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智

作品数:45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委科研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9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基因
  • 16篇突变
  • 16篇细胞
  • 14篇肿瘤
  • 13篇乳腺
  • 12篇乳腺癌
  • 12篇腺癌
  • 12篇基因突变
  • 8篇胃癌
  • 7篇遗传学
  • 6篇凋亡
  • 6篇染色
  • 6篇染色体
  • 6篇细胞凋亡
  • 6篇细胞遗传
  • 6篇细胞遗传学
  • 6篇静脉
  • 6篇癌患者
  • 4篇预后
  • 4篇胃癌患者

机构

  • 45篇温州医学院
  • 8篇温州医学院附...
  • 5篇温州医学院附...
  • 5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浙江省海洋水...
  • 1篇德克萨斯大学
  • 1篇温州市第二人...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5篇李红智
  • 10篇豆长明
  • 9篇金龙金
  • 8篇董杰影
  • 8篇陈积贤
  • 7篇谢丽微
  • 7篇王宗敏
  • 7篇黄建武
  • 6篇陈永康
  • 6篇张仁虎
  • 6篇梁万东
  • 6篇林峰
  • 6篇张洁
  • 5篇吴伟力
  • 5篇刘永章
  • 5篇余铭
  • 5篇陈谦
  • 5篇林道浙
  • 4篇胡咏武
  • 4篇苏世振

传媒

  • 12篇温州医学院学...
  • 3篇浙江医学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解剖学报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国肿瘤
  • 1篇水利渔业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卫生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4
  • 1篇1991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的组装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电子传递链亦称呼吸链,由位于线粒体内膜的I、II、III、IV 4种复合物组成,负责电子传递和产生质子梯度。电子主要从复合物I进入电子传递链,经复合物III传递至复合物IV。电子传递系统的组装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目前已知主要有约69个结构亚基以及至少16个组装因子参与了人类复合物I、III、IV的组装,这些蛋白质由核基因组与线粒体基因组共同编码。对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的蛋白质组成及其结构已研究得较为清楚,但对它们的组装了解得还比较初步。许多人类线粒体疾病是由于电子传递系统的功能障碍引起的,其中又有许多是由于该系统中一个或多个部件的错误组装引起的。研究这些缺陷不仅能够加深对线粒体疾病发病机理的了解,也有助于揭示线粒体功能的调控机制。将着重对电子传递系统复合物的组装及其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红智刘丹慧吕建新白益东
关键词:电子传递链线粒体疾病
静脉血P53、K-ras基因突变在胃癌诊断上的意义
陈积贤邓刚豆长明黄建武李红智张洁张洪勤林峰
两步法快速建立文蛤高重复性RAPD反应体系
2007年
针对RAPD技术重复性不理想的问题,以3个文蛤群体为研究材料,确立“两步法”建立高重复性RAPD优化体系。第一步初筛,即以正交分析法对文蛤RAPD反应体系中各关键组分(DNA模板、引物、dNTPs、Mg2+、Taq聚合酶),均设4个水平进行分析,确定两个待选体系;第二步检测,即以本研究中创立的重复性检测方法对待选方案进一步筛选。结果表明:初筛的两个反应条件体系Ⅰ和体系Ⅱ尽管在扩增条带的产量方面无明显差异,但体系Ⅱ各重复性检测指数明显高于体系Ⅰ;体系Ⅱ为更适合文蛤的RAPD高重复性反应体系。“两步法”中采用的多因素联合优化方案和RAPD重复性检测方法对RAPD技术的改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周波李红智林志华陆荣茂
关键词:RAPD两步法文蛤
乳腺癌细胞凋亡、增殖与相关基因表达、突变的关系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突变的关系 ,为乳腺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失衡的基因调控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应用TUNEL法、免疫组化S -P法和PCR -SSCP法检测 5 4例乳腺癌标本凋亡指数 (AI)和增殖指数 (MI) ,Bcl- 2、p5 3、c -erbB - 2、PCNA、Ki6 7、TopoⅡ蛋白表达和p5 3基因突变。结果 :5 4例乳腺癌AI平均 9 4 0± 3 78,MI平均 5 96± 2 36 ,AI与MI呈显著正相关 (r=0 4 6 ,P <0 0 1)。Bcl- 2、PCNA、Ki6 7、TopoⅡ表达与AI、MI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p5 3表达、c-erbB - 2表达、p5 3突变与MI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p5 3基因突变类型与AI呈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细胞凋亡、增殖失衡与相关基因异常表达、突变有关。
李红智喻林升王宗敏谢丽微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相关基因基因表达基因突变
赫赛汀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及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免疫靶向治疗药物赫赛汀(Herceptin)对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Herceptin处理体外培养的乳腺癌SKBR3细胞系,经MTT试验筛选最佳药物处理浓度和时间的组合,应用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细胞凋亡的特征、凋亡细胞百分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在Herceptin作用下,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SKBR3细胞均出现凋亡特征。Annexin/PI染色流式仪测定,药物处理组早期凋亡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流式仪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期细胞含量下降,而G2期细胞含量上升。结论免疫靶向治疗药物Herceptin可特异性地诱导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并可使其生长受阻于G2期。诱导凋亡可能是Herceptin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李红智郑易林鹏豆长明董杰影王彤文
关键词:赫赛汀乳腺癌细胞凋亡HER-2细胞周期
含anti-erbB2的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T细胞株中的表达
2010年
目的:构建含融合基因anti-erbB2 scFv-Fc-CD28-CD3(ζ)的T细胞株,为erbB2过度表达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SWISS MODEL和PHYRE预测该融合蛋白的三级结构。利用PCR分别从重组质粒pPIC9k、pBullet和pLNCX上扩增出3段基因片段,即片段anti-erbB2 scFv、片段Fc-CD28-CD3(ζ)和信号肽序列signal。利用SOE-PCR将3段序列连接形成融合基因片段signal-anti-erbB2 scFv-Fc-CD28-CD3(ζ)。经TA克隆扩增及鉴定后,将融合基因片段与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NCX相连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方法转染人T淋巴细胞株Jurkat,G418筛选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融合蛋白稳定表达情况。结果:经预测该融合蛋白在三级结构上可形成功能构象。经PCR、酶切及测序鉴定均证实成功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LNCX/signal-anti-erbB2 scFv-Fc-CD28-CD3(ζ)。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在Jurkat细胞中表达量达23.68%。结论:应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成功地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LNCX/anti-erbB2 scFv-Fc-CD28-CD3(ζ),融合基因能够在T淋巴细胞株中表达,为制备含该融合基因的原代T淋巴细胞,进行erbB2过度表达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苏世振隋文君李红智布立敬胡望雄
关键词:ERBB2基因融合T淋巴细胞
多次献血者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1998年
目的探讨多次献血对遗传稳定性的影响,试图为指导临床献血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多次献血献血员和非献血员健康成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频率和微核率。结果多次献血献血员SCE频率(4.33±0.45)和微核率(5.76±1.66)均显著高于非献血员健康成人的SCE(3.60±0.55)和微核率(4.14±0.67)(P>0.01)。而且与持续献血的时间及献血总次数、总量有关。结论多次献血对染色体有明显损伤。
李红智林甲进
关键词:献血献血员细胞遗传学微核率SCE
静脉血P53、K-ras基因突变在胃癌诊断上的意义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对胃癌的研究一直非常活跃,关于胃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控制的复杂过程。目前已知几十种基因与胃癌发病有关,其中检测到肿瘤组织切片 P53...
陈积贤邓刚豆长明黄建武李红智张洁张洪勤林峰
文献传递
胃癌患者静脉血及肿瘤组织p53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门静脉血及癌组织标本p53基因突变或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CR-SSCP法检测73例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外周血和门静脉血中p53基因的突变,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异常表达。结果73例胃癌患者中有7例检测到外周静脉血p53基因突变,有29例检测到门静脉血p53基因突变,有51例检测到胃癌组织中p53蛋白的异常表达;胃癌组织中的p53蛋白阳性表达率(69.86%)和门静脉血中p53基因突变检出率(39.73%)均显著高于外周血的检出率(9.59%)。经中位24个月随访,其中有16例出现术后异时性肝转移,这些患者外周静脉血、门静脉血以及胃癌组织中的p53基因突变检出率或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肝转移者,而且7例外周静脉血、门静脉血及胃癌组织中同时检测出p53基因突变或p53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均发生肝转移。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p53基因突变者术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的可能性显著增加,外周静脉血联合门静脉血以及胃癌组织中p53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判定胃癌患者的预后。
陈积贤余铭林道浙吴伟力张洁李红智豆长明张仁虎陈永康陈谦黄建弐林峰
关键词:P53基因门静脉血
C-erbB-2,PCNA和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3
2002年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原癌蛋白C -erbB - 2、细胞增殖标志物PCNA和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 (癌组织大小 ,淋巴结转移 ,年龄 ,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 )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SP法。结果 :54例乳腺癌中 ,C -erbB - 2 ,PCNA和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1 .9% ,68.5 %和 48.1 %。C -erbB - 2与PCNA ,Ki67表达之间显著正相关 (P <0 .0 1 )。C -erbB - 2及其和PCNA共同高表达与癌组织大、淋巴结转移 +、ER -和PR - ;PCNA高表达与癌组织大、ER -和PR - ;Ki67及其和C -erbB - 2共同高表达与癌组织大、淋巴结转移+和ER -这些不良预后因素分别显著相关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C -erbB - 2 ,CNA和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李红智王宗敏谢丽微金龙金
关键词:C-ERBB-2PCNAKI67乳腺癌免疫组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