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纯志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行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6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前路组)患者24例,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颈椎后路组)患者26例,采用前后路联合治疗(前后路联合组)患者17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并发症等的差异,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融合节段数均明显多于颈椎前路组和颈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后路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融合节段数明显大于颈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前路组、颈椎后路组以及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NDI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后路组患者NDI指数评分明显高于颈椎前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纽患者VAS评分、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后路组患者和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的Cobb角均小于颈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后路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大于颈椎前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取得一定疗效,颈椎前路手术方式在矫正后凸方面效果优于后路和前后路联合术,颈椎后路手术方式�
- 曹峰李纯志柯西江
- 关键词: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 躺卧、侧卧两用医疗便盆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躺卧、侧卧两用医疗便盆,涉及一种可方便病人在病床上排泄大便的医疗器具,其结构主要是由分体式安装的盆体和坐圈等构成,并在盆体一侧或两侧设有弧形内凹的盆边,而通过这种盆边结构能与人体侧卧臀部进行贴合,故方...
- 王小波任雯雯何节枝李纯志黄美红
- 文献传递
- PKP联合过伸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过伸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2例,随机分为PKP组和联合组,PKP组行单纯手术治疗,联合组术前过伸位复位后PKP治疗.记录患者术中情况,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d和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估患者腰背疼痛,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并记录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比及随访期间再骨折发病率.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比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3d及术后6个月ODI评分及Cobb角均明显低于PKP组,而椎体前缘和椎体中部高度比均明显高于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联合过伸位复位与单纯PKP术比较,能更有效改善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生活能力,恢复和维持椎体高度,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曹峰幸永明李纯志程继伟
- 关键词:过伸复位椎体骨折多节段
- 海水污染伤口132例早期处理被引量:6
- 2001年
- 李纯志赵宏蒋功达
- 关键词:污染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