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亮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根据2007年7—10月西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1342尾柔鱼样本,分析其性腺成熟度和性腺成熟度指数等生物学特征,进行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总性别比均接近1:1,性成熟个体的雌性比例小于雄性,说明雄性繁殖期较长,性成熟较早。性成熟个体比例的动态变化表明,9月底雌性达到性成熟高峰。8—10月胴长组成出现双峰结构,对应于未成熟、性成熟个体,同时存在少量繁殖后雌性个体。渔获组成表明,捕获样本中存在较大胴长的秋季产卵群体和个体较小的冬春生产卵群体。雌、雄柔鱼初次性成熟胴长分别为33.17cm和29.90cm。性腺成熟度指数(GSI)与胴长之间呈现显著的线性关系(雌性GSI=0.0093ML+0.0084;雄性GSI=0.15ML-3.313),这也说明雄性性腺发育较快。
- 李思亮刘必林陈新军马金曹杰张广文
- 关键词:柔鱼繁殖生物学性成熟
- 基于多船队作业的东、黄海鲐鱼生物经济模型及管理策略被引量:9
- 2010年
- 鲐鱼是我国近海大型围网和群众围网船队主要捕捞种类。如何兼顾两种渔业的利益,并从生物、经济和社会效益来科学制定渔业管理目标,是确保该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根据渔获统计等数据,在理论上模拟了50年内(1948年-2048年)大型围网和群众围网捕捞船队的动态变化,探讨5种方案下各渔业捕捞努力量、鲐鱼资源量、产量及利润,以及与其对应的总利润及总产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所有方案下,资源量在前10年(1998年-2008年)中都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随后趋于稳定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在基准方案下,群众围网船队在捕捞努力量、产量及利润方面占优。其余方案中,大型围网船队最终在捕捞努力量和产量占优,但其利润接近于0。结合累计产量和利润,方案c(降低大型围网成本)由于兼顾了大型围网的经济效益及群众围网的社会效益,可认为是目前适合东黄海鲐鱼长期的管理方式。
- 张广文陈新军李思亮李纲
- 关键词:鲐鱼
- 利用分位数回归法估算西北太平洋柔鱼生长率被引量:1
- 2011年
-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其生长率估算是渔业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根据2007年7~10月西北太平洋海域连续采集的柔鱼样本,利用分位数法对其生长率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分位数τ分别为0.05、0.1、0.25、0.5、0.75、0.9、0.95时,雌性在时间上的分位数回归系数为0.010 3、0.012 6、0.029 7、0.056 6、0.108 7、0.111 7、0.121;雄性为0.018 0、0.022 3、0.033 4、0.063 0、0.080、0.079 0、0.086 5。分析发现,胴长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下分位数对应的回归系数受到补充群体的影响较大,其生长率的数值较小;上分位数中95%分位数回归系数比较适合,其雌、雄生长率分别为1.21 mm/d和0.8 mm/d。研究认为,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来估算柔鱼的生长率是可行的。
- 李思亮陈新军刘必林陆化杰
- 关键词:柔鱼分位数回归
- 北太平洋柔鱼渔业生物学研究进展被引量:25
- 2011年
- 柔鱼是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是我国远洋鱿钓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对北太平洋柔鱼的种群结构、洄游、年龄与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初步总结和归纳,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供今后研究参考。柔鱼可分为4个季节性地理种群,即秋生东部群体、秋生中部群体、冬春生西部群体和冬春生中东部群体,但还需要在分子生物学角度得到进一步的确认;柔鱼随季节做南北洄游,其中向北索饵洄游模式研究较为深入,而向南产卵洄游模式尚不清楚,其产卵场空间分布及产卵期需要进一步调查;对柔鱼繁殖习性研究相对不足,尤其是产卵至孵化以及孵化后至仔鱼的生活史过程;柔鱼分布的东西海洋环境差异很大,不同海域柔鱼的昼夜垂直移动规律还需要深入;柔鱼年龄约为1年,为短生命周期种类,其年间资源补充量变化的机理及其与环境关系初步得到掌握。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该资源,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系统地开展北太平洋柔鱼资源调查和渔业生物学研究,建立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柔鱼资源监测网络,建立符合柔鱼生活史特征的资源量评估模型及其管理策略。
- 马金陈新军刘必林田思泉李思亮曹杰
- 关键词:柔鱼生物学种群结构洄游北太平洋
- 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生物学研究
-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柔鱼科中的主要经济种之一,其分布范围广,其商业性开发和利用主要集中在北太平洋海域。北太平洋柔鱼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首先由日本鱿钓船开发,我国于1993年首次对该资源进...
- 李思亮
- 文献传递
- 基于形态法的西北太平洋柔鱼种群结构研究被引量:11
- 2010年
- 西北太平洋柔鱼是我国鱿钓渔业重要捕捞对象,种群结构是渔业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内容。文中根据2007年7~10月40°N^45°N,151°E^158°E海域连续采集的1 342尾柔鱼样本,测定其胴长(ML)、腕长等12项形态指标,利用正态线性转化、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方法研究雌雄个体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该海域雌、雄柔鱼均存在大小2个种群。均数差异显著性表明,雌性个体2个种群在MW/ML和FW/ML存在显著差异,雄性个体在MW/ML和AL3/ML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形态差异仍属于种内差异。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的判别准确率(雌性60.3%,雄性60.1%),说明所划分的种群在部分形态比指标上差异明显。研究认为,形态学指标可初步区分西北太平洋柔鱼种群,但需结合其他生态学指标和耳石等硬组织进一步划分。
- 李思亮陈新军刘必林马金曹杰张广文
- 关键词:柔鱼种群结构
- 西北太平洋柔鱼耳石形态特征分析被引量:25
- 2009年
- 耳石是头足类生态的重要信息载体,掌握其形态特征是渔业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根据2007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连续采集的202尾柔鱼,对其耳石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研究发现,柔鱼耳石具有宽大的翼区和长窄的吻区。对耳石9项形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耳石总长(TSL)、吻区长(RL)、翼区长(WL)可以作为耳石长度特征的代表,吻区宽(RW)、翼区宽(WW)则可代表耳石宽度特征。耳石长度参数TSL、RL和WL与胴长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而耳石宽度参数RW和WW与胴长之间则无显著函数关系(P>0.05)。性成熟对耳石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性成熟等级为Ⅰ~Ⅱ期的个体,其TSL增长较快,而Ⅲ~Ⅳ期个体的TSL增长不明显。
- 马金陈新军刘必林李思亮曹杰张广文
- 关键词:柔鱼耳石
- 利用气候因子对Fox模型计算东海总经济鱼类CPUE的优化被引量:7
- 2011年
- 气候因子是影响海洋鱼类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1951–1984年东海总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数据,尝试将海表温度(SST)、冬夏季风、台风、长江径流4个气候因子引入Fox剩余产量模型中来对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进行优化。在线性和指数回归模型中,运用AIC准则将气候因子对模型参数a进行逐步回归。结果均筛选出SST、夏季风2个主要气候因子作为模型的补充变量,经AIC准则判断,线性模型为最适模型。气候因子和参数a的线性回归模型回归系数R2为0.495,模型中各参数的P值都小于0.01,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经气候因子优化后的模型对CPUE的拟合效果比优化前显著增强,说明SST、夏季风对东海渔业资源量的影响最为显著。
- 王继隆李继龙杨文波李思亮
- 关键词:海表温度夏季风CPUE
- 环境对头足类耳石微结构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9年
- 头足类和鱼类一样,它的耳石微结构的形成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包含着许多丰富的生态信息。借助扫描电镜和核微探针技术可研究环境因子对耳石总长、轮纹和耳石中微量元素等微结构的影响。通过文献阅读,总结了温度、盐度、食物等环境因子对耳石微结构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认为目前温度对耳石中微量元素含量和分布影响的研究较多。多数学者采用耳石Sr/Ca组成作为温度影响的指标,但尚未见用实验室饲养法的证实报道,因此,这种方法可能不适用于所有头足类。此外,盐度和食物等环境因子对耳石微结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盐度对耳石微结构的影响尚无相对一致的观点,但耳石总长与饵料丰富水平正相关,其微量元素组成和含量与饵料中成分基本相对应,取得了一致性的结论。随着头足类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建议结合海洋生物化学等学科,系统地开展环境对头足类耳石微结构形成及其机理的比较研究,以便为头足类生活史的重建,以及资源量科学评估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马金陈新军刘必林陆化杰李思亮曹杰
- 关键词:头足类温度盐度食物
- 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0年
- 根据1998—2007年6—11月西北太平洋中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黑潮及表温等海洋环境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月经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超过5%的海域:6月为171°-174°E和176°-180°E;7月为157°-161°E、167°-169°E和179°-180°E;8月为151°-158°E;9月为152°-160°E;10月为146°-147°E、151°-160°E;11月为145°-148°E、150°-156°E。各月纬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均超过20%的海域:6月为39°-41°N;7月为40°-42°N;8月为41°-44°N;9月为42°-45°N;10月为42°-44°N;11月为40°-42°N。渔场分布变化纬度向远比经度方向大。研究认为,作业渔场年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其表温年间变化(同一月份的水温年标准差大)和黑潮等因素。黑潮大弯曲年份,主要作业渔场150°-160°E海域表温通常较低,作业渔场分布广泛,但CPUE较低;而黑潮小弯曲年份则情况相反。
- 陈新军曹杰田思泉刘必林马金李思亮
- 关键词:柔鱼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