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昀英

作品数:76 被引量:359H指数:12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军事

主题

  • 19篇暴雨
  • 12篇降水
  • 10篇中尺度
  • 10篇暴雨过程
  • 9篇台风
  • 9篇热带
  • 9篇值模拟
  • 8篇数值模拟
  • 7篇副热带
  • 7篇副热带高压
  • 6篇对流云
  • 6篇中尺度低压
  • 6篇台风暴雨
  • 6篇特大暴雨
  • 6篇大暴雨
  • 5篇云量
  • 5篇台风暴雨过程
  • 5篇特大暴雨过程
  • 5篇热对流
  • 5篇降水成因

机构

  • 69篇解放军理工大...
  • 9篇中国气象科学...
  • 7篇中国科学技术...
  • 7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空军气象学院
  • 3篇湖北省气象局
  • 3篇桂林市气象局
  • 2篇三江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空军装备研究...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大学
  • 1篇纽约州立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雅安市气象局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6篇李昀英
  • 12篇周毅
  • 12篇孙国荣
  • 11篇高翠翠
  • 10篇宇如聪
  • 8篇卢志贤
  • 6篇傅云飞
  • 6篇严仕尧
  • 5篇赵磊刚
  • 4篇叶成志
  • 4篇顾洪
  • 4篇郑伦伟
  • 3篇孙莹
  • 3篇王学忠
  • 3篇陶恒锐
  • 3篇胡邦辉
  • 3篇黄坚
  • 2篇王知田
  • 2篇隋兴斌
  • 2篇戴彩悌

传媒

  • 6篇暴雨灾害
  • 5篇气象科学
  • 5篇热带气象学报
  • 4篇大气科学
  • 4篇气象学报
  • 3篇气象与减灾研...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沙漠与绿洲气...
  • 2篇高原山地气象...
  • 2篇无锡南洋职业...
  • 2篇中国气象学会...
  • 2篇第八次全国动...
  • 2篇第34届中国...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数据采集与处...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测绘科技动态
  • 1篇广东气象
  • 1篇热带海洋

年份

  • 3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8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6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etCDF格式数据无损压缩被引量:5
2010年
针对相邻时次要素数据的相关性,提出了对相邻时次要素数据进行减运算,使数据高位尽可能地出现00值或FF值,进而应用WinRAR工具,实现无损压缩的新方案。实验结果证实,这种压缩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压缩比,实现气象要素数据无损压缩、减少数据存储量的目的。
顾洪李昀英
关键词:数据压缩数据运算压缩比
青藏高原下游云类特征统计分析
为了解青藏高原下游地区云的气候特征,在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980-1999每日4次单站地面观测资料集中选取成都、恩施、武汉、南京4站资料,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了总云中低云量的气候特征,通过二分法计算等熵凝结高度并比较了等熵...
王学忠李昀英胡邦辉戴彩悌吕梅
关键词:强对流云统计分析青藏高原
2008.06.12广西特大暴雨过程发展演变机制分析
隋兴斌李昀英
不同分辨率BCC_AGCM模式对东亚区域垂直云量的模拟被引量:3
2016年
基于ISCCP(International Satellite Cloud Climatology Project)和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资料分析了BCC_AGCM2.1(Beijing Climate Center_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2.1)和BCC_AGCM2.2模拟的云在东亚的垂直分布特点,并探讨了误差来源。两个模式大体上模拟出了总云量的分布形势,较好地模拟出了垂直方向上云量大值带随地形的变化特点,但模拟的总云量偏少。AGCM2.2模拟的云量整体上小于AGCM2.1,除复杂地形外AGCM2.2没有体现出高分辨率的优势。模式对中国东部环流场的模拟效果差导致模拟的云量偏少,尤其是AGCM2.2。模拟的对流层高层相对湿度明显偏大导致高层云量偏大。模式在近海面模拟的相对湿度偏小,四川盆地及周围地区冷季模拟的水汽含量偏少,因而模拟的云量偏少。模式云量对相对湿度的响应能力较好,模拟出了云量对垂直速度和稳定度的响应,但地区差异不明显。模式的云参数化方案中云与相对湿度的关系系数需要调整,应更利于云的生成。
孙国荣李昀英寇雄伟方乐锌高翠翠
陆面参数化方案对两例不同类型暴雨可预报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以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平流型暴雨和2003年8月2~3日江西蒸发型暴雨个例为例,采用模式试验方法,研究了陆面参数化方案对两种不同类型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的影响。关闭陆气通量的试验表明,陆气通量对淮河流域暴雨的贡献很小,模式预报结果之间的差异较小,平流型暴雨具有较高的模式可预报性;而陆气通量对热对流暴雨的贡献很大,其误差对暴雨的分布和强度影响也较大,蒸发型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相对较低。不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比较试验表明,陆气通量误差引起的能量误差仅在特定区域发展。当陆气通量误差超过一定的临界值,能量误差将在降水区和风速大值区(急流区)迅速发展,能量误差和不稳定能量同源且同时增长。从陆气通量影响天气过程的角度来讲,模式预报启动时间选择在夜间,能量误差发展相对缓慢,可以延长预报时效。
李昀英叶成志钟中
关键词:暴雨可预报性
两次严重影响湖南的登陆台风水汽场特征数值模拟被引量:16
2009年
针对造成湖南省特大暴雨过程的"碧利斯"和"圣帕"两次台风,利用气象、水文加密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结合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AREM的模拟结果,对它们独特的水汽场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台风的共同特点是有两条主要水汽输送通道,即与西南季风相联系的偏南风水汽通道和与台风低压环流相联系的偏北风水汽通道;凝结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低层风场辐合和水汽平流,并通过局地垂直运动再将其输送到中高层;在湘东南强降水区上空始终存在强的水汽水平辐合和水汽垂直输送,比较而言,"圣帕"台风暴雨区上空水汽通量更强,但水汽通量辐合强度却小于"碧利斯"台风,水汽辐合层也不及后者深厚,但前者由于自身旋转性强,低压环流中心南部的切变较长时间维持,并自东向西转动,使得强降水持续时间更长,过程雨量更大,影响范围也更大。"碧利斯"水汽主要源地较"圣帕"更加偏南,水汽辐合更强,与南海季风的相互作用更显著,降水时段集中,局部地区短时间内的降雨强度甚至超过了"圣帕"。
叶成志李昀英黎祖贤
关键词:水汽输送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低压特征及发展因子分析被引量:24
2011年
以2008年6月12日广西特大暴雨为例,使用2008年华南野外暴雨试验获取的地面降水资料和LAPS 0.045°×0.045°再分析资料,采用带通滤波方法提取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对中尺度低压进行分类:第一类中尺度低压先于降水产生,第二类则后于降水产生。各选取1例,分别分析两类中尺度低压发展演变及其垂直结构,根据大、中尺度相互作用诊断方程,诊断两类中尺度低压发展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第一类中尺度低压在降水过程中由冷性变为暖性,其发展能量主要来源于大尺度环境;第二类中尺度低压自始至终都是暖性的,其发展过程中中尺度扰动能量本身起重要作用。
曹芳李昀英
关键词:中尺度低压雨团
一次台风暴雨过程中不同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
利用AREM模式,对2004年'艾利'台风在福建省登陆所造成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成功的数值模拟;采用空间带通滤波技术,对模拟结果进行尺度分离,并推导出一个包含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机制的涡度方程;对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主要...
赵磊刚周毅李昀英郑伦伟黄坚
关键词:台风暴雨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ISCCP辐射资料集及其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系统、连续、可靠的辐射观测数据,限制了对云所造成的辐射效应的深入研究。近年来,国际云气候学计划(ISCCP)利用其建立的云气候资料集和辐射传输模式,建立了一套与ISCCP-D云资料集完全配套的ISCCP-FD辐射资料集,为云辐射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ISCCP-FD是目前为止时间段最长(1984—2007年)、数据最连续最完整的卫星反演辐射资料集,在国内的应用却很少。本文详细介绍了ISCCP-FD辐射资料集的建立过程、误差大小、资料集内容及资料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资料在通量廓线、不同类型云的辐射效应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闫继平李昀英
华北夏季旱涝的云量和大气环流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地面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华北夏季旱、涝年各类云的云量变化,并用ERA再分析资料探究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雨层云、层积云、层云和积云云量在旱、涝年的变化趋势相反,除高层云外其余各类云在涝年的降水概率大于旱年。华北夏季旱年500 hPa高度距平场呈现纬向型的鞍形场,华北地区和东部海域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距平环流形势。850 hPa风场在贝加尔湖以南为反气旋性异常中心,西太平洋地区为气旋式距平环流。华北地区受控于脊前的偏北距平气流,不利于暖湿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高层为散度负距平,低层为散度正距平,不利于云的形成和云产生降水。涝年与之相反。
孙国荣李昀英高翠翠卢志贤
关键词:夏季云量大气环流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