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行

作品数:7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农村
  • 2篇宏观经济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对抗性
  • 1篇征地
  • 1篇政府
  • 1篇三农
  • 1篇三农问题
  • 1篇社会矛盾
  • 1篇土地制度
  • 1篇土地制度变迁
  • 1篇农村精英
  • 1篇农村土地制度
  • 1篇农村土地制度...
  • 1篇农村征地
  • 1篇权利
  • 1篇权利意识
  • 1篇资本
  • 1篇资本化
  • 1篇资源资本化

机构

  • 7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爱知大学

作者

  • 7篇李行
  • 4篇温铁军
  • 2篇董筱丹
  • 2篇杨帅
  • 1篇郭阳阳

传媒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探索
  • 1篇农业经济
  • 1篇科学对社会的...
  • 1篇现代商业
  • 1篇制度经济学研...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60年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被引量:13
2009年
引言 土地问题是上世纪“三农”问题的核心。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要素,是中国城市快速扩张及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积累来源;因此,它既关乎地方政府融资及财政和银行部门的成长与稳定,也被视为引发社会矛盾和权益纠纷的“导火线”。
李行温铁军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地方政府社会矛盾
城市社区治理的再组织化——基于对杭州市社区治理经验的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单位制"的解体使得原有的很多社会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源,并散落在个人化和原子化的社会之中。如果政府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已有的社会资源来重构社会资本,那么在此基础上重构的自组织将会极大地降低社会管理成本并形成有效的社会管理。在这方面,杭州市城市社区的治理经验值得分析和借鉴。其一方面通过提供新的自组织平台激活和重构已有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对已有的自组织进行结构整合或功能拓展以获取组织的综合性收益。
李行杨帅温铁军
山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以浙江省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首先从山区本身的特性出发,分析浙江山区经济"后发劣势"的根源,然后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转变的角度分析山区经济发展的"后发劣势"如何转化为"后发优势",最后提出了浙江山区在"后发劣势"向优势的转型中如何吸取经验教训抓住机遇发展山区经济的建议。
郭阳阳李行
关键词:后发劣势后发优势宏观经济资源资本化
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村征地冲突困境及其出路被引量:5
2013年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时期,农村征地冲突逐渐成为我国最为主要的社会矛盾与问题之一。文章从国家土地和财税政策的调整,乡村治理以及农民权利意识的变化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征地冲突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农民自身权利意识的加强,乡村治理的弱化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转变使得工业化进程中征地冲突日益严重,加强村庄的治理以及顺应农民权利意识的国家政策的调整可以有效的缓解征地冲突,构建和谐社会。
李行
关键词:乡村治理
村社理性:基于苏南工业化经验的比较制度经济学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苏南地区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为例,讨论了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在资本投入严重匮乏甚至背负债务的情况下,苏南农村社区如何依托村社组织进行内部资源动员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尤其以成规模劳动投入替代稀缺资金要素;二是苏南农村如何依托村社组织进行各种制度创新,弱化原始积累阶段可能出现的社会分化和农业衰败等负外部性;三是进入21世纪苏南农村在土地资源资本化过程中如何降低与外部主体的交易成本。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提出了一个可能比西方经济学的"个体理性"、"集体理性"更适合东方小农村社制之社会结构的"村社理性"的概念,并初步分析了村社组织租的产生机制。
董筱丹杨帅李行曾天云温铁军
关键词:负外部性比较制度分析
精英俘获视角下的农村对抗性冲突转化 -以安徽和河南两省农村冲突为例
李行
关键词:农村精英
宏观经济波动视角下的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将中国劳动力流动问题置于工业化进程的一般背景下,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劳动力的城乡流动格局及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相关关系。改革开放前三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本质上是经济不景气阶段政府借助农村来缓解城市失业压力。从80年代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到90年代初出现"民工潮"和"三农问题"愈演愈烈,内含着既得利益集团主导下的涉农政策方向转变。新世纪初"三农新政"和新农村建设战略,吸纳了大量过剩资金和劳动力,是中国能迅速走出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所引致的全球经济萧条的重要的未雨绸缪之策。综上,农村因作为中国的资本和劳动力"蓄水池"而具有"无风险资产"的特征,对于维护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的国家战略应继续强化这一功能。
董筱丹李行温铁军
关键词:宏观经济波动劳动力流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