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曰俊

作品数:127 被引量:1,290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1篇天文地球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生物学

主题

  • 74篇盆地
  • 60篇塔里木盆地
  • 21篇油气
  • 17篇断层
  • 15篇新生代
  • 12篇油气勘探
  • 12篇正断层
  • 12篇勘探
  • 11篇放射虫
  • 10篇塔里木盆地西...
  • 10篇盆地西部
  • 10篇前陆
  • 10篇褶皱
  • 10篇古生代
  • 9篇断裂带
  • 9篇石炭
  • 9篇碰撞造山
  • 9篇裂带
  • 9篇化石
  • 8篇二叠纪

机构

  • 107篇中国科学院
  • 8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8篇中国科学院地...
  • 11篇浙江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塔里木石油勘...
  • 4篇中国石油国际...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 3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石油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27篇李曰俊
  • 24篇赵岩
  • 24篇刘亚雷
  • 19篇吴根耀
  • 17篇杨海军
  • 16篇郑多明
  • 14篇黄智斌
  • 14篇文磊
  • 14篇张强
  • 13篇孙龙德
  • 13篇张光亚
  • 12篇郝杰
  • 11篇孟庆龙
  • 9篇谭泽金
  • 9篇吴浩若
  • 9篇胡世玲
  • 8篇师骏
  • 8篇王国林
  • 7篇彭更新
  • 7篇钱一雄

传媒

  • 51篇地质科学
  • 14篇岩石学报
  • 7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中国区域地质
  • 3篇现代地质
  • 3篇地质学报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古地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2篇湖南地质
  • 2篇江西地质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岩石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古董山断裂带构造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古董山断裂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巴楚隆起上,走向北西—南东,延伸140 km左右。基于地震剖面的详细解释,识别出4期构造变形:寒武—奥陶纪正断层、二叠纪正断层、中新世冲断层、上新世—更新世冲断层及其伴生的正断层。中新世基底卷入型冲断层是古董山构造带的主控断裂构造,构成断裂带的主体,构造变形样式为断层传播褶皱。寒武—奥陶纪正断层形成复式地垒,隐伏于中新世主干断层之下。二叠纪正断层可能伴生有岩浆活动。先存的正断层和岩浆岩对古董山中新世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后期的断裂活动,即上新世—更新世逆冲断层和正断层,对中新世形成的断裂构造有改造作用。古董山断裂带东南端与玛扎塔格构造带西端交汇,但两者不是同一条断裂带。
师骏李曰俊桑洪曾昌民文磊张强冯晓军姜红梁华贾铁干
关键词:断层传播褶皱塔里木盆地西部
塔里木盆地西部巴什托普断裂的主要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巴什托普断裂经历了两期变形。早期变形发生在中生代(或中生代末),沿中寒武统膏盐层发生的顺层滑动在上盘形成断层转折褶皱,之后发生冲断并伴有断层传播褶皱发育。由于南天山冲断带向南扩展(始自始新世晚期在中新世达到高潮)时该断裂...
孟庆龙李曰俊敬兵师骏冯晓军
关键词:油气远景塔里木盆地西部
文献传递
塔里木盆地中部阿—满低梁带断裂构造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塔里木盆地北部坳陷中部存在一个北东—南西方向的下古生界的(鞍状)低梁带(阿—满低梁带)。它是阿瓦提凹陷和满加尔凹陷之间的天然分界,以此低梁带的脊线划分出两个凹陷。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依据,本文研究了阿—满低梁带的断裂构造特征。研究区主要发育4期断裂构造:1)南华纪—奥陶纪的正断层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有关,并可进一步划分为南华纪—震旦纪和寒武纪—奥陶纪两个断裂活动阶段。南华纪—震旦纪正断层的成因是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作用,形成堑垒构造;寒武纪—奥陶纪正断层的成因是塔里木自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出来后,游离于古特提斯洋所处的区域性弱伸展构造背景,形成负花状构造。2)晚奥陶世—中志留世断层包括晚奥陶世—志留纪初的滑脱—冲断构造和早-中志留世的挤压走滑断裂,形成断层传播褶皱和正花状构造。其形成的动力来源是昆仑加里东碰撞造山作用。3)晚志留世—石炭纪正断层是昆仑加里东碰撞造山后构造应力松弛阶段的产物,形成典型的负花状构造,组合成雁列状张扭性断层带。4)二叠纪正断层是大陆裂谷作用的结果,往往受相关岩浆作用的改造。剖面上形成堑垒构造和负花状构造,平面上组合成雁列状张扭性断层带。二叠纪断裂与晚志留世—石炭纪的断裂可能有继承关系。
刘云祥李曰俊王月然申银民张强陈延贵文磊魏红兴贾铁干刘亚雷
浅变质泥页岩的基本特征及环境分析--以阿尔金红柳沟Ⅰ号剖面新元古界冰沟南组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阿尔金西北缘红柳沟Ⅰ号剖面的新元古界冰沟南组泥页岩发育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是一套与硅质岩互层、浅变质、厚近60 m、曾具有生烃能力的陆棚沉积。通过实测地层剖面、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构造属性、物源区、风化作用及沉积环境。研究表明:该泥页岩主要属于富硅黏土岩、富泥硅质页岩,次为泥—硅混合页岩;与澳大利亚后太古宙页岩(PAAS)相比,其Si、Mg、K、P、Sc、Y、Hf、Th、Sc等含量相似,Ti、Mn、Fe、Ta、δEu n、δCe n和ΣREE等值相对较高,Al、Ca、Na,Nb和Zr等值较低。冰沟南组泥页岩由再循环沉积碎屑、中基性及中酸性侵入岩作为第一沉积物的来源,与大陆上地壳硅铝质和一般页岩组成接近;物源区为温暖、湿润条件下中等化学风化条件;自下而上可划分出3个厌氧—缺氧为主、偶夹有氧化的沉积旋回;下部叠加了热流体改造。统计表明,40%左右黏土含量的泥页岩段富集主要微量元素(稀土)及有机质,是陆棚中的贫氧—缺氧、生产力较高、生烃潜力最好层段。
钱一雄储呈林李曰俊王毅张仲培杨鑫李王鹏马红强陈跃邵志兵庄新兵
关键词:泥页岩矿物岩石新元古界阿尔金断裂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一个复式油气聚集区被引量:29
2004年
轮南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上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 ,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表明 ,该地区具有多个产层、多种油气藏类型和多期油气充注的特点 ;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垂向上复合叠置 ,横向上连片成带 ,共同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区。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和研究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复式油气聚集区的理论 ,已经成功地指导了我国东部和南方含油气盆地的勘探 ,轮南复式油气聚集区的认识 。
孙龙德李曰俊
关键词:油气勘探含油气盆地塔里木盆地
随县—枣阳地区“峰”、“窗”构造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1992年
在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南部,随县—枣阳地区的板桥—耿集剖面上发育着十分典型的构造窗和飞来峰构造。构造窗出露的是扬子型震旦纪—早古生代未变质的沉积盖层。飞来峰则由传统上称作应山群的变质岩系构成。板桥—耿集“峰”、“窗”构造的确立揭示着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南部随县—枣区大规模推覆构造的存在,并为解决该地区地层划分、对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造山带前陆带形成历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信息。
郝杰李曰俊刘小汉
关键词:飞来峰构造窗地质构造
新疆若羌县红柳沟新元古界平洼沟组原生白云岩特征、沉积环境及年代厘定被引量:3
2021年
新元古界白云岩是反映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等重要承载体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应用价值。本文报道了以原定为青白口系硝尔库里群中的平洼沟组含沥青微生物白云岩为代表的原生白云岩的特征、沉积环境及年代厘定等研究成果。通过岩相学、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锆石年代学等资料研究表明:平洼沟组是一套藻鲕粒-团粒云岩,绵层状、纹层状细粒、纹层-粗粒状胶结波纹状、锥状、穹窿、柱状叠层石和球粒黏结状微生物岩为主的原生白云岩,夹有风暴岩,属于潮间至潮下浅水沉积。平洼沟组发育了2个向上变浅-变深旋回的内-中缓坡微生物丘、滩相。广泛发育了葡萄状、纤状及纤柱状、放射-束状等海底胶结物,具有较高Mg/Ca、“帽型”为主的稀土配分模式,属于典型的文石海及原白云石沉积。综合叠层石圆锥-柱状的形态结构、正高漂移δ13 C(PDB)(平均值7.80‰)、δ18 O(PDB)(-1.82‰)和比当时海水稍高的87 Sr/86 Sr(0.70807)以及下覆碎屑岩中锆石U-Pb年龄数据,将其厘定为Sturtian冰期后的成冰纪(685~635 Ma)的一套温暖气候下,富镁、富硅的海水以及海底热液参与的原生白云石沉积。平洼沟组虽历经漫长地质演化史,仍能保留一定的储集性,与下覆冰沟南组泥质烃源岩构成了一套生储组合,有一定油气勘探意义。
钱一雄储呈林李曰俊张庆珍李王鹏杨鑫
关键词:岩相学新元古界
新疆库车新生代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特征、时代和机制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自北向南可分为基底冲断带、箱状背斜带、梳状背斜带和挠曲褶皱带,东西方向上可分为西段、中段和东段。本文分段叙述了各变形带的变形特征,指出东段箱状背斜带不发育,秋里塔格山脉(构造带)东延未进入东段,因而总体...
李曰俊吴根耀雷刚林张敬洲王月然刘亚雷
关键词:前陆褶皱冲断带基底断裂新生代
文献传递
塔里木西北部乌什—柯坪—巴楚地区古生代沉积—构造演化及成盆动力学背景
把柯坪断隆"还原"为塔里木板块的一部分,重塑了它与北邻的乌什地区和南邻的巴楚地区古生代"分分""合合"的演化史,得到以下重要认识。(1)奥陶纪在乌什、柯坪和巴楚一间房地区发育以东西向的古吐木休克断层为南界的台盆;该断层的...
吴根耀李曰俊刘亚雷赵岩
关键词:火成活动古生代
文献传递
杨山晚古生代沉积盆地成因类型及其与桐柏-大别造山带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2
1997年
杨山晚古生代沉积盆地位于桐柏-大别山北麓,它具有明显的前陆盆地沉积特点,由早期(D_2?—C_1)的复理石建造到晚期(C_1—P?)的磨拉石建造;古生物地理分析表明其与华北、扬子陆块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间不可能有古洋盆的存在,因而它应当是桐柏一大别造山带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前陆盆地。杨山晚古生代前陆盆地的形成说明,扬子陆块和华北陆块的陆-陆碰撞起始于晚泥盆世之前(S_3—D_2),而桐柏-大别造山带中生代的构造事件则可能代表一次大规模陆内逆冲-推覆作用。
李曰俊胡世玲金福全王道轩郝杰殷和平
关键词:沉积盆地晚古生代造山带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