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海峰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哲学
  • 4篇真理
  • 4篇实践观
  • 4篇马克思实践观
  • 3篇思维
  • 3篇思维方式
  • 2篇道说
  • 2篇意识形态
  • 2篇语言
  • 2篇哲学解读
  • 2篇家园
  • 2篇阿尔都塞
  • 2篇存在论
  • 1篇颠倒
  • 1篇对象性
  • 1篇形而上学
  • 1篇意识形态观
  • 1篇意识形态学说
  • 1篇意向性
  • 1篇意蕴

机构

  • 14篇聊城大学

作者

  • 14篇李海峰
  • 2篇赵化民
  • 1篇马莉

传媒

  • 3篇聊城大学学报...
  • 3篇聊城大学学报...
  • 2篇求索
  • 2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颠倒”,还是“超越”: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及其哲学的误读之批判
2006年
视马克思为“形而上学的颠倒者”,是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及其哲学的误读;实际上,马克思哲学的意义在于“超越”而不是“重建”形而上学;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甚嚣尘上的历史境域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与当代西方哲学建立一种“对话”型的新关系,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当代性并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批判社会、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李海峰
关键词:误读形而上学
论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学说的存在论意蕴
2007年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学说具有多重的存在论维度;结合海德格尔哲学中的"座架"思想,可以更加深刻地把握其意识形态学说的存在论意蕴;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座架的运行机制是把个人询唤为主体;他的意识形态学说既具有重大的理论与时代意义,也有诸多方面的局限性。
李海峰
关键词:座架意识形态存在论
论海德格尔的“道说”语言观被引量:1
2004年
“道说”———本质的语言乃是存在之家,体现了海德格尔语言观的最大特色,即从存在论和世界观的角度揭示语言与存在的本质联系,进而为确立人与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崭新的基础;海氏指出,生活在“思想贫乏”时代的当代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并通过“倾听”自然这个“神圣者”的“道说”而进入精神之家园。
李海峰
关键词:道说语言家园
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被引量:4
2003年
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以适应素质教育 ,需要教师正确对待并处理好几种关系 ,如哲学与政治的关系、知识与智慧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等。笔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改革能否成功 ,主要取决于教师队伍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李海峰
关键词:素质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教师队伍
“交往实践”与“共同此在”——马克思实践观与海德格尔真理论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共同此在”观 ;海德格尔轻视人的“社会存在”———“共同此在”问题 ;传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存在诸多局限性 ;多元共生主体彼此之间的对话与冲突成为新世纪的主题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观的提出 ,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需要 。
李海峰赵化民
关键词:社会存在共在交互主体交往实践
“道说”与“家园”——海德格尔哲学解读之三被引量:2
2004年
为了向“思想贫乏”时代的人们提供一个精神的家园 ,海德格尔走了一条由“存在”到“道说”的哲思之路 ;“道说”———本质的语言就是存在之家 ,体现了海德格尔语言观的最大特色 ,即从存在论和世界观的角度揭示语言与存在的本质联系 ,重新奠定人与存在、人与自然新关系的基础 ;正确面对和接受现代科技文明的挑战 ,改变“无家可归”的命运 ,人应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诗意地栖居” ,就是在“倾听”自然这个“神圣者”的“道说”中通达存在之真理 ,进入精神之家园。
李海峰
关键词:道说语言家园栖居
马克思思维方式与海德格尔思维方式比较研究
2010年
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主要从四个方面实现了对"实体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超越,而海德格尔的建构生成思维方式是对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深化与补充。海德格尔哲学及其后现代主义思潮并没有真正消解与超越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当代思维方式之创新,仍然有着不容置疑的奠基性意义与作用。
李海峰赵化民
关键词:思维方式
相通与互补:马克思实践观与海德格尔真理论的关系探析被引量:2
2006年
马克思哲学的逻辑基点是实践;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核心问题———真理问题实质上就是实践问题;海德格尔真理论与马克思实践观有着不少相通或互补之处;从整体而言,当代西方哲学并没有真正超越马克思哲学,而海德格尔的真理之思,无疑是在马克思开辟的生存论路向上的一大步前进,而决不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终结”和“超越”。
李海峰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观马克思哲学
死亡与真理——海德格尔哲学解读之一被引量:3
2002年
死亡是海德格尔哲学中此在的生存在世作为一个整体能被把握到的关键因素 ,死亡概念的本体论意义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范式和深度 ,”先行到死”的本真领会是达到源始真理的必经之路 ,真理的本质在于此在的开放性、生存和超越 。
李海峰
关键词:真理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与真理的“时间性”——马克思实践观与海德格尔真理论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马克思的“历史性”思想与海德格尔的“时间性”观点有本质上的区别 ,马克思强调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海德格尔则把真理的“历史性”理解为“时间性”。海德格尔的“时间性”真理论由于存在局限性而遭到当代西方哲学家的诸多批判。晚年 ,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哲学的高度评价 ,体现了他对自己真理思想的深刻反思。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当代绝大多数哲学家的普遍取向 ,而在实践中创造人类的历史 ,揭示历史的真理 。
李海峰
关键词:历史性真理时间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