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延锋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成像
  • 2篇血管
  • 2篇肿瘤
  • 2篇肿瘤转移
  • 2篇转移瘤
  • 2篇脑肿瘤
  • 2篇脑转移
  • 2篇脑转移瘤
  • 2篇MR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等渗
  • 1篇等渗造影剂
  • 1篇低剂量
  • 1篇碘克沙醇
  • 1篇多发
  • 1篇多发硬化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血脑屏障开放

机构

  • 6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6篇杨本强
  • 6篇李延锋
  • 6篇段阳
  • 5篇徐猛
  • 3篇刘宇
  • 2篇刘文源
  • 2篇常灿灿
  • 1篇邹明宇
  • 1篇林森
  • 1篇陈苗
  • 1篇石坚
  • 1篇许品

传媒

  • 3篇中国CT和M...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与皮层相关脑转移瘤的分型及定义——应用3D MPRAGE双倍Gadobutrol剂量延迟增强扫描技术
2015年
目的:应用3D MPRAGE双倍Gadobutrol延迟增强扫描技术对与皮层相关脑转移瘤的分型及定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本院病理证实脑转移瘤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轴位T1WI、T2WI和FLAIR及3D MPRAGE序列延迟增强扫描。在3D MPRAGE增强扫描图像上对转移瘤进行分型及定义,分三型:Ⅰ型为转移瘤完全位于脑皮层内,瘤体直径小于皮层宽度。Ⅱ型转移瘤边缘紧邻脑皮层边缘。Ⅲ型为转移瘤横跨在脑皮髓交界区,侵入髓质内。结果:应用3D MPRAGE双倍剂量Gadobutrol延迟增强技术发现与皮层相关转移瘤121个,Ⅰ型病灶6个,Ⅱ型病灶10个,Ⅲ型病灶105个,Ⅲ型占总比例的95.7%,转移瘤直径与分型呈正相关rs=0.441,P<0.05。结论:根据3D MPRAGE双倍Gadobutrol延迟增强扫描技术可以显示脑皮层与转移瘤的关系,与皮层有关的转移瘤分为三型。Ⅲ型明显多于Ⅰ和Ⅱ型。
李虹易段阳常灿灿李延锋杨本强刘文源刘宇徐猛
关键词:脑肿瘤肿瘤转移磁共振成像
3D MR减影技术的头部病变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3D MR减影技术的头部应用价值。方法 67例脑内占位病变患者分别行3D平扫和增强,增强的图像减平扫的图像得3D MRSI。67例病变分为两组:T1WI平扫高信号组(32例)和非高信号组(35例),比较两组原始图像和减影图像间对信号反应的差异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1WI平扫高信号组(32例)显示在增强前后仅有15.62%能在常规图像反应出病变强化的信号改变,84.38%(27/32)在MR减影图像上能反映病灶强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T1WI非高信号组(35例)在常规和减影图像均能显示病变强化分别为93.72%(179/191)和94.24%(180/19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DMR减影对强化前后病灶显示在T1WI平扫高信号组优于常规图像,而在T1WI非高信号病变基本相一致。
李延锋段阳徐猛杨本强刘宇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MR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技术分析脑转移瘤与瘤周血管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采用低毒性钆布醇延迟增强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3D-MPRAGE)技术分析脑转移瘤与瘤周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5例诊断为脑转移瘤的患者资料,采用3D-MPRAGE序列双倍剂量延迟增强扫描技术进行图像采集。分析脑转移瘤与不同分型瘤周血管的相关性,并进行两次图像评价的一致性检验。结果 25例患者共发现118个转移瘤病灶及573条瘤周血管,肿瘤大小与瘤周血管数呈正相关(r=0.75,P<0.05),Ⅰ、Ⅱ、Ⅲ型血管分别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44、0.32、0.74,P均<0.05)。对病灶数目和血管分型的两次评价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病灶数目和Ⅰ型血管数:Kappa=1;Ⅱ、Ⅲ型血管数:Kappa=0.886、0.861)。结论增强3D-MPRAGE技术可显示脑转移瘤与瘤周血管的关系,瘤周血管可分为3型,其分型与病灶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
常灿灿段阳李虹易李延锋杨本强林森
关键词:脑肿瘤肿瘤转移血管
低剂量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脑部CTA分支血管强化差异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脑部CTA各级分支血管强化程度差异。方法:对16例应用碘克沙醇的患者行脑部CTA检查,在CT窗宽、窗位和容积再现阈值均固定的条件下,由2名医师分别对各级血管CT值进行测量,并对比2组测量结果间的一致性;对同一医师所测不同血管的CT值进行比较。结果:2名医师所测量的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中动脉CT值分别为:(436.12±82.47)、(354.67±61.56)、(353.63±65.79)HU及(429.18±81.04)、(361.46±72.91)、(357.88±64.20)HU,两两比较Kappa值分别为0.756、0.654和0.718,表明2名医师所测2组结果间一致性较好;同一医师所测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之间和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之间强化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底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名医师脑部CTA的CT值测量的一致性较好;不同分级血管之间(颈内动脉与基底动脉之间和颈内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之间)强化程度有差异性,同级别的血管(基底动脉与大脑中动脉)之间强化程度无差异。
陈苗段阳杨本强徐猛石坚李延锋许品邹明宇
关键词:碘克沙醇低剂量CTA
MRI自动图像分割技术对多发硬化(MS)病灶容积测量的初步研究
2014年
目的采用不同序列间组合提高自动图像分割技术对MS病变容积测量。材料和方法以手动分割的病灶容积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序列(M,MPRAGE;F,FLAIR;D,DIR;T2,T2WI)间所组合的不同通道(二、三和四通道)的自动分割技术测量MS病灶容积特点。结果二通道(M+T2\M+D\M+F)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确性分别为:41.8%\33.3%\63.4%、8 2.2%\9 3.9%\9 3.6%和82.1%\99.0%\98.9%;三通道(M+T2+D/M+D+F/M+F+T2)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确性分别为:40.4%\64.8%\62.5%、8 7.1%/9 9.1%/9 8.6%和86.9%/98.9%/98.5%;四通道(M+T2+D/M+D+F/M+F+T2)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精确性分别为:74.4%、97.0%和96.9%。结论采用四通道图像自动分割技术对MS病灶容积测量较佳。
段阳杨本强刘文源徐猛李延锋刘宇
关键词:图像分割多发硬化
血脑屏障开放及其灌注成像的影像评估被引量:5
2014年
血脑屏障几乎阻碍所有大于500Da分子量的分子从血液进入脑组织,使许多神经系统有效的药物不能被传递到需要的区域发挥其治疗的作用[1].在动物实验已经证实,许多方法可以开放血脑屏障,并在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得到证实.但是目前影像学灌注成像技术的进步已经为无创的血脑屏障影像学评估奠定基础,并且其应用具有重要临床的意义,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徐猛李延锋杨本强段阳
关键词:血脑屏障超声联合微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