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强

作品数:17 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天河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代谢
  • 5篇肾病
  • 5篇肾脏
  • 5篇肾脏病
  • 5篇综合征
  • 4篇代谢综合
  • 4篇代谢综合征
  • 4篇慢性
  • 4篇慢性肾脏
  • 4篇慢性肾脏病
  • 4篇病理
  • 3篇IGA肾病
  • 2篇性疾病
  • 2篇血浆
  • 2篇血浆吸附
  • 2篇血浆置换
  • 2篇血清
  • 2篇血症
  • 2篇肾组织
  • 2篇酸血症

机构

  • 16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 1篇深圳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7篇李永强
  • 15篇邹和群
  • 9篇刘新宇
  • 9篇李宾
  • 6篇王晓红
  • 6篇张瑛
  • 4篇邵小飞
  • 3篇邓康平
  • 3篇吕道远
  • 3篇周琴
  • 2篇陈珊莹
  • 2篇黎嘉敏
  • 2篇梁燕
  • 2篇刘爱群
  • 2篇周朝敏
  • 2篇黄敏
  • 2篇王红蕾
  • 2篇周树录
  • 2篇夏悦
  • 2篇刘琴

传媒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2017年
背景:慢性移植肾失功的主要病因迄今尚不明确,胰岛素抵抗可能构成其病因之一,然而当前尚缺乏相关动物模型及实验探讨二者的关联。目的:建立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大鼠模型,探讨胰岛素抵抗对移植肾肾功能、尿蛋白及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在以F344及Lewis大鼠作为供受体的慢性移植肾失功模型基础上予单纯高脂饲料喂养诱发胰岛素抵抗,分别于肾移植术后8,12,16周测定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组、慢性移植肾失功组、单肾切除对照组血胰岛素、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同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试验,分别计算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根据3组不同时间点胰岛素抵抗指数、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试验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的差异评估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模型建成情况及稳定性。比较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组与慢性移植肾失功组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的组间差异及不同时间点的差异,于16周行肾脏病理学观察,根据Banff总评分比较3组肾脏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术后8,12,16周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试验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均大于慢性移植肾失功组及对照组,且随观察时间延长无显著改变,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均小于慢性移植肾失功组,亦随观察时间延长无显著改变;(2)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组及慢性移植肾失功组均见肾小球及小管基底膜轻度增厚、间质纤维化及动脉内膜轻度增生等改变,但未见2组肾脏病变程度的显著差异;(3)上述结果提示,使用单纯高脂饲料喂养慢性移植肾失功大鼠8周可构建稳定的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模型,胰岛素抵抗可能影响移植肾肾功能及尿蛋白水平,其潜在机制可能涉及胰
吕道远周琴夏悦尤旭赵志红李永强邹和群
关键词:慢性移植肾失功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尿蛋白肾脏病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轻度高尿酸血症与肾小球滤过率及尿白蛋白肌酐比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我国南方社区人群中无症状轻度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与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FR,eGFR)及尿白蛋白肌酐比(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的关系,分析轻度HUA对肾脏的不利影响。方法:对广东省珠海市 1 276 名社区居民行横断面调查,在全人群及男、女性人群中分别比较轻度HUA组与正常组eGFR、ACR的差异。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及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轻度HUA是否构成eGFR降低及ACR轻度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全人群及女性人群中,轻度HUA组eGFR均低于正常组,且单因素、多因素及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均显示轻度HUA是eGFR降低的危险因素;在全人群、男性及女性人群中,轻度HUA组ACR与正常组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全人群中,仅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轻度HUA构成ACR轻度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无症状轻度HUA可能对南方社区人群特别是女性人群的肾脏滤过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吕道远邵小飞李永强李永强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肾小球滤过率尿白蛋白肌酐比
18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对18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合并急性肾损伤的病例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李永强邹和群王晓红张瑛刘新宇李宾熊胜兰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病理分析急性肾损伤
IgA肾病患者血清6种常见过敏食物特异性抗体的检测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初步探讨6种常见过敏食物的主要过敏蛋白与IgA肾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并比较31例IgA肾病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6种常见过敏食物的主要过敏蛋白特异性的IgA1、IgG及IgE水平,并对所有病人进行食物过敏情况问卷调查,观察多种食物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IgA肾病组患者血清中6种常见过敏食物的主要过敏蛋白特异性的IgA1及IgG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中均未检测到食物特异性的IgE。所有病人均无明确的食物过敏史。多种食物(大于4种)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均明显升高的患者均有蛋白尿。结论某些食物尤其是高致敏性食物在IgA肾病的发病及进程中可能伴有重要角色。
周朝敏刘志刚眭维国谷东风李永强邹和群
关键词:IGA肾病
广州城区汉族成年人代谢综合征与慢性肾脏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对广州城区汉族成年人慢性肾脏病(cKD)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探讨成年人代谢综合征(MS)与CKD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检测,收集广州城区汉族成年人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共调查4645例。其中男性2420例,女性2225例,CKD的患病率为10.2%,与非代谢综合征组比较,代谢综合征组白蛋白尿、eGFR下降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结论代谢综合征是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子。
邓康平李永强李宾张瑛邹和群
关键词:肾疾病代谢疾病综合征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检测60例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初步探讨MHD患者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0例MHD患者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记录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计算QTd值,并进行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存在室性心律失常的MHD患透析前QTd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50.84±13.56比39.57±14.72,P<0.01);透析后QTd较透析前明显增大(59.73±20.11比44.23±13.26,P<0.01);回归分析表明,透析后QTd的增幅与K+浓度的变化及HCO3-的变化幅度呈正相关(分别为r=0.67,P<0.01;r=0.79,P<0.01)。结论 MHD患者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透析后QTd进一步增大;QTd增大的机制与K+浓度的快速变化及酸中毒的快速纠正有关。
刘新宇邹和群李永强王晓红李宾张瑛
关键词:QT间期离散度血液透析猝死室性心律失常
MCP-1在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MCP-1在人类IgA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了解MCP-1与igA肾病临床病理关系,并探讨其在isA肾病进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根据IgA肾病病理半定量评分系统中8个病理指标评分标准,给予IgA肾病组按照病变程度赋予分值,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和IgA肾病组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探讨MCP-1与IgA肾病l临床病理关系。结果(1)在正常肾组织中,MCP-1表达较弱,正常对照组与IgA肾病组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IgA肾病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与IgA肾病组织学半定量评分法8个病理指标中破坏肾小球毛细血管袢活动性指数(dGAI)、系膜细胞增生指数(MSHI)、系膜基质增多指数(MsMI)、肾小球慢性病变指数(GCI)、肾问质炎症细胞浸润指数(infl)、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指数(TCI)等6个指标正相关(P〈0.05),而与内皮细胞增生指数(endoI)、小动脉慢性病变指数(VCI)无明显相关性(P〉0.05);IgA肾病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与患者的蛋白尿水平正相关、肌酐清除率水平负相关(P〈0.05),而与患者血尿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IgA肾病组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与反映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的病理指标呈正相关,提示其在IgA肾病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在IgA肾病组肾组织中,MCP-1表达量与蛋白尿呈正相关、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提示其与igA肾病肾功下降、预后不良有关。
李永强邹和群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尿酸与糖尿病肾脏疾病代谢紊乱的关系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探讨住院病人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T2DKD)尿酸升高与代谢紊乱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05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住院病人临床实验室资料,根据血尿酸浓度将105例DKD病人分为高尿酸组和正常尿酸组,分别检测两组血压、人体测量学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尿酸、血肌酐及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明确高尿酸血症(HUA)与DKD代谢紊乱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结果:105例病人中HUA病人42例,占40.0%;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体重指数(BMI)≥25 kg/m2、高血压、血肌酐(SCr)≥110μmol/L、血尿素氮(BUN)≥7.0 mmol/L、24h尿蛋白(24h-UAE)≥0.3g/24h、血甘油三酯(TG)≥1.70 mmol/L、血高密度脂蛋白(HDL)<1.04 mmol/L、血低密度脂蛋白(LDL)≥3.37 mmol/L等因素影响HUA的发生(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SCr、TG水平是影响DKD发生HUA的独立危险因素;各主要危险因素在DKD中均有较高的发生率。结论:DKD尿酸升高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HUA与DKD代谢紊乱密切关联。
张丽英李永强
关键词:尿酸糖尿病肾脏疾病
血清中IgA/C3比值在IgA肾病诊断预测中的价值及其与IgA肾病临床及病理联系被引量:31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清IgA/C3水平在IgA肾病诊断预测中的价值,及其与IgA肾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自2009年11月~2015年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活检诊断的66例IgA肾病,111例其他肾小球疾病,40例无肾脏病的健康体检者。使用CRM470调整后的标准化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gA、C3,并计算IgA/C3比值。参照牛津分级及Lee氏分级分别对IgA肾病患者进行病理学分级。在比较血清IgA、IgA/C3比值在预测IgA肾病的价值时,通过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IgA肾病患者血清IgA/C3比值较其他肾小球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血清IgA/C3比值升高与IgA肾病病理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未开展肾活检的医院及不接受行肾活检的患者,血清IgA/C3比值在IgA肾病诊断中可起一定辅助作用。
祝爽爽李永强周树录魏清柱邓康平王晓红李宾刘江欢刘新宇张瑛邵小飞刘爱群吴碧芳赵志红徐小蒙林韩翡刘琴黎嘉敏王红蕾周琴朱超亚吕道远夏悦邹和群
关键词:IGA肾病血清IGA
血浆净化治疗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浆净化技术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血浆净化治疗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63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选择双重滤过血浆净化技术(double-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或血浆吸附技术(plasma absorption,PA)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补体(C3、C4)、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并观察治疗后的临床反应。结果 1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血浆净化治疗后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定量、抗ds-DNA抗体、IgG、C3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浆净化治疗后ESR、Ig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其中8例(80%)患者晨僵时间缩短,乏力症状改善。7例(70%)患者关节肿胀和疼痛减轻。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晨僵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有效率100%。在功能改善方面,有2例患者改善2个等级,4例患者改善1个等级,1例患者无改善,有效率86%;5例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渐冻人"症)患者治疗后肌力均明显改善。单次DFPP治疗后IgA、IgG、IgM、C3、C4的下降率与单次PA治疗后IgA、IgG、IgM、C3、C4的下降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净化技术可有效治疗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且安全性高,临床上值得广泛开展。
刘新宇王晓红李宾李永强黄敏刘爱群邹和群
关键词:血浆置换血浆吸附风湿免疫性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