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合并十二指肠缺损修复治疗的体会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合并十二指肠缺损修复治疗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对12例右半结肠癌侵及十二指肠患者行D3根治术,十二指肠缺损的修复均用3-0爱惜康可吸收线横向连续全层缝合,1号丝线间断浆肌层缝合加强,留置复尔凯鼻肠管至空肠,十二指肠创面旁置冲洗引流管一根。观察手术情况、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12例均一期恢复,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无十二指肠瘘、狭窄、梗阻及溃疡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十二指肠蠕动和排空正常。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辅助化疗8~12周期,截止2011年7月,除2例发生肝转移再次手术切除病灶外,其余患者均无复发及转移征象。结论右半结肠癌侵犯十二指肠行D3根治术是减少肿瘤复发的有效术式,对十二指肠缺损采用横向连续全层缝合加间断浆肌层加强以及留置鼻肠管,利于创面愈合,加速患者康复。
- 文政琦李文亮蔡宇王志强杨军黄凤昌陈明清
-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十二指肠缺损肠内营养
- 上皮钙黏素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结肠癌上皮钙黏素和β-连接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上皮钙黏素基因(CDH1)启动子甲基化与结肠癌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及β-连接素(β-cateni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68例结肠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状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adherin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CDH1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2.4%(22/68)、57.4%(39/68),正常组织均为阴性表达(P〈0.05)。E—cadherin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6%、66.2%和44.1%。正常组织中β—catenin均表达于细胞膜上,无胞质和(或)胞核表达。而β—catenin在癌旁组织及癌组织中胞质和(或)胞核表达分别为29.4%和50.0%。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与E-cadheftn表达则呈负相关(r=-0.312,P=0.01),与β-catenin胞质和(或)胞核表达呈正相关(r=0.309,P=0.018)。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E-cadherin、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均与结肠癌分化程度及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CDH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结肠癌E-cadheftn与β-catenin异常表达及肿瘤侵袭性增强的重要原因。
- 李臣董坚陈明清李文亮任俊宇陈圣雄李秋恬耿计伟缪延栋杨静
- 关键词:上皮钙黏素Β-连接素结肠肿瘤甲基化
- 云南省遗传性大肠癌组织库的建立及管理
- 目的:为抢救和保存云南省民族性遗传性大肠癌家系标本资源,建立云南省遗传性大肠癌标本库,并为遗传性大肠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方法:采集遗传性大肠癌家系中患者及其直系亲属的全血、血清、血浆、粪便标本等从中提取D...
- 陈明清董坚李文亮珠珠杨军张洪斌
- 关键词:遗传性大肠癌遗传家系基因筛查
- 文献传递
- 青年性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遗传背景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青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及遗传背景。方法: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9年~2007年间收治的229例年龄≤40岁青年性大肠癌患者的资料,与同期收治的年龄60岁以上的818例老年大肠癌患者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人大肠癌占同期大肠癌的13.65%;临床症状以大便性状改变和血便为主,但与老人组相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部位直肠为主;组织学类型以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为主占66.4%;TNM分期以Ⅲ期和Ⅳ期为主,占71.7%;遗传背景分析发现,有家族史的青年性大肠癌患者占14.0%,与老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性大肠癌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诊断困难。组织类型分化较差;遗传在青年性大肠癌发病上起重要作用。
- 李文亮张洪斌董坚陈明清
- 关键词:青年人大肠癌遗传易感性
- 有营养风险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治疗观察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经NRS2002评分表筛查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予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探讨对有营养不良患者实施营养治疗的意义.方法对新确诊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术前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体重变化、血清白蛋白变化、手术前后CRP变化、肛门排气时间及出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早,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结论对存在营养风险胃癌患者实施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术后的营养状态,降低术后炎症反应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 张云飞李文亮珠珠殷亮黄凤昌陈明清
- 关键词:胃癌营养风险营养支持
- 胃癌淋巴结清扫的认识
- 2011年
- 自第一例胃窦癌切除手术起,学者们不断探索胃癌淋巴结回流体系,予分组、分站,不断完善使其更加准确地从解剖学上描述胃癌淋巴结回流系统,建立起胃癌根治术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认识到胃癌淋巴结有跳跃性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肿瘤细胞淋巴结包膜外播散导致腹膜转移和肝转移增加,使理论基础不断完善。淋巴结转移情况是评价胃癌预后的独立且重要的因素已达成共识,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切除率明显影响预后,UICC在第5版中TNM分期也规定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数目至少要15枚,在修订的第3版日本《胃癌治疗指南》中,废止了旧规约中解剖学N分期方法,采用以淋巴结数目确定N分期的方法,取消了过去第1站及第2站淋巴结等概念,推进胃癌根治术更加规范。
- 张云飞李文亮黄鉴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微转移
- 典型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1例家系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提出HNPCC在临床和基因水平上的筛查策略.报道1例典型的HNPCC家族的临床资料.方法提取肿瘤组织、正常组织DNA,进行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检测1个家系3例HNPCC患者的肿瘤组织微卫星不稳定状态、错配修复基因hMSH2及hMLH1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3例先证者3个肿瘤组织均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3例均表现为hMSH2蛋白表达异常.结论典型的HNPCC病例中错配修复基因突变率较高,hMLH1、hMSH2蛋白免疫组化的检测可作为HNPCC可疑家系的临床筛选,以及DNA测序前的筛选手段.
- 珠珠李文亮李云峰叶盛威陈明清董坚
- 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错配修复基因微卫星不稳定家系
- 肿瘤学临床教学中干扰因素的认识与处理
- 2012年
- 肿瘤学临床带教具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存在诸多不良因素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在带教过程中应对各种干扰因素有透彻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排除其影响,以提高肿瘤学临床教学质量。
- 王志强李文亮梁锐杨军张洪斌周锐泽黄芩韦韬
- 关键词:肿瘤学实习课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