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英

作品数:68 被引量:445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科研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3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细胞
  • 14篇小鼠
  • 11篇蛋白
  • 10篇整合素
  • 10篇免疫
  • 9篇胚胎
  • 8篇同型半胱氨酸
  • 8篇氨酸
  • 8篇半胱氨酸
  • 7篇胚泡
  • 7篇着床
  • 6篇粘连蛋白
  • 6篇鼠胚
  • 6篇组织化学
  • 6篇免疫组织
  • 6篇免疫组织化学
  • 6篇母细胞
  • 5篇心脏
  • 5篇胚胎发育
  • 5篇畸形

机构

  • 56篇北京大学
  • 8篇北京医科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大理学院临床...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山西省妇幼保...

作者

  • 64篇李英
  • 32篇吕丹瑜
  • 11篇王光明
  • 11篇毕振伍
  • 9篇吴俊
  • 8篇冯婉玉
  • 4篇张海英
  • 4篇董静霞
  • 4篇刘斌
  • 4篇马万云
  • 3篇宋芳
  • 3篇陈军
  • 3篇刘宁
  • 3篇陈睿
  • 2篇张露
  • 2篇杨京京
  • 2篇杨京京
  • 2篇李枫
  • 2篇乔杰
  • 2篇王宇航

传媒

  • 18篇解剖学报
  • 6篇解剖学杂志
  • 4篇解剖科学进展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生殖医学杂志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大理学院学报...
  • 1篇药品评价
  • 1篇护理研究(下...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3篇1990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ACE的克隆、原核表达和活性的初步分析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导致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AD主要病理特征为:脑细胞外淀粉样斑块沉积、神经原内神经纤维缠结和神经原数目及突触联系的减少.淀粉样斑...
李英马康涛
文献传递
溶酶体4次穿膜蛋白β在小鼠卵母细胞及早期胚卵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溶酶体4次穿膜蛋白β(LAPTM4β)在小鼠卵母细胞及早期胚卵中的表达,分析新基因LAPTM4β在植入前胚卵发育中的作用,为研究植入前胚卵发育的基因调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50只小鼠的子宫或输卵管中收集小鼠卵母细胞及从原核期到胚泡的早期胚卵共50枚。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小鼠卵母细胞及早期胚卵中LAPTM4β的表达;表达结果用Maticam2206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显示,小鼠卵母细胞和原核期胚卵细胞质的绿色荧光呈不均匀分布,近细胞膜处荧光信号强;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和桑椹胚卵裂球胞质中绿色荧光均呈局灶性分布,且靠近细胞膜处胞质中绿色荧光均较强,2细胞期中所见极体内也有绿色荧光信号;小鼠胚泡滋养层细胞及内细胞团中均可见中等强度的绿色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小鼠卵母细胞中可见LAPTM4β阳性反应颗粒呈浅棕色;原核期、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胚及桑椹胚,可见深棕色颗粒,且在卵裂球胞质中呈不均匀分布;胚泡的内细胞团及滋养层细胞中均可见棕色阳性反应颗粒。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卵母细胞与原核期胚相比,8细胞期与桑椹胚相比,桑椹胚与胚泡相比,LAPTM4β的表达量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APTM4β在正常小鼠卵母细胞及植入前各期胚卵中均有表达,且具有规律性;不同阶段早期胚卵中LAPTM4β的表达量均高于卵母细胞,推测LAPTM4β与小鼠早期胚卵的细胞分裂、增殖、分化及胚胎发育相关。
陈佳靓吕丹瑜李英田雪何洋周柔丽乔杰陈瓞延
关键词:卵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小鼠
即配型粉-液双室袋与传统包装形式的系统性对比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通过实验系统的评价新型包装即配型粉-液双室袋的便利性、安全性、经济性、准确性。方法:采用计算配制时间及问卷调查的方法来评价双室袋的便利性;通过对不溶性微粒的测定评价双室袋的安全性;通过配制成本的考察、保存性废弃性实验考察双室袋的经济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浓度来评价双室袋配制的准确性。结果:通过以上实验,表明双室袋产品在便利性、安全性、经济型、准确性4个方面较传统包装形式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与传统的包装相比,即配型粉-液双室袋具有更多的优势,能够有利于药品的质量、患者的用药安全,有可能成为未来药品输液包装的主流。
王宇航李英陈月赵立波冯婉玉郭代红徐元杰梅丹都丽萍孙路路刘炜
关键词:不溶性微粒高效液相色谱残留量
二甲苯对妊娠小鼠及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探讨二甲苯对妊娠小鼠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对妊娠初期的雌性小鼠采用静式吸入染毒法进行二甲苯染毒,观察胎鼠体重变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检测妊娠母鼠血清Fe2+、Mg2+含量;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检测妊娠母鼠外周血有核细胞DNA损伤程度。结果染毒各组妊娠母鼠血清Fe2+、Mg2+含量下降(P<0.01,P<0.05),并具有统计学意义;染毒组妊娠母鼠外周血有核细胞发生DNA断裂并形成彗尾图像;染毒各组胎鼠体重较正常组相比均显著下降,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部分胎鼠表现为胚胎被吸收、脑膜脑膨出、椎骨发育不全等。结论二甲苯可造成妊娠母鼠血清Fe2+、Mg2+含量下降、外周血有核细胞DNA损伤并致使流产发生;二甲苯引起胎鼠体重下降,并影响生长发育。
吕丹瑜刘雅琼刘宁毕振伍吴俊李英
关键词:二甲苯妊娠胚胎发育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小鼠
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被引量:3
2005年
吕丹瑜董静霞毕振伍王光明李英
关键词:体外培养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作用机理VSMC术后再狭窄
胚胎发育与细胞凋亡
2002年
目的 :论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的发生及其作用 ;方法 :通过光盘检索相关资料 ,进行综合评述 :结果 :在胚胎器官系统的发生过程中 ,有凋亡细胞的出现及异常凋亡能引起器官发育异常 ;结论
王光明李英
关键词:胚胎发育细胞凋亡器官发育畸形
肿瘤坏死因子α在人早期胎盘中的产生及其对hCG分泌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1993年
用酶免疫分析法检测了人胎盘组织和分离的滋养层细胞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组织切片上用抗TNFα单克隆抗体显示出胎盘产生TNFα的部位在滋养层。重组TNFα刺激分离的滋养层细胞,并测出其产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值,该值依赖于所用重组TNFα的浓度。
李英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滋养层细胞HCG
大鼠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及基因HCY-2在大鼠胚胎心脏内的表达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大鼠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和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 (HCY 2 )在大鼠胚胎心脏上的表达 ,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 分别于大鼠妊娠 11~ 19d取胚胎 ,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大鼠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和Hcy 2基因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大鼠胚胎心脏 11d出现第一房间隔 ,13d出现第二房间隔 ,14d心房不完全分隔完成 ;12d出现室间隔肌部 ,16d心室已分隔完成。Hcy 2在大鼠胚胎心脏不同发育时期表达不同 ,11、12d表达强 ,13d表达减弱 ,14、15、16d表达又逐渐增强 ,17、18、19d表达强。结论 大鼠胚胎心脏内部分隔晚于小鼠 ;基因Hcy
吴俊李英吕丹瑜毕振伍
关键词:胚胎心脏发育过程心脏内
C^2+/a和CaM在日本青萍6746光周期诱导中的作用
李英
小鼠胚泡体外着床行为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纤粘连蛋白包被和与人蜕膜细胞共培养对小鼠胚泡体外着床的影响。方法 :在 FN包被组和共培养组分别移入胚泡观察并统计粘附率和铺展率。结果 :FN包被组胚泡的粘附率 (77.4 2 % )与共培养组(93.33% )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共培养组的铺展率 (80 .0 0 % )明显高于 FN包被组 (38.71 % )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小鼠胚泡与人蜕膜细胞共培养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体外着床模型 ,可用来观察胚泡的粘附和铺展情况。
宋芳李英
关键词:小鼠胚泡共培养铺展蜕膜细胞动物实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