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培

作品数:1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化科学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高职
  • 4篇思政
  • 3篇院校
  • 3篇霍克海默
  • 3篇教学
  • 3篇高职院校
  • 2篇形而上学
  • 2篇思政课
  • 2篇特质
  • 2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教育
  • 2篇课程
  • 2篇教学实践
  • 2篇高校
  • 1篇大卫·李嘉图
  • 1篇大学生
  • 1篇党组
  • 1篇党组织
  • 1篇党组织建设

机构

  • 16篇广东农工商职...
  • 3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6篇李晓培
  • 3篇杨洁
  • 1篇郑景云
  • 1篇胡树祥
  • 1篇张奕奕

传媒

  • 2篇广东农工商职...
  • 2篇山西高等学校...
  • 2篇太原城市职业...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科学决策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福建党史月刊
  • 1篇岭南学刊
  • 1篇攀枝花学院学...
  • 1篇山东商业职业...
  • 1篇阿坝师范学院...
  • 1篇高校马克思主...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思政课话语的特质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强调高职思政课的特质,这不是一个“应然”问题而是一个“实然”问题。其源于思政课式微趋势、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构建高职思政课话语特质需要三种维度,即信仰逻辑的话语建构、理论逻辑的话语建构、职教逻辑的话语建构。高职思政课话语的特质可以基于“原著、教材、课堂”三位一体进行实践探索,即研读原著,增强高职思政话语的理论养分;深耕教材,把握高职思政话语的逻辑框架;用好课堂,实现高职思政话语的价值转换。
李晓培杨洁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话语特质
数字化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被引量:4
2021年
数字化生存时代为自我身份认同提供了三种历史语境,即自我身份认同关系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评价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实践的数字化语境。自我身份认同形成了独特的“游戏规则”,信息构成了自我出场的路径、对话交流的平台以及身份认同的机制。在数字化生存时代,自我身份认同的生成逻辑体现出了在场与缺场、业缘与网缘、现实与虚拟“二元交融”的特征。
李晓培
关键词:身份认同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特征
2019年
批判理论的构建与霍克海默对人类命运的深度关切是分不开的。和传统理论不同,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倡导历史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统一性原则、理性能动性原则。批判理论关注社会历史的变化,重视人的生存境遇,主张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历史性的关系,倡导理论与实践统一的风格,积极发挥理性的主动性变革社会现实。
李晓培
关键词:霍克海默
高职院校思政课特质的彰显与教学实践
2024年
彰显高职院校思政课特质是发挥职业教育比较优势,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关键。探讨如何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既要凸显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特质,又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需要在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下,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质的思政配方、铸造带有职业教育特质的思政工艺和美化拥有职业教育特质的思政包装。
杨洁李晓培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特质教学实践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广东高校传承模式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理解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有三种逻辑。从历史的逻辑看,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觉醒;从现实的逻辑看,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标志着强国时代的文化自觉;从理论的逻辑看,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标志着基因符号的文化传承。在新时代,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的本土化、大众化、课程化使其在广东高校的传播成为可能。推动文化自信广东高校传承模式需要构建广东高校文化自信传承的话语体系、广东高校“互联网+文化自信”的传播模式以及广东高校文化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方案。
李晓培
关键词:文化自信广东高校传承模式
新时代大学生的偶像形象塑造与当代意义--基于重大疫情应对的视角被引量:1
2020年
重大疫情应对中,大学生的偶像形象塑造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时代议题。重大疫情应对中宣告了泛娱乐化、功利主义、短视行为的终结,重塑了人民公仆、人民英雄、人民守望者的偶像形象。重大疫情中偶像形象的塑造,有利于重塑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担当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李晓培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爱国主义
技术理性的概念及其生成逻辑被引量:1
2021年
技术理性内含着“技术”和“理性”这两个因素。技术和理性好像天生纠缠在一起,在不同的历史时代,虽然演变的逻辑不同,但基本没有跳出“理性的技术”和“技术的理性”范畴。技术理性的生成逻辑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两种合力的结果。它天生与人有关,是技术与理性碰撞的结果,具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意蕴。
李晓培
逻辑实证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悖论——基于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视角被引量:3
2020年
逻辑实证主义标榜以"拒斥形而上学"为口号,但其理论体系忽视主体性,走向抽象的同一性,注重概念推理游戏,脱离社会实践,最终陷入无法解决的悖论逻辑。逻辑实证主义无视社会的现实,走向了一种"学院式"的研究,忽视社会现实中的人性基础,最终沦为晚期资本主义极权社会的帮凶,变成欺骗民众的"犬儒哲学",是一种带有独断论倾向的朴素形而上学的新变种。
李晓培
关键词:霍克海默逻辑实证主义形而上学
从“形而上学”到“行而上学”——霍克海默社会哲学式的拯救之路
2017年
霍克海默从关注社会现实的维度出发,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行了社会哲学式的批判,实现了从"形而上学"到"行而上学"的范式转换。他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蕴含着批判与拯救的双重维度。从关注人和解放人这一形而上学批判的终极目的出发,霍克海默把形而上学从天国拉回人间,实现了人本主义的回归;为唤醒被奴役民众的批判精神,霍克海默批判了形而上学肯定性的思维方式,实现了从"肯定"到"否定"的范式转换;为和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抗争,霍克海默批判了形而上学的形式逻辑特征,引入了辩证法的立场,实现了从"形式逻辑"到"辩证逻辑"的范式转换。
李晓培
关键词:形而上学霍克海默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审计实务课程为例被引量:3
2020年
"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出至今备受关注,日趋成熟,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审计实务》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期形成协同效应。本文结合审计行业特色,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文化自信、制度自信,敬岗爱业、工匠精神"培养为"思政基因",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重构专业课程内容,开展多元教学设计,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测评方法,进而实现专业课程德育目标。
张奕奕李晓培
关键词:审计德育目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