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潮流

作品数:26 被引量:40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青藏
  • 7篇青藏高原
  • 6篇冰川
  • 5篇污染
  • 5篇纳木错
  • 3篇东段
  • 3篇土壤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金属元素
  • 3篇颗粒物
  • 3篇冰川区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遥感
  • 2篇室内空气污染
  • 2篇土壤元素
  • 2篇气候
  • 2篇重金属元素
  • 2篇空气污染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西...
  • 3篇兰州大学
  • 3篇商丘师范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沈...
  • 2篇敦煌研究院
  • 1篇辽宁工业大学
  • 1篇斯德哥尔摩大...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加州大学
  • 1篇中国防卫科技...
  • 1篇哥德堡大学
  • 1篇敦煌研究院文...
  • 1篇拉彭兰塔理工...

作者

  • 26篇李潮流
  • 17篇康世昌
  • 7篇陈鹏飞
  • 6篇张强弓
  • 4篇刘景时
  • 4篇游庆龙
  • 3篇王建力
  • 3篇叶庆华
  • 3篇姚檀栋
  • 3篇高少鹏
  • 3篇李治国
  • 2篇张国彬
  • 2篇徐瑞红
  • 2篇刘宁微
  • 2篇贺东鹏
  • 2篇王伟财
  • 2篇武发思
  • 2篇汪万福
  • 2篇马雁军
  • 2篇田克明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气象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环境化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球化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冰川冻土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敦煌莫高窟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变化及来源解析被引量:8
2021年
为探明莫高窟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采集了2014年4-12月第16窟及72窟外环境中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2.5样品,对比分析了样品中水溶性离子变化及影响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解析了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1)窟区主风向为南风,起沙风频率仅为0.01%,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2)窟外PM2.5和PM10~2.5、窟内PM2.5和PM10~2.5中水溶性离子总浓度分别为6.1±4.0μg·m^(-3)、12.2±9.1μg·m^(-3)、3.7±0.8μg·m^(-3)和7.5±1.6μg·m^(-3),SO_(4)^(2-)、Ca^(2+)、NO3^(-)、Na^(+)及Cl^(-)是主要组成,SO42-、NO3-和Ca2+之和在窟外和窟内PM2.5和PM10~2.5中占总离子比例分别为79.24%,76.81%,80.61%及77.74%,二次离子主要来自固定污染源;(3)PM2.5与PM10~2.5中各离子浓度的比值在窟外、内分别为0.33~0.88、0.25~0.94,9种水溶性离子在不同粒径粒子中富集程度有所差异,3-5月的沙尘、7-9月的降雨、11月农村农作物秸秆燃烧及冬季取暖燃煤等对水溶性离子都有一定影响,窟内PM2.5中游客数量与NH4+和NO^(3-)有一定的相关性(R2=0.27、0.35)、PM10~2.5中游客数量与NH4+有一定的相关性(R2=0.31);(4)沙尘天气下窟外和窟内的PM2.5与PM10-2.5中Cl-、SO_(4)^(2-)、Na^(+)、K+和Ca^(2+)的浓度增加,窟区微环境主要受区域环境气象因素影响,建议极端沙尘天气关闭洞窟;(5)莫高窟大气环境呈碱性;(6)PM2.5和PM10~2.5主要来源于当地秸秆燃烧、二次污染源、土壤沙尘及干涸的大泉河。
杨小菊武发思徐瑞红贺东鹏张国彬康世昌李潮流汪万福
关键词:文物保护水溶性离子大气颗粒物
1980-2007年喜马拉雅东段洛扎地区冰川和冰湖变化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利用1980年地形图、1988/1990年Landsat TM、2000年Landsat ETM+、2007年ALOS AVNIR-2遥感资料和近41年(1967-2007年)的气温、降水量资料对喜马拉雅东段洛扎地区的冰川、冰湖变化特征及变化原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0-2007年,本区冰川面积从491.64 km2减少至410.87km2,共缩减80.76km2,占1980年总面积的16.4%;2)1980-2007年,52个冰湖总面积由1980年的9.94km2增加至2007年的13.02km2,增加了3.08km2,占初始面积的31.0%;3)错那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表明,温度升高所引起的冰川融水的增加和降水的增加共同导致了研究区域内冰湖面积的增长,其中温度上升是关键因素,降水增加也有一定贡献。
李治国姚檀栋叶庆华李潮流王伟财
关键词:冰川遥感冰湖
青藏高原冰川区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和来源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对青藏高原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及珠穆朗玛峰北坡东绒布冰川雪坑样品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和主要离子的质量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雪坑中DO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50.30±157.10)、(216.92±142.82)和(152.50±56.11)μg·L-1,具有从北到南依次减小的空间分布特点.3个雪坑DOC和主要离子质量浓度比例分析表明,唐古拉山冰川区和珠穆朗玛峰冰川区两个雪坑中DOC质量浓度与主要离子总质量浓度相当(DOC质量浓度占DOC与主要离子总质量浓度的比例分别为51%和49%).相应地,祁连山冰川区雪坑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受粉尘影响较大,导致Ca2+的质量浓度最高可达5 299.18μg·L-1,DOC所占比例较低(仅占5%).青藏高原冰川区DOC与Ca2+、Mg2+、K+和SO2-4均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青藏高原冰川区雪坑DOC主要是自然来源,也有生物质、化石燃料燃烧和农业生产过程等人为排放的贡献.此外,对3个雪坑的碳沉降通量进行了估算,LHG、TGL和ZF这3个雪坑的碳沉降通量分别为189.23、132.76和128.44 mg·(m2·a)-1,这对该地区碳循环的深入认识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冰川变化的研究.
严芳萍康世昌陈鹏飞柏建坤李洋胡召富李潮流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川DOC主要离子
拉萨市餐馆厨房内空气污染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2010年8月对拉萨市4个餐馆厨房内细颗粒(PM2.5)和CO的浓度进行监测,以认识2种污染物的污染水平、日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采集气溶胶样品,以分析颗粒物中有毒元素的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厨房1~4内的ρ(PM2.5)的平均值分别为0.356,2.045,1.387和0.191 mg/m3,φ(CO)的平均值分别为20.600×10-6,142.900×10-6,9.200×10-6和7.800×10-6,藏式餐馆厨房内的φ(CO)明显高于汉式餐馆厨房;厨房内的ρ(PM2.5),φ(CO)和φ(CO2)的日变化具有一致性,且污染物浓度峰值与就餐活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厨房内气溶胶中的ρ(Cu),ρ(Zn),ρ(Cd),ρ(As),ρ(Pb)和ρ(Bi)等很高,均高于室外空气,且藏式餐馆厨房高于汉式餐馆,其中ρ(Cu)最高,在藏、汉式餐馆的厨房内分别高达5.684和2.081μg/m3,分别是室外的236和111倍,这可能是液化气炉子铜质出气口在高温下的损耗所致.
陈鹏飞李潮流康世昌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厨房PM2.5CO
雅鲁藏布江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雅鲁藏布江流域还没有大的工业污染源,仍然属于自然河流。对雅鲁藏布江16个表层沉积样品的全样、小于20μm和小于63μm粒级的32种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元素Cr、Mn、Fe、Co、Ni、Cu、Zn、As、Cd和Pb的含量分布特征,以及这些元素含量与粒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元素(Cs除外)与西藏土壤元素背景值相差不大,B、Cr、Ni、As和Cs含量高于中国陆壳元素丰度值,但这些元素主要来源于该流域富含这些元素的页岩、片岩和千枚岩等母岩。由于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沉积物中Cr、Mn、Fe、Co、Ni、Cu、Zn之间显著正相关;除Pb、As外,一些元素(如Zn、Ni)与沉积物的粒径显著负相关。
陈鹏飞李潮流康世昌张强弓高少鹏
关键词: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元素
全球新仙女木事件的恢复及其触发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6年
大约发生在12.9~11.6 ka BP的新仙女木事件(YD)在气候突变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对其触发时间、触发地点、触发机制以及YD事件是否是一个全球性的事件一直存在很大争议, 并且该事件触发机制的研究对目前全球温度快速升高背景下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也有很大的意义.综述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YD事件恢复的最新研究, 分析了该事件在全球不同区域发生时间和强度的异同, 目前北半球对该事件的记录比较一致, 南半球还有很大分歧.介绍了YD事件的可能触发机制, YD事件的触发除了北大西洋温盐环流终止之外, 也可能受到诸如太阳辐射减少和赤道大洋的影响.最后讨论了有待加强的研究区域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李潮流康世昌
关键词:新仙女木事件触发机制
沈阳冬季灰霾日大气颗粒物元素粒径分布特征被引量:44
2011年
为分析沈阳市冬季灰霾日大气颗粒物元素粒径分布特征,2009年1月14日─2月2日,用安德森分级撞击式采样器进行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各级样品中Na和K等30余种元素进行分析,讨论了灰霾日、非霾日及除夕日大气颗粒物元素质量浓度和富集因子的粒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灰霾日大气颗粒物及其元素的质量浓度均高于非霾日,粒径越细,质量浓度越高,越容易富集污染元素.Fe类元素以地壳元素为主,其质量浓度的粒径分布在非霾日呈双峰型,最高峰值出现在9.0~10μm粗粒径段;该类元素的粒径分布在灰霾日和除夕日呈三峰型,质量浓度的最高峰值也在9.0~10μm粗粒径段.Mn类元素在非霾日的质量浓度分布与Fe类元素相似,也呈双峰型,最高峰值出现在9.0~10μm粗粒径段;但其在灰霾日和除夕日呈双峰型,最高峰值却出现在粒径<1.1μm的细粒径段.K类和Zn类元素的质量浓度和富集因子的粒径分布均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粒径<1.1μm的细粒径段.K类元素主要来源于烟花爆竹释放;Zn类元素主要源于人为污染,Pb和As等污染元素因其来源不同,在灰霾日和非霾日的表现也不相同.
洪也马雁军李潮流刘宁微高少鹏张云海
关键词:灰霾
青藏高原纳木错地区环境化学特征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是西藏最大的湖泊。纳木错流域涵盖了冰川、冻土、湖泊、高寒草甸等多种环境介质,是研究地球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理想地点。2005年6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纳木错湖东南岸建立了纳木错圈层相互作用综...
李潮流
关键词:地球化学土壤元素大气成分
雅鲁藏布江流域三条典型河流水体中溶解态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水质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雅鲁藏布江流域(以下简称雅江)是西藏南部最大的河流系统,流经西藏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前人对雅江径流规律以及沉积物元素含量研究的结果都表明该地区的河流几乎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1].但近年来,随着西藏旅游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剧增,可能会影响到流经城市的河流水质.
柏建坤李潮流康世昌王建力陈鹏飞
关键词:重金属元素水质评价
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峰冰川区夏季风期间大气气溶胶元素特征被引量:14
2007年
为了研究夏季风期间青藏高原冰川区的大气气溶胶元素特征及其来源,于2006年6~10月,在青藏高原南部念青唐古拉峰扎当冰川垭口(30°28′N,90°39′E,5800ma.s.l.)采集了7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样品,利用ICP-MS测定了样品中27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垭口冰川区大气气溶胶的元素浓度,特别是典型地壳元素的浓度不仅低于同时期该地区较低海拔的气溶胶元素值,而且远低于青藏高原其他较低海拔地区(如五道梁、瓦里关站等)的值.因而冰川区的气溶胶代表了青藏高原对流层中上部大气的本底状况.元素富集因子的研究表明,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元素(如B,Zn,As,Cd,Pb,Bi)有较高的富集,由于夏季青藏高原南部大气环境主要受西南夏季风影响,气团轨迹也显示该时期的气团来自南亚大陆,因而推断南亚的污染物在夏季风期间影响了青藏高原冰川区的大气环境.
李潮流康世昌丛志远
关键词:青藏高原纳木错气溶胶大气污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