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贞艳

作品数:17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疗效
  • 3篇动脉
  • 3篇抑郁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卒中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内皮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梗死
  • 3篇干细胞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血管舒张
  • 2篇血管舒张功能
  • 2篇依赖性血管舒...

机构

  • 12篇湖北医药学院...
  • 4篇太和医院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十堰市妇幼保...

作者

  • 17篇李贞艳
  • 8篇胡锦全
  • 7篇杜玲
  • 5篇徐黎鸣
  • 5篇刘勇
  • 4篇韩瑛
  • 3篇王云甫
  • 3篇李永霞
  • 2篇杜艳
  • 1篇刘永丽
  • 1篇张胜芝
  • 1篇王永丰
  • 1篇孙延鹏
  • 1篇刘琴
  • 1篇张荣环
  • 1篇杨华强
  • 1篇李东升
  • 1篇柯宗萍
  • 1篇黎华
  • 1篇文莉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现代医学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50例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近期临床效果。方法:50例自愿接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糖尿病足35例,动脉硬化闭塞症10例,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5例。全部患者均给予静脉输注及局部种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术后第7天至6个月定期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月后,47例(94%)疼痛有不同程度的缓解,46例(92%)患肢冷感明显缓解,45例(90%)患者行走距离延长。6月后30例糖尿病足患者溃疡或足部坏疽痊愈。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治疗的近期疗效显著,使很多患者免除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杜艳周毅李贞艳徐黎鸣杜玲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脑梗死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及其与梗死类型和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脑梗死类型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病患14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及MRI诊断结果分为急性脑梗死组105例和非急性组42例,对比两组间的内皮细胞功能。再对急性组进行梗死类型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分组,探究梗死类型与斑块性质与RHI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组的Fbg、HbA1c、LDL、VEGF、hs-CRP和big ET-1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急性组,RHI水平低于非急性组(均P〈0.05)。并且不同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中CE、SAA、SUE、LAA测得RHI水平逐渐上升,hs-CRP和big ET-1水平逐渐下降(均P〈0.05)。在对比不同斑块性质的病患发现无斑组、硬斑组、软斑组、混合斑组RHI水平逐渐降低、VEGF水平逐渐升高(均P〈0.05)。RHI与hs-CRP、big ET-1以及斑块性质均呈现负相关(r=-0.3,P〈0.05;r=-0.8,P〈0.05;r=-1.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病患出现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疾病的可能性增加,因此临床上可以借助对Fbg等水平的监测来指导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出现障碍,并且与梗死类型、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胡锦全李贞艳刘永丽刘勇
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TOAST分型颈动脉斑块
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1年随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据不同注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对比发现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李贞艳柯宗萍李传萍
关键词:胰岛素持续皮下注射2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T2DM患者200例,根据是否合并脑梗死分为合并脑梗死组102例和无脑梗死组98例。所有患者均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化学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FMD、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其他代谢指标。结果合并脑梗死组与无脑梗死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合并脑梗死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PG[(6.0±1.2)mmol/L比(11.4±3.2)mmol/L]、Hb A1c[(6.0±1.0)%比(10.9±1.3)%]、HOMA-IR[(2.0±1.1)比(4.0±1.4)]、TC[(3.4±0.7)mmol/L比(6.0±0.9)mmol/L]、TG[(1.4±0.6)mmol/L比(2.9±0.5)mmol/L]均显著降低,FMD则较治疗前[(2.4±1.6)比(6.3±0.9)]显著升高,无脑梗死组治疗后较治疗前FPG[(5.0±2.1)mmol/L比(10.7±4.2)mmol/L]、Hb A1c[(5.4±0.3)%比(9.1±1.5)%]、HOMA-IR[(2.0±0.4)比(3.0±1.0)]、TC[(3.3±1.0)mmol/L比(5.8±0.9)mmol/L]、TG[(1.3±0.5)mmol/L比(2.7±0.7)mmol/L]显著降低,FMD[(10.2±1.3)比(5.2±2.2)]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 T2DM患者无论是否合并脑梗死,其FMD都已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合并脑梗死患者下降更为显著。
李永霞韩瑛杜玲李贞艳
关键词:胰岛素泵2型糖尿病脑梗死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米托蒽醌治疗多发性硬化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客观评价米托蒽醌(MX)治疗多发性硬化(M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自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12月已发表的MX治疗MS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纳入文献采用Rev 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3篇文献共281例患者纳入研究,MX治疗组171例,安慰剂组11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MX治疗组复发率较安慰剂组偏低(MD=-1.02,95%CI为-1.69^-0.35,P=0.002 7),MX治疗组EDSS评分降低(MD=-0.36,95%CI为-0.70^-0.02,P=0.036),MRI确认的新发或扩大的损害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79,95%CI为-1.68~0.09,P=0.079);MX治疗组闭经、恶心呕吐、脱发、继发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但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的例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72,95%CI为0.51~14.54,P=0.24)。结论:MX治疗MS的疗效优于安慰剂组,暂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远期疗效及安全性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胡锦全王云甫孙延鹏李贞艳
关键词:米托蒽醌多发性硬化有效性安全性META分析
超声雾化吸入器空气加热装置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2004年
将自行设计的超声雾化吸入器空气加热装置用于临床 32 5例 (观察组 ) ,并与应用普通雾化吸入器的 2 0 3例(对照组 )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坚持雾化吸入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提示采用改进的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吸入 ,能够提高病人的耐受性 ,并减少和减轻雾化吸入的不良反应 ,为落实雾化吸入治疗措施提供保证。
李贞艳黎华刘琴冯晓敏张胜芝刘勇
关键词:超声雾化吸入器
脐血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自闭症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自闭症的可行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脐血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别通过静脉输注和腰穿鞘内注射途径移植到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2例自闭症患者体内。术后随访6个月定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采用儿童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和临床总体评定量表(CGIS)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并且随访半年症状持续缓解无复发。2例患者CAR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GIS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移植过程中及治疗后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脐血干细胞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移植治疗自闭症患者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杨华强张荣环李贞艳杜玲李东升张琼
关键词:自闭症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叶酸及维生素B_(12)联合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叶酸、维生素B12联合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A、B两组各45例,均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A组予西酞普兰片20 mg·d-1口服,B组在口服西酞普兰基础上加用叶酸5 mg·d-1及维生素B120.5 mg·d-1口服。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浆Hcy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的抑郁状况,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状况。结果:治疗12周后,A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B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两组患者HAMD及C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B组患者的HAMD及CS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叶酸、维生素B12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高血浆Hcy水平者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抑郁状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
胡锦全李贞艳袁江王云甫
关键词:叶酸疗效
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的变化以及FMD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住院的T2DM患者100例(T2DM组),根据患病时间的长短,分为3个亚组,病程小于1年的37例(T2DM1组),病程1-5年的33例(T2DM2组);病程5-10年的30例(T2DM3组);另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40例(NC组)。所有对象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血管FMD,同时检测所有受试对象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 albumin,G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及其他代谢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标。结果与NC组相比,T2DM三组患者FMD显著下降(P<0.01),而GA、FPG、HOMA-IR、TG、TC、LDL-C水平显著增高(P<0.05)。T2DM2、T2DM3组GA、FPG、HOMA-IR、TG、TC、LDL-C较T2DM1组明显升高(P<0.05),而T2DM2组与T2DM3组之间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病程长短,其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均已经明显下降,且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血管内皮功能逐渐降低,表明其更易发生糖尿病血管病变。
杜艳杜玲王永丰李贞艳徐黎鸣文莉韩瑛
关键词:2型糖尿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病程
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治疗的远期转归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治疗的远期转归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采用动脉溶栓治疗的8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90d时以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神经功能,将评分0~2分的患者作为转归良好者,将评分3~6分的患者作为转归不良者.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实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分级标准评定血管再通程度,观察治疗后7d内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利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动脉溶栓远期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动脉溶栓治疗的80例患者中,75例完成最终研究,转归良好者36例(48.0%),转归不良者39例(52.0%);血管再通良好者48例(64.0%),23例(30.7%)7 d内出现颅内出血.单变量分析:基线血糖值(P=0.001),NIHSS评分(P=0.847),血管再通情况(P=0.002),有症状颅内出血均可影响远期转归(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基线血糖水平较低(P=0.033)和血管再通良好(P=0.006)是远期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动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基线血糖值和治疗后血管再通情况是影响其远期转归的预测因素.
胡锦全李贞艳张跃亮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动脉溶栓转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