛋白激酶C的激活剂佛波豆蔻乙酯(phorbol myristate aceta,PMA)和gliotoxin对嗜酸性粒细胞预处理,然后用Ce3+为捕捉剂检测活性氧,作为电镜下NADPH氧化酶活化的标志。结果PMA组:在嗜酸性粒细胞内囊泡呈放射状排列,大小形态各异的囊泡腔面有很多显示NADPH氧化酶活性的致密颗粒存在。PMA+gliotoxin组:嗜酸性和中性粒细胞内显示该酶活性的颗粒都明显减少,但后者减少程度明显。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经刺激后,位于细胞内囊泡膜的腔面的NADPH氧化酶被激活,其活性强于中性粒细胞。gliotoxin对嗜酸性粒细胞产生过量.O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孙红斌汪文李广君
-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NADPH氧化酶GLIOTOXIN细胞化学活性氧
- 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9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0 8侧成人跟骨干燥标本和 2 6侧成人足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结合观察测量结果 ,分析 4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X线片和CT片中的载距突移位情况。结果 :载距突的长、宽、高分别为 (2 3 .6± 3 .0 )mm ,(15 .3± 2 .2 )mm和 (9.5± 1.2 )mm。在 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 ,无一发生载距突移位。在跟骨载距突的周围 ,有牢固的肌腱、韧带和关节囊附着 ,故当跟骨骨折时 ,这些结构可限制载距突移位。结论 :载距突周围的解剖特点决定了载距突在跟骨骨折中不会发生移位 ,故临床上可利用稳定的载距突骨块作为跟骨骨折行内固定术时的固定点。
- 梅炯俞光荣朱辉祝晓忠李广君黎之挺
- 关键词:跟骨解剖学骨折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