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霁

作品数:17 被引量:167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针刺
  • 8篇电针
  • 5篇代谢
  • 5篇糖代谢
  • 5篇葡萄糖代谢
  • 5篇脑功能
  • 5篇脑葡萄糖代谢
  • 4篇针刺镇痛
  • 4篇磁共振
  • 3篇针刺疗
  • 3篇针刺疗法
  • 3篇默认网络
  • 3篇静息态
  • 3篇PET
  • 3篇刺疗法
  • 2篇穴位
  • 2篇腰痛
  • 2篇影像
  • 2篇葡萄糖
  • 2篇慢性腰痛

机构

  • 17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17篇李霁
  • 12篇董竞成
  • 7篇乐晶晶
  • 6篇左传涛
  • 6篇汤伟军
  • 3篇张俊海
  • 3篇管一晖
  • 3篇赵军
  • 2篇吴金峰
  • 2篇冯晓源
  • 2篇邹燕
  • 1篇戚莉
  • 1篇黎元
  • 1篇姚振威
  • 1篇易韬
  • 1篇魏薇
  • 1篇孙婧
  • 1篇李克
  • 1篇刘含秋
  • 1篇曹小定

传媒

  • 5篇上海针灸杂志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西部中医药
  • 1篇2011年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里经穴电针时脑葡萄糖代谢PET对照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了解针刺表里特定经穴(解剖位置相对)对脑功能区影响的位置及其效应差异。方法表里经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外关和支沟(10例),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和间使(12例),随机选单侧取穴。空白对照(5例)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技术观察电针后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变化。结果针刺表经穴位后,可见两侧中额叶和颞叶、丘脑、对侧小脑、海马等葡萄糖代谢增高变化(以对侧为主)。针刺里经穴位后,可见两侧中额叶,对侧颞叶、丘脑、小脑葡萄糖代谢减低变化和同侧海马、尾状核葡萄糖代谢增高变化。对照组没有变化。结论在生理状态下,针刺表里经穴对大脑起不同的调节作用。说明了穴位电针与脑功能区活动存在一定联系。
李霁左传涛董竞成乐晶晶
关键词:电针针刺PET
静息态的脑默认网络影像方法及其用途
本发明属生物医学领域,涉及脑默认网络影像方法,尤其涉及静息态的脑默认网络影像方法在用于评价针刺治疗慢性腰痛和/或慢性坐骨神经痛疾病的疗效中的应用。本发明经研究证实,脑DMN活动能够反映慢性疼痛;慢性腰痛患者见有异常的DM...
李霁汤伟军董竞成吴金峰乐晶晶
文献传递
针刺健康人阴阳经穴对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33
2002年
目的 :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和脑功能显像剂18氟标记脱氧葡萄糖在相同条件下电针刺激 30名健康人阴经、阳经穴 ,观察其对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影响 ,探索针刺不同经络穴位对不同脑功能区影响和其效应差异。方法 :30名健康人按随机选取阳经穴或阴经穴分为 2组 ,阳经穴组 12名 ,选取合谷与曲池 ,足三里和上巨虚 ;阴经穴组 18名 ,选取内关和尺泽 ,三阴交和阴陵泉 ,均为单侧取穴。结果 :针刺阳经穴位后 ,可见双侧额颞叶交界和颞叶、顶叶、丘脑、眶回、对侧小脑、海马葡萄糖代谢增高变化 (以对侧为主 )。针刺阴经穴位后 ,可见双侧额颞叶交界 ,对侧颞叶、小脑、丘脑葡萄糖代谢减低变化和同侧海马、尾状核葡萄糖代谢增高变化。结论 :在生理状态下 。
董竞成李霁左传涛管一晖赵军
关键词:葡萄糖代谢电针健康人
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
针刺麻醉(acupuncture anesthesia)是指用针刺止痛效应预防手术中的疼痛及减轻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方法,由于其作用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麻醉,故称针刺麻醉。对麻醉药物过敏而不能采用药物麻醉的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
李霁
关键词:针刺麻醉
文献传递
针刺镇痛对坐骨神经痛患者脑功能成像的影响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观察1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脑功能磁共振信息的变化,研究电针穴位镇痛影响脑功能区的位置及其效应的变化,探索电针镇痛的作用机制与脑功能成像关系。方法选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和悬钟穴,分别选受试者患侧和健侧下肢穴,应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全脑扫描,FSL3.2软件进行图像处理,P<0.01分析得出脑功能图像。结果电针健侧和患侧肢体相同穴位后,脑激活区脑功能信号增加,包括对侧初级感觉皮层(SI)与次级感觉皮层(SII)区、双侧岛叶(Insula)、双侧扣带前回(ACC)(BA24)、双侧颞上回、双侧小脑等。电针患侧肢体穴位出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区信号明显增高,双侧尾状核及对侧豆状核(基底节核团Basal ganlia)、对侧海马信号明显升高。电针健侧肢穴位,双侧杏仁体及视皮层信号改变,针刺患侧肢体与健侧肢体,引起的脑功能区变化有显著差异,以针刺患侧肢体的脑功能变化更明显。结论肢体在病理和生理状态下,针刺肢体相同穴位对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不完全相同,fMRI影像适合针刺穴位镇痛的研究,且进一步说明了针刺调节具有双向性特点。
李霁张俊海董竞成
关键词:针刺镇痛坐骨神经痛磁共振成像
针刺与中枢:可以从静息的大脑中获取什么?——以静息态的脑默认网络功能影像来分析针刺治疗作用的中枢效应被引量:3
2013年
在传统医学中作为一种治愈疾病的物理疗法和在西方医学中作为一种替代疗法的针刺疗法,当其机制还不清楚时,短期或长期镇痛治疗广泛用于治疗许多疾病和症状,并认为针刺镇痛效果在针刺后其作用仍持续存在。
李霁汤伟军董竞成
关键词:针刺
针刺对脑葡萄糖代谢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9
2001年
目的 明确针刺特定穴位对特定脑功能区影响 ,探索针刺效应的作用原理。方法 选穴合谷与曲池 ,足三里和上巨虚 ,头部运动区和风池 (对应于肢体取穴的一侧 )。应用 1 8F- FDG PET技术观察电针对 12例正常人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和脑功能活动的变化。结果 针刺穴位后 ,可见两侧额叶、中上颞叶、顶叶、感觉皮层、丘脑、眶回、对侧小脑、海马、对侧前颞叶葡萄糖代谢和脑功能活动增高变化 (以对侧为主 )。结论 针刺调节作用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在 PET影像技术研究针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中得到重复。
李霁董竞成左传涛魏薇管一晖赵军
关键词:针刺脑葡萄糖代谢脑功能电针
穴位和非穴位电针镇痛的脑功能磁共振对照研究被引量:38
2005年
目的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研究穴位和非穴位电针(EA)镇痛时脑功能区变化,了解穴位对电针镇痛的影响。材料和方法采用穴位深刺、非穴位深刺不同的针刺方法,分别电针20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左侧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GB34)和悬钟穴(GB39),同时行全脑fMRI扫描;SPM99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t检验(P<0.01)分析得出不同针刺方法的脑功能图像。结果20例受试者中有16例完成穴位深刺,18例完成非穴位深刺。穴位深刺与非穴位深刺引起的脑功能区的变化有显著差别。穴位深刺组表现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双侧豆状核区等信号升高;双侧扣带前回(BA24、32区)、左侧杏仁体(NA)、双侧海马结构等信号降低。这些发生明显变化的脑功能区被认为可能与针刺镇痛有关。非穴位组双侧扣带前回(BA24、32区)等信号升高,双侧豆状核等信号降低。结论fMRI方法研究表明,穴位深刺电针镇痛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和兴奋与痛觉调制相关的多个脑功能区而实现的。非穴位深刺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穴位的准确定位对电针镇痛有明显影响。
张俊海冯晓源李霁汤伟军黎元
关键词:穴位电针镇痛脑功能磁共振
一种评价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疗效的方法
本发明属生物医学领域,涉及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疗效的评价方法,本发明中对测试对象进行临床疼痛强度测试,经对获取图像数据和分析,结果显示,慢性腰痛患者有异常的DMN活动,针刺后能纠正其异常DMN活动,疼痛症状缓解或消失DMN...
李霁汤伟军邹燕吴金峰
文献传递
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脑内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7
2002年
目的 :观察电针负荷时 11例脑梗塞患者局部脑葡萄糖代谢和脑细胞功能的变化 ,研究针刺治疗脑梗塞的穴位对脑梗塞的作用机制 ,及针刺这些穴位对脑功能区影响的位置。方法 :选穴为合谷与曲池 ,足三里和上巨虚 ,三阴交 ,选肢体瘫痪侧取穴。另加头部运动区和风池 (对应于肢体取穴的一侧 )。应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简称PET)技术观察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结果 :针刺穴位后 ,提示脑梗塞患者病灶侧的中、侧额叶 ,上颞叶 ,顶叶和丘脑 ,及双侧下额叶、中颞叶、脑岛放射性增高为主 ,病变脑区和正常脑区都有反应 ,病变脑区相对于其正常脑区反应敏感。结论 :PET影像技术非常适合研究针刺对脑梗塞的作用机制 ,且进一步说明了针刺调节作用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的特点。
李霁左传涛管一晖赵军董竞成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电针脑梗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