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

作品数:46 被引量:455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植物
  • 10篇浮游植物
  • 7篇南黄海
  • 7篇浮游
  • 6篇群落
  • 6篇浒苔
  • 5篇群落结构
  • 5篇甲藻
  • 4篇营养盐
  • 4篇植物群
  • 4篇植物群落
  • 4篇绿藻
  • 4篇近海
  • 4篇海域
  • 4篇浮游植物群落
  • 3篇叶绿
  • 3篇叶绿素
  • 3篇植物群落结构
  • 3篇水团
  • 3篇网具

机构

  • 36篇国家海洋局第...
  • 12篇国家海洋局海...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8篇国家海洋局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暨南大学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荣成市渔业技...

作者

  • 40篇李艳
  • 20篇王宗灵
  • 19篇李瑞香
  • 16篇孙萍
  • 8篇傅明珠
  • 5篇张学雷
  • 4篇姜美洁
  • 4篇范士亮
  • 3篇韦钦胜
  • 3篇刘璐
  • 3篇王晓
  • 3篇范士亮
  • 2篇高春蕾
  • 2篇夏滨
  • 2篇杨琳
  • 2篇刘艳
  • 2篇朱明远
  • 2篇张晓红
  • 2篇潘玉龙
  • 2篇王宗兴

传媒

  • 12篇海洋科学进展
  • 6篇海洋学报
  • 6篇海洋环境科学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可持续发展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5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浒苔绿潮与南黄海近岸海域水质的关系被引量:37
2014年
浒苔绿潮在黄海海域连续暴发,为研究浒苔绿潮与该海域水质的关系,根据2010年3--6月5个航次对南黄海苏北近岸浒苔绿潮暴发区海域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该海域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浒苔绿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陆地径流及苏北沿岸流的影响,调查海区为低盐高营养盐区,为绿潮的暴发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第1航次到第5航次温度由8.8℃升高到21.6℃。第3航次调查海区开始出现漂浮浒苔藻体,此航次温度平均值为14.6℃;盐度平均值为31.6,第3航次到第5航次温度和盐度值均处于浒苔藻体适宜的生长范围之内.调查海区整体上均处于富氧状态,且从第1航次到第5航次溶解氧值逐渐减低.受陆地径流的影响整个调查区域pH值基本都小于8.0.海区适宜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及pH值,为近些年黄海海域浒苔绿潮持续的大规模暴发,提供了一定的环境条件.
高嵩范士亮韩秀荣李艳王婷石晓勇
关键词:浒苔绿潮盐度
东印度洋南部春季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长期变化被引量:4
2019年
于2013年3月至5月采集了东印度洋南部(10.0°S-4.0°N,83.0°E-102.0°E)浮游植物样品,分析了其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类和细胞丰度等群落结构特征参数。为探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热带印度洋浮游生态系统的长期变化,收集整理了该相近区域1960年、2016年的浮游植物数据,综合分析了其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本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350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48属162种,甲藻24属183种,金藻2属4种。生态类型以热带外洋性种、暖水性种为主。优势种组成中硅藻种类占明显优势,如美丽漂流藻Planktoniella formoa、菱形藻Nitschia spp、角毛藻Chaetoceros spp.、佛朗梯形藻Climacodium frauenfeldianum和距端假管藻Pseudosolenia calcaravis,甲藻有夜光梨甲藻Pyrocystis noctiluca和波状新角藻Neoceratium trichoceors。细胞丰度分布不均,调查区东南部细胞丰度较高为140.3×10^3 cells/m^3,低值区的细胞丰度多在10^3 cells/m^3,赤道临近水域在104 cells/m^3。与60 a前相比,浮游植物种类总数、甲藻和硅藻种类数均有所上升,甲藻种类数均高于硅藻;几次研究均显示硅藻类群是东印度洋海域的优势类群,角毛藻属的优势种类明显增加。
李艳孙萍袁超孙开明王宗灵张学雷
关键词:东印度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物种丰富度对集群生物量的影响及抽样、互补效应的检验被引量:3
2008年
通过8种甲藻构建不同物种丰富度梯度的集群进行室内一次性培养实验,探讨了集群生物量随物种丰富度的增长模式,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检验集群内是否存在抽样效应.运用超产分析、相对产量之和分析和子集分析方法,检验了集群内的生态位互补效应,并运用分离加性方程法定量分离了抽样与互补效应.结果表明:集群生物量随物种丰富度呈饱和型上升趋势;集群内存在较强的互补效应;在指数生长期,某些特定物种对集群生物量有显著影响,但在生长稳定期,集群生物量不受个别物种出现与否的影响;在生长稳定期,抽样效应总体上为负,而互补效应与净生物多样性效应则总体为正.
代飞飞王宗灵李艳肖永锦
关键词: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生物量
桑沟湾立体生态方建设对碳通量及来源的影响分析
2018年
本文对采自桑沟湾内不同养殖区的21个沉积物样品进行研究,测定了它们的总碳(TC)、有机碳(TOC)、总氮(TN)含量,并对碳氮比值(C/N)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贝藻混养区及藻类养殖区西侧TC的含量较高,超过1.2%;对照区以及藻类养殖区东侧TC含量略低;贝类养殖区TC含量最低(<1%)。TN含量较高的站位出现在贝藻混养区及藻类养殖区西侧(0.03%),而在贝类养殖区、鱼类养殖区TN含量较低。TOC含量较高的站位同样出现在贝藻混养区及藻类养殖区西侧(0.37%)。在东部对照区C/N值较高(12.45),其次是贝类养殖区和藻类养殖区,鱼类养殖区C/N值相对最低。立体生态方建设前,桑沟湾养殖区沉积物有机碳形态较为单一,建设后桑沟湾内有机碳为海陆混合来源。湾外以海源碳为主,湾内海源碳含量立体生态方建设后较建设前明显升高。
李艳姜源庆杨琳李奇宋洋李胜刘艳
关键词:碳通量
浒苔藻体叶绿素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9
2016年
为了确定一种快速准确测定浒苔藻体叶绿素含量的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比较了两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及4种提取剂测定叶绿素的效果,并分析了叶绿素在4种提取剂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提取方法下4种不同提取剂的吸收光谱基本相似,可以用Arnon法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叶绿素含量。其中,研磨法对浒苔叶绿素的提取效果较浸提法提取速度更快,便于快速测定藻体叶绿素含量。在4种提取剂中,采用95%乙醇提取浒苔叶绿素速度更快,但提取的总量少,稳定性低。
刘湘庆姜美洁刘璐李艳张学雷李瑞香王宗灵
关键词:叶绿素浒苔浸提法
夏季江苏近海水文化学要素特征及其对沿岸水东北向扩展的指示被引量:9
2012年
1引言江苏海域地形特殊,特别是中部近岸浅海区,水浅流急,又有多股入海径流在此交汇并与沿岸海水混合,形成了颇为复杂的水文动力状况。先前大多研究认为,苏北沿岸水往东南方向流动。对该海域沿岸水北向流动的认识并不多见且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韦钦胜葛人峰李艳范士亮傅明珠
桑沟湾扇贝养殖对甲藻数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05年
研究了1983-1984年和1999-2000年桑沟湾的扇贝养殖区内、外甲藻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扇贝养殖区内甲藻细胞的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均低于养殖区外;在扇贝存养生物量高且摄食活跃的8月,扇贝养殖区内浮游植物的主要优势种也由甲藻变为硅藻。这表明桑沟湾的扇贝养殖对于甲藻的密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张莉红张学雷李瑞香王宗灵李艳王立超连岩刘瑶
关键词:扇贝养殖甲藻
胶州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及固碳能力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根据2006年3月—2007年2月逐月对胶州湾浮游植物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海湾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粒级结构特征以及碳流途径,计算了胶州湾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量以及其对富营养化物质氮、磷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胶州湾的初级生产力平均为408.8 mgC.m-2d-1,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phytoplankton)对总初级生产的贡献率最高(42.14%),小型浮游植物(Microphytoplankton)和微型浮游植物(Nanophytoplankton)贡献率相当(分别为27.81%和30.03%);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超过50%通过微食物环再向高营养级传递并入经典食物链,微食物环在胶州湾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胶州湾海域每年通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量为52 809.1 tC,按照Redfield比值(C∶N∶P=106∶16∶1)每年吸收N和P的量值分别为9 299.7 t和1 287.0 t,浮游植物对大气CO2的吸收及对富营养化物质的净化均具有重要作用。
傅明珠王宗灵李艳李瑞香吕瑞华孙萍夏滨
关键词: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固碳能力
夏季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被引量:13
2009年
2006年7月在青岛近海海域(35°19′—36°35′N,119°50′—121°33′E)进行浮游动物采样调查,研究了青岛近海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共鉴定浮游动物48种,浮游幼虫18类。种类数的平面分布为灵山湾、琅琊台湾附近海区较多,其他海区较少。优势种类有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拟长脚[虫][戒](Parathemisto gaudichaudi)、长尾类幼虫(Macrura larvae)和短尾类幼虫(Brachyura larvae)。调查海区近岸暖温类群、近岸暖水类群、近岸低盐类群、温带外海类群四种生态类群共存,但以近岸暖温类群为主。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的水平分布趋势与表层温度、盐度的水平分布趋势相似,都从调查海区的外海区向近岸逐渐降低;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水平分布趋势与表层温度、盐度相反,从青岛近岸向调查海区外海逐渐降低。与该区域1959年同月份的调查数据相比,浮游动物主要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差别不大,主要种类中华哲水蚤丰度有较大的增加。
王晓王宗灵刘萍李艳孙萍李瑞香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青岛近海
中国近海裸甲藻中文名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通过研究在中国近海海域鉴定出25种裸甲藻,但发现其中许多种的中文名在国内文献中不统一,不规范,有些甚至曲解了有效拉丁名的原意。该研究对中文名使用不规范、争议较多或者在国内尚未报道过的共13种裸甲藻的发现历史,拉丁属名与种名的确立以及修定过程做出描述,结合有效拉丁名的中文释义和物种的形态特征,按照具体的中文名修订与命名原则,给出一个科学的、能准确表明其分类地位的中文种名。另外12种裸甲藻的中文名在国内的使用相对准确且较统一,最后将25种中国近海裸甲藻的有效拉丁名以及中文名进行了汇总。
潘玉龙李瑞香李艳孙萍
关键词:中国近海裸甲藻中文名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