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美

作品数:4 被引量:1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遥感
  • 4篇雷达
  • 4篇激光
  • 4篇激光雷达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近地
  • 3篇近地面
  • 1篇点云
  • 1篇遥感技术
  • 1篇遥感监测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森林生态
  • 1篇森林生态系统
  • 1篇生境
  • 1篇生态系统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城市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篇郭庆华
  • 4篇李玉美
  • 3篇吴芳芳
  • 3篇刘瑾
  • 3篇胡天宇
  • 2篇翟秋萍
  • 1篇徐光彩
  • 1篇申文明
  • 1篇陶胜利
  • 1篇刘慧明
  • 1篇李文楷
  • 1篇万华伟
  • 1篇陈琳海
  • 1篇薛宝林
  • 1篇李乐

传媒

  • 2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遥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9
2018年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强度不断升级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全球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生物多样性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传统生物多样性研究以地面调查方法为主,重点关注物种或样地水平,但无法满足景观尺度、区域尺度以及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评估需求。遥感作为获取生物多样性信息的另一种手段,近年来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发展迅速,其覆盖广、序列性以及可重复性等特点使之在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制图以及评估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收集整理,从观测手段、研究尺度、观测对象和生物多样性关注点等方面综述了遥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不同遥感平台的技术优势和局限性,并探讨了未来遥感在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应用趋势。遥感平台按观测高度可分为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能够获取样地–景观–区域–洲际–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星载平台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应用最多,航空遥感的应用研究偏少主要受飞行成本限制。近地面遥感作为一个新兴平台,能够直接观测到物种的个体,获取生物多样性关注的物种和种群信息,是未来遥感在生物多样性应用中的发展方向。虽然遥感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随着传感器发展和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完善,遥感能更好地从多个尺度、全方位地服务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评估。
郭庆华胡天宇胡天宇金时超王瑞关宏灿杨秋丽李玉美吴芳芳李玉美刘瑾吴芳芳
关键词: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在森林生态系统监测模拟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被引量:75
2014年
激光雷达是一种新兴的主动遥感技术,能够在多重时空尺度上获取森林生态系统高分辨率的三维地形、植被结构参数.其对森林生态系统变化的精确、高效监测和模拟在认识这些变化如何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并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拟对激光雷达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应用简史作一介绍,通过分析其在数字地形产品生成、森林生态参数提取反演应用中的主流算法和优势,继而阐明其推广应用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指出未来激光雷达技术在生态学应用中可能的研究热点.本文认为,构建集太空、天空、地面多源传感器于一体的数字生态系统是未来生态系统观测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激光雷达技术能够在数字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搭建可靠的数据支撑体系,最终有助于决策部门调控、优化人与环境关系,实现二者和谐共存.
郭庆华刘瑾陶胜利薛宝林李乐徐光彩李文楷吴芳芳李玉美陈琳海庞树鑫
关键词:遥感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点云
新一代遥感技术助力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被引量:27
2020年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生态系统正处于剧烈变化中,生态学家需要从更大的时空尺度去理解生态系统过程和变化规律,应对全球变化带来的威胁和挑战。传统地面调查方法主要获取的是样方尺度、离散的数据,难以满足大尺度生态系统研究对数据时空连续性的要求。相比于传统地面调查方法,遥感技术具有实时获取、重复监测以及多时空尺度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地面调查方法空间观测尺度有限的缺点。遥感通过分析电磁波信息从而识别地物属性和特征,反演生态系统组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已逐渐成为生态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数据来源。近年来,随着激光雷达、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等新型遥感技术以及无人机、背包等近地面遥感平台的发展,个人化、定制化的近地面遥感观测逐渐成熟,新一代遥感技术正在推动遥感信息"二维向三维"的转变,为传统样地观测与卫星遥感之间搭建了尺度推绎桥梁,这也给生态系统生态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推动生态系统生态学向多尺度、多过程、多学科、多途径发展。因此,该文从生态系统生态学角度出发,重点关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并分别从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结合作者在实际研究工作中的主要成果和该领域国际前沿动态,阐述遥感技术在生态系统生态学中的研究现状并指出我国生态系统遥感监测领域发展方向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郭庆华胡天宇胡天宇徐可心杨秋丽孙千惠李玉美苏艳军
关键词:激光雷达
生物多样性近地面遥感监测: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被引量:28
2016年
近年来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国生物多样性长期监测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条件。其中,以激光雷达技术为核心的近地面遥感平台,作为Sino BON综合监测与管理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研发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软、硬件技术体系,可以提供林下地形建模,林分高度、林分表面结构,林窗或内部分界线,郁闭度动态,植被群落划分、群落内部精细空间结构,单木高度与胸径,冠层形态、周长和盖度,物种识别,亚米级三维景观图等数字产品,从而能够为国家相关部门和研究单位开展多种时空尺度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和保护工作提供精准、高效的技术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遥感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发展历史及最新趋势。然后在生物多样性遥感监测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研究进展基础之上,总结了从遥感数据中可提取的重要生物多样性指标,以及选择不同类型遥感数据源时需要考虑的时空尺度信息。在详细阐述NEON、CEOS、GEO BON等国际合作组织推动遥感技术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的过程中指明:以无人机为代表的近地面遥感平台具有机动灵活、高效低廉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在卫星平台、载人航空平台和地面常规调查平台之间架构起生物多样性信息尺度推绎不可或缺的中间桥梁,将是未来生物多样性监测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后,文章指出:Sino BON近地面遥感平台的逐步建设完善将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提供全方位的立体定量化信息,在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向跨尺度等级动态系统监测、多源信息集成、智能决策与服务的平台方向发展意义重大。
郭庆华刘瑾李玉美翟秋萍王永财吴芳芳胡天宇万华伟刘慧明申文明
关键词:激光雷达高光谱遥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