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振作

作品数:27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糖尿
  • 15篇糖尿病
  • 8篇动脉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6篇2型糖尿
  • 6篇2型糖尿病
  • 5篇蛋白
  • 5篇血管
  • 5篇血清
  • 5篇病变
  • 4篇蛋白酶
  • 4篇颈动脉
  • 3篇代谢
  • 3篇血管病
  • 3篇血管病变
  • 3篇血症
  • 3篇肾病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糖尿病肾病
  • 3篇金属蛋白

机构

  • 17篇山东大学
  • 8篇济南市第四人...
  • 6篇泰山医学院附...
  • 5篇泰山医学院
  • 3篇泰安市中心医...
  • 2篇山东铝业公司
  • 2篇黄河医院
  • 1篇泰安市中医二...

作者

  • 27篇李振作
  • 11篇陈丽
  • 7篇侯新国
  • 7篇孙宇
  • 6篇矫磊
  • 6篇尹小芳
  • 6篇范琳琳
  • 5篇马驰骋
  • 4篇许聿新
  • 4篇王云霞
  • 4篇曹立君
  • 4篇李文娟
  • 4篇许瑞艳
  • 4篇董晓琳
  • 3篇李琳
  • 3篇石昌红
  • 3篇东野光
  • 3篇张慧明
  • 3篇刘金波
  • 3篇梁凯

传媒

  • 5篇泰山医学院学...
  • 5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 1篇《中华急诊医...
  • 1篇《中华急诊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美拉唑与法莫替丁预防应激性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应激性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预防效果及机制。方法:将确诊急性颅脑疾病的病人98例,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奥美拉唑组48例,给予奥美拉唑40 mg,静滴,q 12 h,7天后改为口服或经胃管注入,疗程10~14 d;对照组50例,给予法莫替丁20 mg,静滴,q 12 h,7天后改为口服或经胃管注入,疗程10~14 d。对两组病人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24.0%,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6.3%),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能有效地预防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明显降低死亡率。
马驰骋李振作
关键词:应激性溃疡出血奥美拉唑法莫替丁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2005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和Ⅳ型胶原(C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根据24 h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57例T2DM患者分为3组: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B组(微量白蛋白尿组),C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健康查体者为NC组(正常对照组),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MMP-2、 TGF-β1、CⅣ。结果血清MMP-2在A组、B组和C组较NC组显著降低(P<0.001),C组较A组明显降低(P <0.01)。血清TGF-β1浓度A组、B组及C组均较NC组明显升高(P<0.001),C组较A组升高明显(P<0. 001)。血清CⅣ浓度B组、C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1),C组又较B组升高显著(P<0.01)。结论血清 MMP-2、TGF-β1可能参与DN的发生发展。
李振作李琳许瑞艳东野光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2转化生长因子Β1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患者70例,根据尿酸水平分为血尿酸正常组(A组)35例、高尿酸血症组(B组)35例,另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SBP、D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尿酸等指标。采用SPECTRA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CIMT。血尿酸与CIMT的关系采用直线与偏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校正年龄、性别后,A、B组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319.77±37.98)μmol/L比(252.34±30.24)μmol/L,P<0.01;(454.00±28.42)μmol/L比(252.34±30.24)μmol/L,P<0.01]。直线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尿酸与患者年龄、FPG、SBP、BMI、TG、TC、CIMT呈正相关(P均<0.05),与HDL呈负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SBP、CIMT、血尿酸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血管病变的独立相关因素(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关系。血尿酸可作为颈动脉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潘晓霞李振作李红专季媛媛
关键词: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
山东地区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山东4个地市3011名常住居民的糖代谢状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山东地区糖尿病及糖调节异常的患病特点,分析糖代谢异常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合理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
侯新国孙宇梁凯董晓琳付春丽李文娟李振作曹丽君许聿新范琳琳王云霞矫磊尹小芳陈丽
文献传递
低分子肝素钠股动脉注射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6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股动脉注射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 2 0例,分为低分子肝素钠股动脉注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饮食控制及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两组均给以血塞通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增加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共两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 0 1 )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流动力学均有改善(P <0 . 0 5或P <0 . 0 1 ) ,治疗组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 0 1 )。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股动脉注射通过改善下肢血液流变学以及血流动力学而有效地改善了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石昌红李振作郭征东邓仰欣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vaspin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因素及糖尿病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初发T2DM患者69例,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糖尿病无斑块组(男17例,女15例)和糖尿病伴斑块组(男20例,女17例),另外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测定收缩压(SBP)、腰围(W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vaspin水平。结果校正年龄、性别后,糖尿病无斑块组的血清vasp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66±0.22)ng/mLvs(0.46±0.12)ng/mL,P<0.01],而糖尿病伴斑块组血清vaspin水平低于无斑块组[(0.52±0.22)ng/mL vs(0.66±0.22)ng/mL,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vaspin与HOMA-IR呈负相关(r=-0.276,P=0.02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BP和vaspin水平是糖尿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血清vaspin水平在初发T2DM人群中升高,血清vaspin水平下降可能与初发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联。
李振作张艳马驰骋刘金波孙宇侯新国陈丽
关键词:VASPIN大血管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
高危出血风险重症患者无肝素抗凝CRRT时有无盐水冲洗对滤器寿命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危出血风险重症患者无肝素抗凝CRRT时有无盐水冲洗时滤器寿命的不同。方法分析了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ICU病房接受CRRT治疗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无肝素抗凝CRRT时盐水冲洗与无盐水冲洗方法...
马驰骋李振作芦昌慧刘平丽张慧明牟伟路平刘爱军
关键词:CRRTAPTT盐水冲洗
文献传递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伴垂体瘤1例
2005年
李振作李琳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垂体瘤
怡开和洛汀新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7例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李振作许瑞艳石昌红东野光
关键词:洛汀新糖尿病肾病怡开药物联合治疗
非特异性免疫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
2009年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激活参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糖尿病患者存在细胞因子介导的慢性低度炎性反应状态,伴随着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上调。非特异性免疫参与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发病的作用途径包括:遗传变异、巨噬细胞的促炎作用、慢性感染、Toll样受体(TLR)途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水平增高等。通过锻炼或药物干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有可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
李振作陈丽
关键词:非特异性免疫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炎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