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琼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星形
  • 2篇星形胶质
  • 2篇星形胶质细胞
  • 2篇癫痫
  • 2篇细胞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1篇电图
  • 1篇血脑
  • 1篇血脑屏障
  • 1篇血脑屏障破坏
  • 1篇致痫
  • 1篇生长因子Β
  • 1篇受体
  • 1篇睡眠
  • 1篇内酯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 1篇癫痫发生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3篇周东
  • 3篇李琼
  • 2篇彭芳
  • 1篇司洋
  • 1篇姚治平
  • 1篇李劲梅

传媒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华西医学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血脑屏障破坏参与癫痫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癫痫是神经系统疾病中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常继发于脑的损伤,如外伤、肿瘤、缺血及感染等,目前仍有20%~30%的患者为难治性癫痫,对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和国际神经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最近研究发现脑外伤患者20%~40%可能出现外伤性癫痫,通过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提示血脑屏障破坏对癫痫发生可能有着重要作用,现就血脑屏障破坏参与癫痫发生的具体机制进行综述。
李琼周东
关键词:癫痫血脑屏障星形胶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
GluR5、GluR6在马桑内酯与ATPA致痫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中的不同表达
2010年
目的探讨GluR5、GluR6在马桑内酯与ATPA致痫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中的不同表达及其在致痫模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TPA和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CL)分别诱导处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作为对照组,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luR5、GluR6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结果 ATPA作用后星形胶质细胞GluR5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GluR6的表达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CL作用后星形胶质细胞GluR5和GluR6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TPA上调星形胶质细胞的GluR5受体,而CL下调星形胶质细胞的GluR5、GluR6受体,提示GluR5、GluR6在不同致痫剂诱导的癫痫活动中有不同的作用机制,CL对GluR5和GluR6可能存在负反馈调节,具体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彭芳李劲梅李琼姚治平周东
关键词:癫痫GLUR6马桑内酯ATPA
30例夜发性额叶癫痫睡眠录像脑电图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夜发性额叶癫痫的临床症状和睡眠录像脑电图(VEEG)特征及其与睡眠分期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接受24 h脑电图录像监测的夜发性额叶癫痫患者30例,对监测期间睡眠中的110次发作进行研究,其发作特点和脑电图特征分别由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和脑电图医师进行分析。结果夜发性额叶癫痫按其发作时不同的运动特征、发作持续时间及发作强度分类,其常见的发作形式为夜间阵发肌张力障碍、阵发性觉醒,常见症状依次为:不对称性姿势强直、睁眼凝视、躯体运动自动症、头眼偏转、怪异表情,95%在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期发作,其中NREMⅠ、Ⅱ期占73%。53%发作间期睡眠脑电图有痫性放电,其中NREMⅡ期47%。结论夜发性额叶癫痫并不少见,正确认识其发作时的临床症状和睡眠脑电图特征及其与睡眠周期的相关性,通过24 h录像脑电监测,有助于额叶癫痫的诊断及与各种睡眠相关性疾病鉴别,并指导临床治疗。
李琼司洋彭芳周东
关键词:录像脑电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