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志超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课程
  • 4篇课程改革
  • 3篇教育
  • 2篇社会
  • 2篇文化
  • 2篇教学探究
  • 2篇课程管理
  • 2篇课程政策
  • 2篇教师
  • 2篇教学
  • 1篇新课程改革
  • 1篇学理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自由
  • 1篇学校文化
  • 1篇学校文化重建
  • 1篇游戏
  • 1篇游戏性
  • 1篇扎根
  • 1篇扎根理论

机构

  • 14篇西南大学
  • 1篇渤海大学

作者

  • 14篇李志超
  • 9篇靳玉乐
  • 1篇于翠翠

传媒

  • 3篇教育理论与实...
  • 3篇中国教育学刊
  • 2篇当代教育科学
  • 1篇教育发展研究
  • 1篇课程.教材....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素质教育大参...
  • 1篇现代教育管理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识教育价值取向的古今流变与当代启示被引量:5
2013年
通识教育价值取向古今流变的主轴是价值观念的形塑。从萌芽时期个人与社会对垒的自由教育,衍变为现代化以来基础与专业权衡的通识教育,迈向以民族文化认同和社会核心价值融入的公民教育,无不伴随着教育改革浪潮的脉搏变奏。审视当下,把握未来。怀揣理想的当代大学,通识教育价值实现体现在建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认同,培养具有善良公民秉性的平民精英。
李志超靳玉乐
关键词:通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我国课程改革决策的特点、问题及其改进被引量:6
2013年
与我国历次课程改革相比,此次课程改革的决策以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决策立足点,专业引领、行政推动的决策结构,集体审议、对话协商的决策机制,"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决策方式为特点。目前的课程改革决策中,尚存在共识制度实质性缺乏与民主决策机制空心化、决策执行乏力与"改革疲惫"、质量检测评估制度缺位与决策效能发挥欠佳等问题。课程改革决策的改进,需要坚持"底线共识"和"顶层设计"有效结合,建立可持续性发展的课程改革决策机制,规范权力运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强化教育专业品质、巩固教育专业立场等。
靳玉乐李志超
关键词:课程改革
关于家校教育价值观整合的探讨
2012年
家校教育价值观整合,亟需密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从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中,家庭教育价值观的走向,很大程度影响着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发展取向。因此,本研究基于社会层面的家校教育价值观分化为研究缘起,在家校教育价值观的总体水平的定量分析基础上,主要分别把脉家庭居住地区、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构成和家长职业技能,从而通过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价值观、打破资本积累对家庭教育价值观的束缚、发挥教师的教学领导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实现家校教育价值观的有效整合。
李志超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课程政策表征为政府等政治实体出台的与课程领域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其实质是课程权力和利益的分配。它内在地赋予课程政策以"价值关涉"而非"价值中立"。鉴于此,要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由实然性科学"祛魅"走向应然性价值"返魅",就需要摒弃既往课程政策传统意识形态法理化、价值取向工具化、程序机制僵硬化的机械态势,构建具有全景敞视的思维意识、权力"错位"的自我衍射、"马赛克"流动的教育资源的"生命之春"。
李志超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政策
实践理性投射下的教师课程理解被引量:3
2013年
教师课程理解的恰切与否不仅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课程改革推进的深度和广度。实践理性投射下教师课程理解的本体追问体现在认知意义和人本关怀的价值建构两个方面。从实践理性的视角透析教师课程理解,主要包括教师与教材的工具理性、教师与环境的交往理性以及教师与其自身的人道理性三种类型。超越个人的宽容意识、关照自身的反思情怀和回归生活的认知体验则是实践理性投射下教师课程理解的内在机制。
李志超
关键词:教师课程理解
教学探究的机制与策略被引量:7
2012年
教学探究的内在品质表现在教和学面向现实生活的"真"、注重学生身心情感的"善"、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美"。教学探究实质上是人类在教学活动中激活知识、实现知识内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具有批判与创造精神的教学参与者、"三个世界"对话与联系的教学过程、自由和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探究的内在机制。学生的问题意识、回归生活的认知图式和扎根理论的行动路径可以为教学效能的有效发挥提供条件。
靳玉乐李志超
关键词:教学探究知识基础扎根理论
美国联邦及州政府的课程管理:特点、策略及启示被引量:2
2012年
美国联邦及州政府课程管理具有注意加强课程政策条文的连续性,保证配套财政资助与教学改进的协调性,以及注重满足课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等特点。美国联邦及州政府课程管理政策重点在于形成具体明确的政策条文,加强高标准的学术性课程设置,构建“适当年度进步”的绩效问责框架等方面。鉴于此,我国当前课程管理应注意加强以下几点:以课程政策向法制化轨道迈进为前提条件,以课程参与者的思想共识为主要途径,以社会力量的监督反馈为保障。
靳玉乐李志超
关键词:联邦政府课程管理
论课程研究的后现代品性
2011年
课程研究领域正在经历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即从单一的学科主导性研究范式发展到多元的科际包容性研究范式。它规避了"课程是什么"的概念泛化所造成的课程定位无根性、课程发展无效性。在将富含逻辑的科学性、涵泳想象的故事性、充满体验的游戏性有机结合的过程中,重新赋予课程以鲜活的生命力,彰显其内在的后现代品性。
李志超靳玉乐
关键词:课程研究故事性游戏性
学校文化重建与课程改革被引量:8
2013年
立足文化角度思考课程改革问题,彰显了课程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规范层面的文化逻辑相互分离、共享价值的文化再生产冲突、潜在假设的文化导向偏差,造成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受阻。因此,立足学校文化重建的思考向度,在学校文化本体追问的内在向度中,应形成潜在假设下的反思品质、催发价值观的性向转变、保持规范与文化的适度张力;秉持"全"的统筹品质,在关系思维的外在向度中,以学校文化的关系耦合性、发展可持续性为坐标,使课程改革在发展过程中得以"形神兼备"。
李志超靳玉乐
关键词:学校文化课程改革文化重建
三级课程管理的权力运作研究
任何一项课程政策从提出到执行,总是需要面对理想和现实、当下和未来的碰撞与抉择。结合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对“自上而下”的集权式课程管理体制和“自下而上”的分权式课程管理体制进行比较与分析、认知与自省,《...
李志超
关键词:三级课程管理权力运作风险规避决策思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