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烜
- 作品数:36 被引量:371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应用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50例为对照组(非路径组);2011年1月—2013年4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入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50例为试验组(临床路径组)。试验组按制定好的临床路径模式进行诊疗与护理及相关康复工作,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平均住院费用、患者住院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试验组临床平均住院时间、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平均住院费用、患者住院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胃癌中西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
- 李烜李志鹏
- 关键词:胃癌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平均住院费用
- 乌梅丸治疗化疗性肠黏膜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观察乌梅丸对化疗性肠黏膜炎(CIM)腹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海安市中医院化疗性肠黏膜炎腹泻门诊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洛哌丁胺治疗,治疗组予以乌梅丸中药汤剂口服,疗程4周,观察患者的腹泻发生率、总有效率,评估中医证候积分,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和肠黏膜屏障相关指标,并进行粪便菌群培养。结果治疗后,2组腹泻发生率、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二胺氧化酶(DAO)、内皮素(ET)及D-乳酸水平均降低(P<0.05,P<0.01),白介素-10(IL-10)水平升高(P<0.01),肠道致病菌丰度降低、益生菌丰度增加(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乌梅丸可以显著改善化疗性肠黏膜炎腹泻相关症状,其可能机制与中药复方多靶点作用下的抗炎症反应、改善肠黏膜屏障以及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 卢冬雪严晶孙志广李烜刘峰王亚军葛飞
- 关键词:乌梅丸腹泻炎症反应肠道菌群
- 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与FOLFIRI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4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实验组(22例)。对照组,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90min d1,亚叶酸钙400mg/m2静滴d1,5-氟尿嘧啶400mg/m2静推d1,2000mg/m2静滴46h d1。实验组,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90min d1,雷替曲塞3mg/m2静滴15min d1,21天为1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PR 3例、SD 5例、PD 14例,实验组PR 4例、SD 6例、PD 12例,两组均无CR病例。两组有效率(RR)分别为13.6%和18.2%,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36.4%和45.5%(P>0.05)。对照组乏力、周围神经毒性、黏膜炎和脉管炎发生率分别为72.7%、31.8%、36.4%和27.3%(P<0.05),实验组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为59.1%(P<0.05)。结论: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方案与FOLFIRI方案的近期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更轻,可以作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有效姑息治疗方案。
- 张微邹玺胡玥李烜胡守友王瑞平
- 关键词:结直肠癌雷替曲塞伊立替康化学治疗
- 肿瘤微环境与转移之间中医阴阳平衡相关性的探讨被引量:13
- 2014年
- 肿瘤微环境主要通过诱导新生血管形成,抑制免疫反应,孕育肿瘤干细胞等途径促进肿瘤发生转移。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在肿瘤微环境内部有一个呈动态发展的阴阳失衡状态。探讨肿瘤微环境与肿瘤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思考这种动态发展在肿瘤治疗中的关系,并提出对微环境的具体干预措施,以期为肿瘤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李志鹏李烜
- 关键词:肿瘤阴阳平衡微环境
- 中医药干预肿瘤微环境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5年
- 根据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调节肿瘤血管新生、干预炎性微环境、克服免疫耐受等方面对中医药干预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综述,参考文献25篇。
- 李姜李志鹏李烜徐力
-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中医药肿瘤治疗
- 细胞信号通路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胃癌是指原发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全球癌症死亡原因的第2位。有关胃癌的发病机制及恶性生物学行为,研究证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调节的异常起关键性作用,信号转导过程的障碍或异常,可导致相关细胞过度增殖、凋亡受阻、血管形成、浸润与转移,近而引起胃癌的形成与进展。本文将纵观相关文献资料,概述Wnt/β-联蛋白(catenin)等特定信号通路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 邵妤寇露露李烜胡守友
- 关键词:细胞信号通路胃黏膜上皮CATENIN联蛋白NOTCH
- 参苓白术散联合TS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替吉奥化疗方案(TS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TS方案化疗,具体为:紫杉醇脂质体75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口服替吉奥胶囊80 mg/m^2,第1天至第14天,早晚各1次。14天为1个周期,化疗4个周期。治疗组在每周期化疗前2天开始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每日1剂,化疗期间连续服用12天,共服用4个周期。化疗结束后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临床受益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总改善率为50%,对照组总改善率为36%,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恶心呕吐、腹泻、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TS化疗方案能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 李志鹏徐力薛恬刘沈林李烜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参苓白术散生活质量
- 归芍六君子汤加减辅助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25例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归芍六君子汤加减组方辅助伊利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IRI)化疗方案用于大肠癌肝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8例确诊为大肠癌肝转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FOLFIRI化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归芍六君子汤加减,对照组单纯行FOLFIRI化疗方案,2组均以治疗21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观察2组患者近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化疗反应发生情况、肝功能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生存质量总改善率、中医症候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近期疗效、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以及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和骨髓抑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芍六君子汤加减辅助FOLFIRI化疗方案可明显改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化疗引起的腹泻发生率。
- 史碧霄曹云李烜
- 关键词:大肠癌肝转移CEA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中晚期肺腺癌21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9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吉非替尼治疗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3例中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吉非替尼分子靶向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汤剂参苓白术散加减。2组患者均于治疗2个月后统计并比较近期疗效,并观察靶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有效率(RR)为57.14%,疾病控制率(DCR)为76.19%,中位生存时间为19.0个月;对照组RR为31.82%,DCR为68.18%,中位生存时间为16.5个月。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观察期间腹泻发生率为38.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18%(P=0.048);皮疹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苓白术散在预防和治疗吉非替尼引起的腹泻反应时有显著疗效。
- 贺雪黛李烜
-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吉非替尼肺腺癌
- 辨证治疗肺癌1例体会被引量:1
- 2012年
- 总结肺癌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论治临床治疗经验,并介绍经中医中药辨证治疗,肺占位病变消失的具体病例,探讨中医药辨治肺癌方案。
- 李惠义李飞李烜
- 关键词:肺癌辨证论治验案举例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